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演艺明星纪念园__杨丽坤纪念
演艺明星纪念园

撒尼族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序】(续)

李广田

  
  (续接前文“序”)是的,尽量忠实于原作是完全正确的,但如说一字不易,则又颇值得商榷。假如作为原材料,如《阿诗玛》的20份异文,一字不易地保存起来,便于进行研究工作,那确是应当的,但如作为一个作品让读者去欣赏,去学习,那就不能不在尽量忠实于原作的原则之下适当进行加工。当然,如果加工过分了,过多地发挥了整理者的想象力或创造力,在某些情节上进行“改写或发展”,以致使读者看不到原作的本来面目,而且破坏了少数民族人民口头创作的特有的风格,那当然又是极不妥当的。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如何才能使记录和翻译更接近原作,不然的话,一字不易地保存起来作为研究资料既不可靠,在这个不可靠的基础上再进行整理出版也是很危险的。假如辗转修改,愈整理而去真愈远,那就干脆不如不整理也许更好些。现在反复阅读《阿诗玛》的20份异文,一方面,觉得这些材料极可宝贵,必须好好保管,无使有失,但另一方面,又时时感到材料不足,常常直觉地感到在记录和翻译上都令人不能满足。这次重新整理,所依靠的主要只是这些原材料,因而也就更感到困难重重了。
  
  因此,希望今后从事于搜集民族民间文学的人,必须十分注意记录和翻译的完整性的准确性,因为“不保持记录的准确性,就不可能得到有个性的诗作。只有逐字逐句的记录,即记下所有的重复,为了押韵而加上的语气词,种种不符合句法的特点,等等,才有可能保存下演唱者(说故事人、歌手)个人的调子和风格,以及演唱的作品的艺术的完整性。”因而要求记录者和翻译者“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原文,或者更确切地说,要以审慎和仔细的态度对待每一句话和每一个音”(见克鲁宾斯卡娅、希捷里尼可夫著《民间文学工作者必读》中的《记录的技术》)。
  
  (2)整理少数民族的民间口头创作,特别像《阿诗玛》这样的长篇叙事诗,不进行比较充分的科学工作是不行的,不认真学习是不行的,尤其是由不通民族语言的汉族干部来进行这样的工作,更非进行充分的科学工作和各在方面的学习不可。譬如关于民族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等,都必需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就像《阿诗玛》这样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时代产生的,当时的社会性质、婚姻制度、宗教信仰到底是什么情况,实在有必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这里就牵涉到多方面的理论问题。高尔基说:“不知道口传的民间创作,就不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从远古时代起,民间文学就密切而独特地伴随着历史。”这是说,从民族民间的口头创作中,可以窥见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真相。
  
  但倒转来说,如果能尽可能地弄清楚民族的历史情况,也就更容易整理并理解其民族的文学作品。忽视整理民族民间文学的科学工作和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学习,或者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太差,是不可能搞好文学工作的,是不容易更恰当地完成艺术任务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说非把一切历史等科学问题都弄清楚了就不能整理民族民间的文学作品,因为科学问题也不是短时期内所能完全解决的,而整理工作也不能老是停留在等待的脚步上。
  
  (3)各少数民族的民间口头创作,都有它自己长期形成的民族风格,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关于这个问题,加里宁曾经说过一句很有意义的话,他说:“人民,像寻金者一样,挑选,保藏,而且琢磨着他们寻求了好几十年的珍贵的宝物。”这里所说的人民,就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们是劳动者,他们生活着,斗争着,梦想着,创作着,他们富有诗的才能的,他们不但善于歌唱,善于编织美丽的故事,而且在每个章节里,每个诗句里,每一个声调里,每一个比喻里,……都渗透着他们本民族的特色,正如不同的花朵就有着不同的色泽和不同的香味一样,都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不能互相混同的,这就是少数民族固有的艺术风格,这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宝物。在民族民间口头创作的整理过程中,稍有不慎,或者整理者的主观主义一被放纵,就会造成艺术上的很大损失,就会使这个民族作品失掉了它原有的声音和颜色,从实质上说,这是一种不尊重少数民族的表现。
  
  怎么样才能较好地保持着原作的风格,确实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要深入生活,要懂得民族的传统、习俗、情感、语言,要熟悉民族的各种文艺作品,要进行专门的研究,还要不断地总结这方面的工作经验。
  
  此外,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不要把汉族的东西强加到少数民族的创作上;
  不要把知识分子的东西强加到劳动人民的创作上;
  不要把现代的东西强加到过去的事物上;
  不要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去代替或破坏民族民间创作中那些特殊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方法。
  以上这几条,实际上不过是一点常识,但是,如果在整理工作中能不犯这类的错误,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保持住民族民间口头创作的艺术风格。
  
  最后,还必须声明:关于《阿诗玛》的这个新整理本,到底是比旧整理本好了一点呢,还是连旧本也不如呢?这确是很难说的。至于这篇序文中所提出的意见,可能会有一些错误之处。我们衷心地希望读者和专家们,特别是撒尼的读者们,给以批评和指正。
  
  1959年7月26日
  
  (文稿录入编排:晓儿 2001年2月 昆明)
  
 浏览:293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3/5 14:05:4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阿诗玛和她的故乡及亲人们 (下)(收藏于2010/2/13 14:11:57
杨克武(作者为杨丽坤的七哥)阿诗玛和她的故乡及亲人们 (上)(收藏于2010/2/13 14:07:30
云南省人民文工团圭山工作组搜集整理《阿诗玛》(撒尼族民间叙事长诗) 13(收藏于2001/3/5 14:47:08
云南省人民文工团圭山工作组搜集整理《阿诗玛》 10-12(收藏于2001/3/5 14:38:26
云南省人民文工团圭山工作组搜集整理《阿诗玛》 9(收藏于2001/3/5 14:29:46
云南省人民文工团圭山工作组搜集整理《阿诗玛》 7-8(收藏于2001/3/5 14:24:37
云南省人民文工团圭山工作组搜集整理《阿诗玛》 5-6(收藏于2001/3/5 14:18:24
李广田撒尼族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序】(续)(收藏于2001/3/5 14:05:47
云南省人民文工团圭山工作组搜集整理《阿诗玛》(撒尼族民间叙事长诗)1-4(收藏于2001/3/5 9:49:13
李广田撒尼族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序】(收藏于2001/3/5 9:20:2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肖苏民杨丽坤和丈夫唐凤楼在昆明的最后几天(访问20717次)
赵佳 李治宁美丽的来美丽的走 --杨丽坤亲友采访纪实(访问15238次)
杨克武(作者为杨丽坤的七哥)阿诗玛和她的故乡及亲人们 (上)(访问12773次)
邓 芙 蓉我眼中的“阿黑哥”—唐凤楼在昆的5天5夜(访问10356次)
李跃云“阿黑”和“阿诗玛”的悲欢离合(1-5)(访问7579次)
阿诗玛和她的故乡及亲人们 (下)(访问7469次)
陈谊花苦命的鸳鸯—杨丽坤和唐凤楼(访问7246次)
李宝仁“阿诗玛”的悲喜人生—杨丽坤姐姐杨丽山谈“阿诗玛”(访问7111次)
李 雁阿诗玛美丽永恒—《阿诗玛》电影原唱杜丽华女士眼中的杨丽坤(访问6087次)
王晓洁昆明雨夜 我们:为“阿诗玛”送行(下)(访问532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8/5/21 0:56:43
M1M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9/13 17:48:39
兰舟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8/26 19:15:44
夜飞和杨丽坤和唐凤楼亲自交往的故事(评论于2016/8/7 5:51:39
LYJ小九在天不哭(评论于2016/5/28 14:11:1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