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石林境内有两大令人瞩目的瑰宝:一是景观独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石林;二是撒尼人民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其中最眩丽夺目的明珠当数“阿诗玛”。
《阿诗玛》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叙事长诗。撒尼人用彝文将它记录下来。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李广田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整理与研究,收集、整理了长诗《阿诗玛》。 长诗《阿诗玛》讲述的是撒尼兄妹阿黑和阿诗玛反抗不合理婚姻的故事。全诗总长1500行。“阿诗玛”意为“美丽如金子一样的姑娘”。她是“千万朵茶花中最美的一朵,千万个撒尼姑娘中最好的一个”。《阿诗玛》被译为英、俄、日等20种文字在世界文坛倍受赞赏。 1964年,《阿诗玛》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李广田担任文学顾问。剧中杨丽坤成功地塑造了“阿诗玛”这一艺术形象,充分展现了撒尼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贪图钱财、正直善良、多才多艺的民族之魂。此片于1982年获得西班牙桑坦德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节最佳舞蹈片奖。 “阿诗玛”的形象,在现实中已成为石林人民的民族化身。今天的石林县是阿诗玛的故乡。信步走在石林县城里,城市的中心标志便是“阿诗玛”的塑像、塑像的左边是“阿诗玛”粮油大厦,右边是“阿诗玛”电影院。向人问路,人们多半会告诉你,先走到“阿诗玛”塑像那儿,然后向左转或是向右转。可见,“阿诗玛”形象已深入每一个石林人的心中。 石林风景管理局吴副局长说:“‘阿诗玛’是石林民族文化的精髓,现在石林已树立起了‘阿诗玛’品牌形象,我们有‘阿诗玛’旅行社、‘阿诗玛’酒店,今后我们要努力把这一品牌贯穿到商业运作中。”说起杨丽坤去世的消息,吴副局长表示很惋惜,认为杨丽坤的艺术生涯比较短暂,但她塑造的“阿诗玛”是撒尼人美丽的象征。最后,当我们问他是否喜欢“阿诗玛”这个艺术形象时,吴副局长坚决地说:“不喜欢这个形象就没有资格在这儿工作。” 石林风景区内,身着阿诗玛服装的导游小姐随处可见。据一位导游小姐介绍,整个风景区内共有导游350人。游客邀请一位美丽的“阿诗玛”同行,的确别有一番情趣。站在小石林栩栩如生的“阿诗玛”石像前,小贩们拿着“阿诗玛”服装的照片上前招徕顾客,游客们也纷纷租了“阿诗玛”的服装在“阿诗玛”石像前拍照留念。 看着一群群兴高采烈的游客,记者上前采访了几位。一位40多岁的女游客说:“我从嘉峪关那边来,“阿诗玛”的传说我上小学时就知道了,到石林来旅游,可以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风光。”一位从河北来的游客说:“《阿诗玛》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很深,石林这个地方山水秀丽,很美。”中午时分,一对老夫妇坐到我们旁边。通过交谈,我得知他们是从洛阳来的,老先生告诉我,他们当时看《阿诗玛》,都觉得很不错,人物演得很好。电影在当时很轰动。他85年出差曾来过石林,但这次来石林,多少是为了来看一看“阿诗玛”的故乡,电影对他的旅行计划有一定的影响。 傍晚,一缕余晖落在“阿诗玛”身上,给我们带来许多美丽的联想,不知已故的杨丽坤女士的灵魂是否又回到石林? |
浏览:156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