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是娘家一边是婆家
万水千山总是情 昆明理工大学一位姓杨的热心读者连续四次打进热线电话,对于“是否完整地把杨丽坤接回来”,他真是考虑得细心周到。他说:“我们应该走出道德与情感的思考,从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高度来看待云南人民的杨丽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杨丽坤已与石林、大理等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把她完整地接回来`,让这个精灵从此在西山脚下、滇池旁边生根、让她在新建的艺术园林中成为永恒,把她对云南的馈赠在家乡的艺术园林中体现出来,凭世人发掘、纪念,是完美的结局,是云南人民应该看到并做到的。” 然而在昨日举行的“永远的阿诗玛永远的杨丽坤”读者论坛上,似乎亲情更适为这个话题的出发点。大多数人认为,理智一些:杨丽坤的骨灰最好是上海一半,云南一半,一边是婆家,一边是娘家,万水千山总是亲情。 杨丽坤的二姐黄晓女士代表亲属第一个发言。她说,抚养杨丽坤成人的是云南人民,把她带上舞台的也是云南人民,这是生她养她的地方。这里的彝家父老乡亲们也盼望着她回来。杨丽坤去世后,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送去花圈,表示悼念,云南各族人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她,而她同学、朋友都纷纷希望她能完整地回来……就凭着云南人民对她的关心,她能不回来吗?作为姐姐,黄晓女士说:“我当然更希望她能完整地回来。”但是,黄晓女士说道:“我应该尊重唐凤楼和他们儿子的抉择。毕竟一个是丈夫,一个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父子俩认为上海与云南,两边都有亲人,骨灰一边放一半,这样两边的亲人都能见到她,有个凭吊她的地方最好。而且杨丽坤的婆家在上海,一双儿子也上海长大,一双儿子是杨丽坤活下来的力量,《阿诗玛》也是在上海拍的,故杨丽坤的骨灰一半在上海,既是对上影厂、上海人民的恩情表示感谢,也是照顾孩子的心情,孩子可以经常去看妈妈。唐凤楼还曾说过,他已同上海九天陵园签了协议,违约总是不道德的。”黄晓女士告诉他:“假如九天陵园的总经理知道云南人民的这份心意,他肯定会同意的。” 杨丽坤、唐凤楼夫妇的好朋友肖苏民先生认为,杨丽坤这一生太坎坷、曲折。她为云南的付出可以载入史册,而云南给予她的实在太少。因此,想把她接回来是云南人民的心声。可是,他说,我们不能不从感情方面着想,是唐凤楼让杨丽坤的生命得以延续,让杨丽坤的生命得到安慰,困难时也是上影厂拉了他们一把,知恩图报。既然唐凤楼已做了抉择,我们就应该尊重他。骨灰一半在上海,一半在云南,亲朋好友在清明和冬至都能去看看,这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最后他说,聂耳在西山也只是衣冠冢,可所有知道他的人们都会去西山悼念他、缅怀他,在人民心目中,他永远是云南最好的音乐家,杨丽坤也同样,争论骨灰该放哪里也许并不十分重要,哪怕只有一块墓碑,在人们心目中,她永远是云南最好的艺术家。 (实习记者赵华) 滇池晨报 (文字录入编排:晓儿) |
原文2000年8月 发表于滇池晨报( 浏览:110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