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吉少甫罗萍夫妇记念馆

童年记忆(摘录)

罗萍

  罗姓是湖南浏阳县大家族之一。最早世居浏阳东乡沔江。据大哥回忆,祖父曾说,我们现在这个家是从曾祖父那一辈的大家族中分出来,迁居到离沔江不远的大茅岗农村的。后来,祖父将大茅岗的房地产全部卖掉,把家迁到了离大茅岗较远的石门冲。这儿是一个范围很小的自然村,村里有个“都公祠”,原是罗家另一族的祠堂,我们就迁住到那里。
  石门冲地方虽小,环境却极幽静宜人,四周山峦起伏,村内除有大片田地外,还有一条源于山间流经大半个村子的小溪流,人们如要出村到镇上(古港)去办事,还必须通过铺在溪流上的一座用大方石砌成的拱桥,才能走到对面山间通向镇上的一条羊肠小道,真可谓溪径通幽!
  初到石门冲时,家庭成员只有六人──祖父、祖母、爸爸、妈妈和大姊、大哥(他俩出生在大茅岗)。我们兄弟姊妹共六人,三男三女,从老大到老五都是在祖父母健在时出生在农村的,而且差不多都是在祖父母的呵护下度过了金色的童年。祖父读书不多,常练隶书,每年农历元旦,用大红纸书写“元旦开笔,万事大吉”,颇工整。他年青时,当过商店学徒,懂得制作茶叶的技术,又能识别成品的好坏。浏阳产茶,每年到采茶季节,有商人设庄收购茶叶,因闻祖父为人正直公道,又长于鉴别茶品,总有人请他去“座庄”(把关),做一季茶,除有一定报酬外,还有红利收入。我家无恒产,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出生后,父亲收入很难贴补家用。因此在那段时期内,我们一家八口的生活费用,基本上是靠祖父的收入维持。
  祖父原配妻室早逝,我们的祖母是后来续弦的。在我们的印象中,她是一个刚强、能干、既善于勤俭持家,又乐于助人的女子。有时在乡邻中发生富人欺凌穷人的事,她还敢于挺身而出,为穷人打抱不平。她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妇女,也是一个慈祥的祖母。
  尽管我们的祖父、祖母出生在帝王时代,在封建社会生活中成长,然而他(她)们的思想境界却很少受到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约束。比如在旧社会就已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的“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女孩子出嫁”是“泼出去的水”……等等歧视妇女的思想意识,根据我个人的回忆,在我们这个家庭中从来就不曾出现过。祖父、祖母对我们兄姊弟妹都一视同仁,生活上爱护倍至,祖父还竭力主张女孩子到一定年龄就应和男孩子一样进入公办或私办学校读书。所以我大姐、大哥五、六岁时就入村办小学读书;我刚满五岁祖父就教我悬笔书写中楷,六岁跟着姐姐、哥哥到离家二十余华里的古港镇上公立狮山小学(全日制)住读。从石门冲到古港镇,中间隔了一条举世闻名的“浏阳河”。我们遇休假日要回家住一晚又返校,往返路程除了搭乘浏阳河上的渡船过河外,其余道路上无任何交通工具,我们都是步行翻过山间的羊肠小道回家。有时候为了好玩,干脆把鞋袜脱掉光着脚丫子在山道上跑,间或休息一段,歇一歇,直到实在跑不动时才靠着树坐下来休息,把脚上的泥土在草丛里擦擦干净,穿上鞋袜,姐妹俩相互搀扶着再慢慢走回家去。
  每次我们回家,祖母总是预先做好一些我们爱吃的点心和饭菜等着我们去品尝;当我家后山坡上梨树枝头挂满成熟的果子时,祖母总爱领着我们姐妹去摘梨子吃。妹妹出生那年,我还未满四岁,有一天晚上刮大风,第二天清早,妈妈在厨房里烧早餐,哥哥、姐姐因要上学,起床较早,我却总是赖在床上不肯起。这天,祖母将我从被窝里拉起穿好衣服对我说“好伢子,快起来,我带你到后山拣梨子去。”正当我们拣完梨子下山坡走进屋门前的晒谷场时,忽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接着就看见我们住的都公祠后进倒塌了,到处飞扬着尘土。最令我终身难忘的是见到我妈妈满身灰尘,双手紧紧捂住还在襁褓中熟睡的妹妹,惊慌地从厨房门朝晒谷场跑出来。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又是哗啦一下,厨房也倒塌了!这景象把我们吓呆了,我大哭起来。这是我们兄妹们出生后遭遇的第一次“灭顶之灾”,几乎毁了我们全家。
  在都公祠倒塌后不久,祖父就买下了石嘴头(石门冲右面)的一栋砖木结构的房子,这房隔墙分成两进,各有一大门出入,我们家住一边,另一边是二祖父和他的子孙、孙媳妇住,日常生活各起炉灶,互不干扰。这栋瓦房坐落在一个小山丘上,前门屋顶有屋檐,宽阔的檐下是一条用三板巨木桩支撑的回廊,出回廊就是一个大地坪,前沿左进还有一个大菜园子,右边有一条弯弯曲曲通往山丘下小溪旁的沙石小道。站在我们家的屋门前,视野比在都公祠时广阔多了。我们的住房也比过去宽敞,进大门是一个大天井,过天井内进是客堂间,连着后进两边都是卧室,厨房在最后面。我们迁居石嘴头后,因祖父和爸爸当时都在古港镇上工作,不常回家住,家里大小事务都由祖母统管,母亲则负责做饭、洗衣、喂养最小的孩子(家迁石嘴头两年后,迈弟出生),此外还帮着祖母在门前菜园子种蔬菜,我们家日常吃的蔬菜、瓜果、葱姜蒜等,几乎全部是自己园子里生产的。每年收获的蔬菜一时吃不完的,祖母就将它们洗净、晒干,然后用盐和料酒等作料,腌在大瓦缸里,严实地封存起来,留到新鲜蔬菜淡季的时日,再拿出来佐餐,孩子们都喜欢吃这种香喷喷的腌菜。此外祖母还将园子里收获的其它品种如山芋、花生等加工成孩子们爱吃的点心,特别让我们兄妹们感到惊喜的是,每当农历新年来临,都能看着祖母象变魔术一样,将她早就准备好了的各式各样花色食物,供节日全家团聚时和待客享用。母亲则为我们五个孩子都缝制好了一套新衣(棉衣裤罩衫,用料是祖父从镇上买回的,给三个孙女买的都是花布,孙子则是深蓝或深灰色的布)。年三十的一顿年夜饭,是全家团聚,屋内灯火通明,孩子们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与此同时,屋内屋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寰宇。直到次日凌晨,家家户户迎来新的一年,大人和孩子们才会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期望进入梦乡。
  我家的客堂间挂着一幅父亲亲笔题写的字匾:“山中习静”,是为了勉励我们兄弟姐妹们在家中好好识字读书。后来,因邻近石门村小学无钱盖扩建的教室,父亲就把这堂屋借给该校作低年级的课堂,每天有十多个孩子来上学。
  学生中有一个小女孩,比我大一两岁(我那时还不满六岁),脸胖胖的,梳着一根没有光泽的小辫子,她总是怯生生地极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也不说话,因为课堂就在我家客堂间,我每天进进出出都能见到她,很想和她在一起读书,但她似乎不愿和我接近,老是避开我。有一天,我发现了她的一个秘密:她每天都带一盒子饭菜齐备的午餐,但我未见她吃过,只是见她打开盒盖怔怔地看上一眼,又小心翼翼地关上它,放学后原封不动地带回家去,接连两三天都是同样的情况。我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就去问祖母:“学堂里那个小姐姐为什么不吃家里带来的中午饭呀?”祖母听后,就等下了课把这女孩拉到我们的住房里。祖母见这孩子身材瘦弱,可一张脸却是胖胖的似是浮肿,便用充满了怜爱的声音问她为什么每天带饭来又原封不动地带回家去?她当时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祖母看出其中必有隐情,又见孩子的脸部肌肉浮肿,就让孩子张开嘴巴,立刻看清这女孩的腮帮上尽是一粒粒鲜红的斑点,有的都已溃疡,口腔充血肿胀。在祖母的亲切追问下,方弄清这女孩原来是本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里的童养媳,她的婆婆想掩盖虐待童养媳的暴行,就假惺惺地让孩子穿上还算整洁的衣衫,带着一盒荤素兼备的饭菜作午餐来上学,但女孩的腮帮子已被恶婆婆用粗针刺烂,使她不仅无法下咽,连说话都困难。祖母见此情况大为恼火,学校老师也很气愤。祖母当即同老师商量,请学校派人去把那恶婆婆叫来,迫使她改恶从善,同时决定让小女孩暂时留住我家养伤(她身上也有多处被鞭打的伤痕),等伤愈后再视情况送她回婆家。学校校长原是我家常客,对祖父、祖母都很尊重,听到他的学生受其婆家虐待凌辱,也为之愤愤不平,既有我祖母仗义执言,学校更不能置身事外,立即同意我祖母的提议,派人去把那个恶婆婆带到我家客堂间(即学校借用的教室),此时其他学生已放学回家。我们兄妹和那个受害的小女孩被妈妈拉进屋里,不让我们出去。当时,祖母和校长是怎样处治那个恶婆的,我一点也不清楚,我只记得一件令我开心的事,祖母把那个小女孩留在我们家和我吃住都在一起,大约呆了一个多星期,祖母每天除用土办法给她治伤外,在饮食上尽量给她补充一些营养。这样,孩子的伤口很快就平复了,脸也不浮肿了,脸色和精神都比我初次见到她时好多了。治伤期间,她照旧上课堂听课,课余时间,就和我一起在地坪里玩耍。晚上,我们还到屋外去捕捉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小玻璃瓶里,萤火虫一闪闪地发光,就像一盏小灯一样。
  遗憾的是我们相处一起的时日很短,在她的健康状况基本好转后,学校也将放暑假了,下学期开学时,学校不再借用我们家客堂间作教室,在这里听过一段时日课的学生,下半年都要回学校去上课。因此祖母便把女孩的恶婆婆叫来,当着学校校长的面,对她约法三章,不许她以后再虐待童养媳,下半年学校开学后,要让孩子照常上学,女孩含着泪跟着婆婆走了。在这之后,我再未听到大人们告诉过我有关她的情况,而我们的祖母这一为弱小者打抱不平的“壮举”,已在我们那个村子里远近闻名。乡亲们对我祖父母敬重有加,也对我父母很有好感。
  在已有了九口(小弟尚未出生)之家的家庭中,母亲和祖母的婆媳关系可以称得上是十分融洽。从我们懂事时起,就从未见过她们婆媳之间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俩的性格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默契。我母亲是旧社会中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尽心尽孝地伺奉公婆,与此同时又满怀爱心地抚育我们几个孩子健康成长,还要帮着祖母干日常家务和自家菜园子里的劳动。她为父亲任劳任怨地操劳了大半生。在出借堂屋作教室这件事上,母亲和父亲、祖母的意向如此一致,使我至今想起都感到欣慰呢。
  
  
   (完稿于2002年春节前)
  
 浏览:112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1/3/12 20:34:1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晓蓉重安《余生拾穗集》编后(收藏于2018/12/22 22:04:33
吉重安父亲的书柜和他的书(收藏于2018/10/10 23:36:38
晓蓉爸的赠书(收藏于2018/10/10 23:29:07
晓蓉徐虹张霞为了韬奋的遗愿 ——“韬奋图书馆”七十年历史追踪(收藏于2016/4/5 23:48:59
晓蓉半个多世纪连缀起来的“老汤”印象(收藏于2016/3/11 15:16:52
晓蓉记忆之珠——送别曹健飞叔叔(收藏于2015/3/12 20:31:56
吉少甫不忘国耻:流亡与探索(收藏于2014/4/4 23:35:19
晓蓉[台湾自由行随笔](之二) 马场町凭吊三联烈士朱枫(收藏于2014/3/12 19:40:21
晓蓉[台湾自由行随笔](之一)在台北过春节(收藏于2014/3/12 19:34:14
吉重安【纪念父亲逝世五周年】父亲的书柜(收藏于2013/10/10 15:49:4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吉重安母亲十周年祭(访问7612次)
吉少甫、吉晓蓉徐光启译《几何原本》(访问6481次)
吉晓蓉吉重安爸爸在人生谢幕前(访问2955次)
罗萍《青春岁月》(访问2489次)
吉少甫、吉晓蓉明末七千部西书东来寻踪(访问2005次)
吉少甫《吉光片羽集》前言(摘要)(访问1870次)
陆潜难忘的校园岁月——忆吉少甫导师(访问1800次)
刘骏千吉少甫与教育图片出版社(访问1785次)
晓蓉记忆之珠——送别曹健飞叔叔(访问1696次)
王浣青浏阳河寻根记(摘录)(访问168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1/1 6:59:0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1/1 6:58:40
wangcengqi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8/10 14:41:04
唐恩明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4/10 16:24:1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3/25 10:18:0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