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幸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见当时名满全国的金花———杨丽坤。那是1966年8月,我们作为“文革”初期的工作组成员,派驻云南省文化局协助工作。一天傍晚,我随省文化局一位干部因事到省歌舞团。在宿舍走廊里,从一间房里传出一阵银铃般少女甜美的笑声。这位干部对艺术家们的情况很熟悉,闻其声知其人。他说:“哦,杨丽坤回来了,咱们去看看她。”于是,我们随声响处,进了一间敞开门的宿舍。杨丽坤正坐在床沿边,与一位同事聊天谈笑。看见我们进去,她向这位干部作了个鬼脸,开了一句玩笑话。同时,也很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这位干部把我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当时,给我的深刻印象是,她端庄典雅,开朗大方满脸堆上好看的笑容,她仍是颀长俊美,挺拔飘逸,娉婷一身风韵,只是比电影上的金花略胖了一些,但丰腴适度,一双水灵灵的大眼,透着机敏、睿智的神情。她客气地让我坐下,有如老熟人重逢似地聊开了。我说:“我们和你早就认识了,但你不认得我们。前几年我在北京工作,你主演的金花倾倒了一代北京人。”她把我的话,当成了奉承话,就岔开了话题,孩子一样地问我们工作中的一些“故事”。以后再见到她,是在那年的国庆文艺晚会上,在云南艺术剧院的舞台上,演出了一个集体舞蹈节目,她虽然参与其中,然而她的舞姿优美,技艺纯熟精湛,功底深邃,独树一帜,观众们一眼就认出了,那是金花、阿诗玛的表演风彩,一时间掌声、欢呼声、赞誉声鹊起,气氛热烈,给观众和我再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后,几年中,我一直盼望金花、阿诗玛来我们单位演出访问。省里来了众多的慰问演出团,但一直没有盼来杨丽坤,也听不到她的消息。今天,杨丽坤走了,永远地告别了我们,但她短暂的艺术生涯,给云南人民争得了光辉和荣誉,她的艺术魅力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流芳千古。聚神凝思,我又多么地希望她回到云南来,完整地到云南这片流传着她音容笑貌的回忆的土地上安息,让我们的后代时时刻刻回想到她,让她伴着他们把云南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
浏览:133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