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余姚胡守礼先生

四、银行生活——澄江春秋2

胡守礼

  泰和来了浙大
  
  八?一三沪战爆发后,江西与上海交通一度受阻,上海出版的报纸来得更慢了。长江航运已不能直达上海,浙赣路也只能通到杭州,而沪杭火车已不通行。消息闭塞,我只能通过南昌出版的《江西民国日报》了解外面的事情。
  我要特别感谢在上海的张慕良君,我在江西期间,不论在遂川还是在泰和,只要可能,张君总是千方百计给我邮寄书报刊物。1937年7月韬奋出狱后,立即主编了《抵抗》三日刊,张君给我寄来的大批书报中就有《抵抗》三日刊《抗战》,有《生活》星期刊,还有夏衍、郭沫若编的《救亡日报》。最为珍贵的是竟然还有解放区出版的《解放》月刊,以及毛泽东、朱德等人的传记。在《抗战》上看到杜重远先生亲临山西前线报道八路军抗战的通讯文章,在《大公报》上读到范长江和秋江连载的《西线风云》,真的很使人鼓舞和振奋。张君的书报源源不断而来,我的高兴之情难以言表,其中《西行漫记》使我了解了共产党的情况,大开眼界。
  上海战事持续达三个月之久,上海失陷后日军兵分二路向南京进攻,南昌国民党省政府也紧张起来,部分省级机关开始向吉安、泰和疏散。记得最先疏散到泰和的是江西赈济会。顾名思义,赈济会是救济难民的机关,可是敌人来了自己先跑了,弃难民而不管了。然后来到泰和的是江西省高等法院和省立图书馆等单位。此时浙江大学也从杭州沿路后撤,到江西吉安、泰和寻觅校址。浙江大学先是向天目山区建德撤退,在那里上了两个月的课,因受敌机骚扰,于是向江西境内后撤,最后到泰和上田村立足,因为上田村有大房子,又有太原书院做了大礼堂。他们想在泰和安居乐业的。
  浙江大学到达上田村后,我们银行的业务明显多了起来,大家也都忙了起来。当时的教职员工身边都带着钞票,一家一当都在身上。虽然暂时有大房子住了,但都是空空的,没有橱柜家具,随身也都是箱子行李,钞票放在身边也是不放心的,于是都存到银行里来。我们也尽力为他们服务,为他们开了存折户、支票户,给教职员工提供方便。
  一天我正好在柜面,来了三位客户,有穿西装的有穿长跑的,都戴着眼镜。其中一位穿长袍围着围巾的走近柜台,递过一张名片问:“我有一笔吉安的汇款到了没有?”我一看名片“庄泽宣”,就高兴地叫起来:“啊,是庄先生!”我接着就说,庄先生,我在《生活》周刊经常看到你的文章,敬慕已久了。庄先生听说我是《生活》周刊的读者,又听说我是杜重远先生招考来江西银行的,也是亲切非常,虽是初次见面,却没有隔阂。我到柜台外招待他,为他办好汇款存款手续。以后庄先生经常进城,要我给他办点事,我也乐意为他办好。
  庄先生是个老教育家,曾代表中国到法国巴黎出席国际教育会议,他的一篇海外通讯使我深受启发和教益。记得在文章中,庄先生说到中国的未来,说世界上最有希望的三个国家是美国、苏联和中国。韬奋先生为此还加了按语。可是半个世纪过去了,美国苏联成了世界两霸,中国虽说政治体制先进,但贫穷落后依然,落后的生产力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腐朽制度的国家。庄先生的这些海外通讯,后来收集在“生活书店”出版的《海外的感受》一书中。
  还有一次他要我帮他打电话到吉安找郑晓沧教务长(小说《小妇人》 的译者),庄先生很仔细地关照我说,江西人“郑”读“邓”,“教”读“高”,“郑教务长”就是“邓高务长”,打电话时要注意。我在江西多年,对语言语音从来没有去注意过,所以有时打电话往往对方听不清楚而不耐烦,造成一些麻烦。所谓“入境问语”适应环境,语言其实是很重要的。
  后来郑晓沧先生从吉安来到泰和,庄先生特地陪他到我们银行来拜访主任,表示今后多有麻烦。要银行协助支持。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也是由庄先生领着来的。浙大的不少教授如张孟闻 、张其均 都来银行办理过业务。浙大的教授中有一位陈训慈 先生,是浙江图书馆馆长,为人谦逊热情,离开泰和时还特地来看我,后来我调到重庆工作时遇到他的外甥,告诉了我陈先生的地址,我还去看过他一次。
  浙大的会计科主任会计师韩先生是我接触比较多的,关于学校给教职员工发工资的问题,我们商量讨论过多次。当时浙大有一千余教职员工,如果领了钞票拿了现金去发,学校会计科人手实在不够,又容易出差错,而且领到工资也只是进城买点日用品,因此学校大家都希望开支票;但是我们银行没有大量的支票簿,就是有,从银行角度来说,成本费用太大,而且开支票有一定的使用手续。后来双方约定使用“取款单”,为慎重起见,要写明抬头,背书 不要先盖好,到银行取款再盖,防止遗失冒领。如发生遗失立即通知银行,银行则凭单付款,事后补登存折。于是每月发薪日,从上田村到泰和银行的路上,就像是山阴道上仕女如云,一人领工资全家大小都进城。泰和的商业都集中在城内一条街上,要买点生活日用品只能进城不可。而我们银行一到浙江大学发工资的日子也要忙上一阵子。
  随着战事的急转直下,南京也于12月13日沦陷,南京军民遭到日寇残酷屠杀,后来得知正在南京的翠华二姐一家三人全部殉难。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江西省政府也撤退至泰和,浙江大学离开泰和撤往广西、贵州。
  随着江西临时省政府选定泰和,我们银行业务也忙起来了,人员也陆续增加,但四点钟后还可以按时打烊。当时上海的文化出版中心已经移到武汉三镇,这时我自己订阅了《新华日报》和由沈钧儒主编的《全民》周刊与韬奋主编的《抗战》合并成的《全民抗战》,由韬奋主编,柳湜为副主编。同时我还向生活书店买了许多新书,其中有杜重远先生的《盛世才与新新疆》。我当时很高兴看到这本书,因为浙江大学的庄泽宣先生离开泰和去香港时曾告诉我,杜先生已去新疆,为筹建中苏铁路,以便取的国际和苏联对我国抗战的支援。我当时听了就为这事高兴过。
  我调到泰和办事处后,仍和遂川的同事保持联系。后来,遂川办事处主任张林如调到兴国去了,他对我还是很关心,我们常常通电话联系,有一次他又提出给我介绍对象的事,我告诉他已经有了对象,而且人很好,所以没有再谈下去了。
  
原文1983 发表于胡守礼回忆录  浏览:61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2/12/6 14:32:3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雪泥偶留》编者胡守礼回忆录人名索引(收藏于2018/5/16 20:00:42
胡正豪、胡正敏《雪泥偶留》后记(收藏于2018/5/16 19:57:50
刘善龄写出来的过去才是历史(收藏于2018/5/16 19:55:04
刘平小人物与大历史(收藏于2018/5/16 19:53:36
郑会欣让更多民间记忆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收藏于2018/5/16 19:52:09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5(收藏于2013/5/9 21:37:05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4(收藏于2013/5/9 21:28:27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3(收藏于2013/5/9 21:22:11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2(收藏于2013/5/9 21:18:08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1(收藏于2013/5/9 21:16:2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胡守礼回忆录雪泥偶留(胡守礼回忆录)目录(访问2184次)
胡守礼二、学徒生活——血汗剥削(访问2150次)
胡守礼一、我的童年——生不逢辰(访问2039次)
胡守礼一、我的童年——家住祠堂(访问2012次)
胡守礼回忆录雪泥偶留——自序(访问1987次)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4(访问1621次)
胡守礼四、银行生活——洪都片段3(访问1621次)
胡守礼回忆录五、赣渝道上2(访问1457次)
胡守礼四、银行生活——澄江春秋5(访问1449次)
胡守礼回忆录八、上海风云2(访问135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胡丽斌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7/27 23:23:0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4/23 8:06:3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27 14:23:30
管新男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6/27 10:23:59
赣人粤客写得好(评论于2013/4/5 19:43:5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