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余姚胡守礼先生

四、银行生活——龙泉鳞爪3

胡守礼

  币制改革与银行改组
  
  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银本位”国家,国际间收支差额要用白银计算,而美国是产银国家,白银的涨落由美国控制,特别是美国民主党上台后竭力提高银价,大量收购白银,中国的政治经济过度依赖美国。1935年9月,英国财政部顾问李滋-罗斯来到中国,全力策动币制改革。原来的汇价中国一银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后来中英规定汇价为一银元等于一先令二便士半,中英汇价不受白银涨落的影响。这样美国若再提高银价,也不影响中国的还款和贸易补偿。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公告,统一货币发行权,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1936年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只能使用法币,禁止白银流通,白银收归国有,作为法币的准备金。法币政策实施后,基础薄弱的四小行——通商、四明、垦业、实业为了生存,均加入了半数以上的官股而完全改组,又称“小四行”。
  法币不能兑现,它本身就是一张纸,是“不兑现纸币”,当然就是“纸本位”了,其唯一的信用换英镑外汇,但是没过几年,对外汇申请限制,要经过核准,这样就产生外汇黑市,法币大贬值。
  “币制政策”反映在我们偏僻的小山城里,银元只收进来不兑出去了,两张裕民银行的五角票来兑换,只能给一张中央银行或者中国农民银行的一元面额的法币。如果顾客以银元来汇款或者还款,银行是最欢迎的了。银行还要向老百姓宣传有银元要到银行来兑换,老百姓也以为银元不好用了急着换纸币,所以银行陆续收进不少银元。反倒是有钱人不愁没钱用,反而把银元窖藏起来。我们银行收到银元后,每百元一包,每三千元装成一箱,吉安分行把所属办事处的银元集中起来,由银行汽车武装押运,把银元运到广州。我们起初不知道为什么不把银元送到南昌总行,而要运往广州方向,后来运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是走私,一块银元到香港可以换价值几倍的外汇。总行通知,截至币制改革实施之日止,库存银元要如数上报,根据库存数和账面数移交给中央银行。实际上,隐匿不报少报不知多少。这是中央捞大鱼,地方捞小鱼,各得其所。
  江西裕民银行成立之初资本一百万,虽然是官商各半,但是商股股东在业务一路更有一些势力,为了加强官股权力,1936年江西裕民银行进行了改组,增加官股一百万元,这样一来商股只占四分之一,银行招牌不改,但内部人事组织机构全部更动,董事会有董事长常务董事的办事机构,下设稽核股、文书股。稽核股股长是李济民,股长下有稽核若干人,经常外出巡回检查,内部审核各分行上报现金、转账日报,以及各种放款日报和日计表。总行新任总经理由常务董事陈威兼任,陈威是陈仪(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1883年—1950年,字公侠,后改公洽,自号退素,绍兴东浦镇人)的哥哥,原在中国银行任职,资格很老。副总经理为钱成新、潜玉斋,钱成新和李济民都是上海银行的高级职员。各科负责人亦全部更动。
  在业务方面,银行建立了一套新的制度和方法,规定了一套完整的会计科目,使用单式传票、总传票,改革了联行之间往来制度办法,原来是分两级往来,办事处用管辖行往来,分行用总行往来,后来都改为总行往来,报单加副本寄总行。总行发文有“通知”“通告”两种,“通知”系临时性一般规定,“通告”为永久性文件。人事调遣升降每月有二次“人事通告”,看了这些文件内容,对行里的情况都能了解。对我这样一个初进银行的人来说,了解银行内部组织机构、业务制度,以及会计账务等处理手续,有很大的帮助,收益不浅。
   但是总行改组之后,下面分行、办事处的一些头儿不免有点担心,特别是我们吉安分行会计主任梅韵卿调总行稽核处之后,又新调来一位会计主任,许多分行的老人就为崔炼吾担心,因为崔职位虽然不高只是襄理,却是权倾一时,现在至少不能放开手脚自由自在地干了。
   总行改组后,对每个行员的经济保证人普遍进行审查,我原先的保证人是上海曹家渡“协新肉庄”张慕良,本来也可马马虎虎过去,因为肉庄也有大有小,像张慕良的肉店实际等于一个肉摊而已。总行要我另行觅保,一时颇不容易。主任张林如很是关心,要我在遂川找一家铺保算了。我写信把此事告诉上海“增裕新”的章文炳,他主动请老板朱鹤云做我的保证人,朱鹤云同意了,还写了一封信来客气一番,表示自己不够为银行保证的要求。我也写了回信谢谢他,否则倒是一件麻烦事。
   总行改组后还有一件事就是派稽核到各分行办事处查账。稽核的行踪绝对保密,因此吉安分行和办事处一些人都把稽核看成一件大事,有点人心惶惶。我私下想这有什么了不起,查账有什么可怕的。
   第一个到遂川来查账的是浙江嘉善人曹廷荣,曹廷容在上海是挂牌的会计师。我和曹接触后觉得其人和善可亲,我们还因此相识,后来他发表为裕民银行九江分行经理。解放后我在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他和其弟曹廷富(一营)一起来找我,说想为人民做点事,要我和军代表徐里程(又名徐世贤,曾在江西裕民银行总行任职,后去解放区,建国后曾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局局长)同志说说。其实曹廷富自己和徐里程也是相熟的。曹廷富曾在在江西中央银行工作,酷爱皮黄,时常粉墨登场,他和裕民银行泰和办事处的主任包旭初也很熟。而我和曹廷富是解放后才认识的,后来在我们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库科成了同事。
   第二次到遂川来查账的是稽核股李济民亲自出马,还带了两个稽核。他们行踪诡秘,没有到吉安分行,径直来到遂川。遂川的账务库房很简单,一天就可以查完,但他们三人查了二天。为什么总行二次来遂川查账,我想可能是对崔炼吾的一种压力,因为崔炼吾兼着遂川办事处的主任,要是找出毛病势必动摇崔炼吾在吉安分行的地位。
   据李济民自己说,他做过上海银行蚌埠分行的经理,对银行业务会计账务处理也是一个行家,而且很会做生意,他来了一次遂川看看账上找不出什么毛病,就和张林如搭上了,后来他托张林如在遂川代买黄金首饰,买好的木料寿材等等。
  
  抗日宣传
  
   1935年5月《新生》周刊因为一篇《闲话皇帝》的文章而遭到日本方面的抗议,《新生》周刊被勒令停刊,6月30日《新生》周刊最后一期刊出《告别读者诸君》,7月8日杜重远先生以“诽谤罪”被国民党政府判处一年二个月徒刑。我们远在江西的同学们听到此消息,也是异常愤慨又无能为力。
   1935年12月9日,北京大中学生举行抗日救亡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一二?九”运动掀起了了全国抗日救国高潮。《新生》停刊后,金仲华先生继起主编《永生》,《永生》被迫停刊后,回国不久的邹韬奋先生又主编《大众生活》,对一二?九运动给予极大的声援。
  当时北京天津的学生组织了南下宣传团到南京请愿,并深入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我在遂川也接到北京学生宣传团的很多抗日救国的宣传资料,我接到后又分寄各地。出乎我意料的是,项斯却从南昌来信,劝我对国事不要太过于热心,一定要注意!我被浇了一盆冷水。不过仔细一想,项斯一定也是好意,他怕我因此被国民党特务注意。因为我们长期来都受韬奋先生的影响,受杜重远先生间接直接的熏陶,对国民党、共产党应该分得很清楚了。我记得杜重远先生在《老实话》中曾明白宣示:国难到了这样严重,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只要能抗日救国,拯救人民于水火,管他共产党国民党,我们都拥护,跟着他走!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消息传到遂川,也激起了各种各样的反映,有高兴的,认为蒋介石应该处死;也有担心的,怕中国政局不稳;也有怕自己乌纱帽不牢的,也有人认为共产党要卷土重来了。大家都关心报纸,当时国民党的报纸是一片讨伐之声,大家就更关注超党派的《大公报》的消息。然而《大公报》大耍滑头,为西安事变发表的社论也不说谁是谁非,而要大家听听绥远抗战将士的意见和主张,无形中为蒋介石开脱了“对日妥协”的罪责。
   说起《大公报》,我对它是很不满意的,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逝世。我在遂川看到上海报纸已经是一周以后的事了,记得上海《申报》本埠新闻全版是《一颗巨星的陨落》的消息报道,读之令人热泪盈眶。《大公报》却在10月20日发表一篇短评《悼念鲁迅先生》,说与鲁迅先生接近的人,给了鲁迅许多不必要的刺激和兴奋,丛恿一个需要休养的的人打些无谓的笔墨官司;说鲁迅尖酸刻薄的笔调,给青少年不少不良的影响;还说鲁迅晚年没有把力量用到中国文艺建设上。我看了之后心中很是生气和愤懑,以后就不大看《大公报》了。
   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杨虎城。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电讯传到遂川,遂川钨业管理所大放爆竹,钨业管理所是“军事委员会”的附属机构,所长是陈辅朝。说来可怜,整个遂川放爆竹的仅此一家。
   说到陈辅朝,也想起他的热心来。我的同学汤桂林在南城办事处工作,夏天在河中游泳时不幸溺水,家属由上海来赣,运柩回沪,同学们在南昌吊唁,总行也发放了抚恤金,但数量有限,为此我们同学每人捐款之外,还在熟人中募集资助,陈辅朝就是很热心的一个。
  
  遂川生活
  
  银行生活枯燥乏味,而业余时间又比较多,遂川是闭塞落后的小山城,没有电影院也没有其他文化设施,大家也没有看书报杂志的习惯,就是想看书也没有图书馆。在“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环境中,唯一的乐趣似乎就是喝喝酒搓搓麻将,或者打打“茶会”,每天晚上总要来“八圈”所谓“卫生麻将”。夜生活迟了,早晨起来就晏了,因为银行要在九时才开始对外营业,睡懒觉都成了习惯。工友对几个打牌的先生服侍得很周到,半夜里烧点心,早晨打洗脸水。因为打牌有头钱,工友们有点好处,久而久之,工友们对打牌和不打牌的职员就有不同的态度了。我不会打牌,又是见习生,论资历低人一等,所以处处自己检点,不去注意和关心打牌输赢的事。
   我早晨起的很早,这是我在学徒时养成的习惯,起来就到体育场散散步,回来再吃早饭。下午银行打烊后还有一段空闲时间,晚饭后也是东逛西逛浪费掉了。遂川的街道是石子路,七高八低的,石板路又歪歪斜斜,不留心要绊脚或者踢痛脚,所以我们不愿在两檐相连的小街闲逛,更愿意去群山环抱的公路上徜徉,但也有缺点,汽车过后便黄尘滚滚。因此我们一般出东门,沿公路过大石桥,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走过茅舍走过竹林,我们领略农村风情,看看小村庄里干活的农妇,观察田间的庄稼,也别有一番乐趣。农家养着的黄犬黑犬看见我们生人就狂吠不止,好像侵犯了它的领地,有时它竟敢尾随而进,要驱逐我们远离其境方才罢休。有时我们散步时就会手拿一根棒头,它看到有备而来,只是虚张声势叫几声算了。我们一起散步的队伍有时人还很多,遂川电报局、邮政局的一些年轻人也参加,一起以游荡散步在乡间作为乐趣。此情此景宛在目前。
  夜里同事们搓麻将我就看书看报或者看杂志,冷天坐在被窝里看书,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我在遂川订阅《新生》周刊、《读书生活》、《世界知识》、《文学》,银行也订了上海的报纸。我从《大公报》上看到范长江关于红军长征的通讯报道,知道了红军的动向,后来又知道红军到了陕北,真的很令人激动。
  遂川毕竟是远离大城市的偏僻小城,外面世界的大事传到小山城早已没了声息,银行的这些小职员像桃花源的隐民,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有时也会紧张一阵子。一次听说遂川东南方(一二区,离县城40里)有“匪情警报”,所谓“匪”,一可能是游击队,二是受压迫的劳动群众,三是结伙抢劫的。县长最怕“地方不靖”,县里没有军队,只有一个保安大队,靠着保安大队一百多人维持全县的治安,不得不提心吊胆。遂川县保安大队长是殷傑(杰),湖北人,倒也是个爱国军人,我们银行开业不久,他第一个来存了500元。后来我们熟了,他也成了常客,谈话也随便了,什么是他的前途,军人怎样去爱国,从不去想。他认为军人只能服从命令,保护地方治安,就是他爱国的职责。我们经常听到县长和保安队长下乡去了,那肯定哪里发生了问题。遂川县长穆国琛后来调到宁冈做县长,遂川虽苦可比宁冈好多了,大概这位县长不讨熊式辉的好,把他调到宁冈做“剿匪”的苦差事,结果没多久把一条命送到那里,留下了三个老婆,三姨太还只有二十岁左右。
  有一年大概1936年吧,倒是过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中秋节。那天,当我们银行同事们会餐结束后,几个人乘着酒兴去逛商业区的小街,只见商店都已打烊,门口倒是灯火辉煌,室内划拳行令,声达户外,遂川居民也有供月的习惯,把桌子放在门外,摆上供品,点上香烛。夜已深,这时小街上已没有行人,格外清静,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月关掩映下,小街明暗分明,望远处群山黯淡,秋风袭来,身上竟已有凉意。“天阶夜色凉如水”,只有这时才体会出来。有几户人家在院子里“烧瓦片”,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风俗,很是新鲜。把瓦片叠成宝塔形,有二三尺高,中间是空的,放柴爿烧,烧到瓦片全红,烧红的瓦片发出融融火焰,能红几个钟头,望去像一座红宝塔在夜空中燃烧,堪称奇观。至于烧瓦片和中秋节有什么关系,到现在不知其所以。在另一家的院子里见到很多人围着,我们也挤了进去,只见月光下有两个姑娘相对坐着,中间放着一只沙盘,两人手端着丁字形的棍棒在沙盘上划着。我这个外乡人没有见过,问旁者,说是“向嫦娥娘娘问吉利”。这是女儿家的事不便多问,观看久之,也没看出什么名堂,但她们哪里知道“嫦娥孤栖无谁邻”啊。此时月光更明亮似的,对面人的眉目也看得清楚,真是“月到中秋分外明”,有特别的感觉。夜深身凉,蟾宫中的嫦娥今天受着人间希望团圆的供品,可她自己却在冷宫中过着凄凉的生活。“碧海天空夜夜心”“天上人间何相似”。
   1937年的元旦春节我也是在遂川度过的,印象中没留下什么较深的痕迹了。只记得春节期间每家商店都来银行拜年,投送一张贺年片,而我们银行架子很大是不去还礼的。春节休息四天,同事们自己去找吃喝玩乐。我无处可去,因此对长长的节假日有点讨厌,唯一消遣的办法是“围炉清读”。实际遂川的冬天并不算太冷,冬天烧炭取暖,遂川木炭多而便宜,我尤其喜欢听周晋三先生炉边的“江湖奇闻”。
  银行职员的膳费每人每月8元,工友每人4元,是由银行供给的。根据遂川的生活条件,鱼肉鸡蛋和蔬菜都很便宜,每月8元伙食费只吃了6元左右,结余的归自己。江西人喜欢吃辣,特别遂川临近湖南,地处多山,山多瘴气重,吃辣可以解散瘴气,少生疾病,所以每只菜都要放点辣椒末子。还有就是用一碟辣椒粉倒上酱油,不论鱼肉鸡都要拌来吃,那可真够辣。我看遂川人烧鱼,把鱼开膛去内脏,在水里粗略一洗,不刮鳞,血也不洗干净,就放到锅里油煎,也不放酒不放酱油,只用豆豉汁,再放一把干辣椒,就行了。我猜想辣椒所以当作主要作料,和江西长期缺盐也有一定关系。开始我是不敢尝的,慢慢地我也能尝一点,到后来觉得放一点辣口味就要好一些。几位同事每餐还要喝点白干,我是烟酒都不沾的。
   银行的工资待遇也不算太高,如王名宽、张林如每月工资是40元,曾恹麟28元,周晋三20元,我18元。但到年终有红利可分,各行各处不一样,看赚钱多少决定红利分配。待遇虽是一般,但比在“增裕新”做学徒做店员要好多了。
   我在遂川有一个时期热衷于照相,去买了柯达照相机拍了许多照片。有一年遂川稀有的下雪,我从宿舍望塔楼上居高临下拍了许多雪景照片。可惜这些照片和我的书籍都是一样的命运。我还迷上了集邮,每逢发行新邮票我总要去买了来,还向上海集邮社邮购,千方百计收寻,到了解放时也有厚厚的一本,后来孩子大了,他们也搞集邮,东拖西拖,无形失散。
  
原文1983 发表于胡守礼回忆录  浏览:103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2/11/1 20:58:2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雪泥偶留》编者胡守礼回忆录人名索引(收藏于2018/5/16 20:00:42
胡正豪、胡正敏《雪泥偶留》后记(收藏于2018/5/16 19:57:50
刘善龄写出来的过去才是历史(收藏于2018/5/16 19:55:04
刘平小人物与大历史(收藏于2018/5/16 19:53:36
郑会欣让更多民间记忆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收藏于2018/5/16 19:52:09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5(收藏于2013/5/9 21:37:05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4(收藏于2013/5/9 21:28:27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3(收藏于2013/5/9 21:22:11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2(收藏于2013/5/9 21:18:08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1(收藏于2013/5/9 21:16:2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胡守礼回忆录雪泥偶留(胡守礼回忆录)目录(访问2186次)
胡守礼二、学徒生活——血汗剥削(访问2152次)
胡守礼一、我的童年——生不逢辰(访问2041次)
胡守礼一、我的童年——家住祠堂(访问2016次)
胡守礼回忆录雪泥偶留——自序(访问1991次)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4(访问1623次)
胡守礼四、银行生活——洪都片段3(访问1622次)
胡守礼回忆录五、赣渝道上2(访问1459次)
胡守礼四、银行生活——澄江春秋5(访问1453次)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2(访问135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胡丽斌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7/27 23:23:0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4/23 8:06:3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27 14:23:30
管新男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6/27 10:23:59
赣人粤客写得好(评论于2013/4/5 19:43:5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