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是一种没有根的生存
“这个地方真是好,单看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不用你们说,我就知道这是全国一流的墓地,许多地方难以媲美。我相信不止百分之百,而是百分之二百,杨丽坤都会希望把这里作为自己归宿的地方。”但是唐凤楼也有十二分的为难:上海人民盛情挽留,已和九天陵园签订了协议。“我不能哪里好就去哪里吧?做人也有起码的道德吧?” 关于杨丽坤的归宿问题,唐凤楼说者无心,而听着有意,作者有感,读者有情。所有的心意感情只有一个焦点,杨丽坤落土九天陵园、抑或西山、还是骨灰一地一半? 叶落归根是中国人民最简约最肯定的看法。杨丽坤的根在云南,但她牵挂的人和后半生的回忆却和上海紧紧维系,左右为难中,让我们倾听云南人心里的声音。 万钟古是一位60岁的本报忠实读者,在历经了人生太多沦桑后,他还是被唐凤楼的人生态度所感染,一种想诉说的冲动加一份想倾听的心情,让我们来感受一种境界:爱是一种没有根的生存。 “杨丽坤是云南省著名的艺术家。《五朵金花》和《阿诗玛》让云南出了名,但她本人却因此跌进了痛苦的深渊。对此,云南人的心痛不是用尺度可以衡量的。但是,对一个时代的错误同样不可扭转,我们只能尊重一个事实:在杨丽坤最困难的时候,是上海无条件地帮助了她。这一点,云南应该感谢上海。因为杨丽坤,上海成了婆家,云南是娘家,在共同的女儿离去的时候,一家人应该来商量事情解决的办法,而不是让女婿唐凤楼左右为难。” 云南有深情厚谊,上海有博爱恩情,杨丽坤无论落地哪里,可以肯定的是,人民都是爱她的。所以最后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安排,两地人民都应该理智地接受。但该做的事云南人民还是该做好,派出代表陪着唐凤楼和上海协商,如果上海同意杨丽坤回家,我们就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她,厚待她,不会让上海失望。 如果上海不同意,我们也应该理解。不应单纯地注重自己而忘了别人的感情,毕竟杨丽坤是云南人民的女儿,这一点是永远改变不了的。 杨丽坤是一片落叶,她被爱永远托举着;爱没有根,只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生存;因为杨丽坤,也因为我们自己,这种爱的生存也就找到了归宿。 本报记者陈谊花 (滇池晨报) (文字录入编排:晓儿) |
浏览:103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