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溥仪,志大才疏
发布人: 一叹时间:2003-11-28 13:03:54 整天和一帮做白日梦的老古董混在一起,脱离群众,能复国才是玩笑。 当时的乱世是,有钱就有枪,有枪就有地盘,就可以争天下。可溥仪守着座金山却不知道怎么用,真是可悲,守到最后都被日本和苏联鬼子抢去了。 日本人也就是看准了,他绝没有中兴之才,才放心大胆的请他当执政。 标题:这些人太坏了! 发布人: 我心依然时间:2003-11-25 9:57:53 湖南那些人骗溥仪吃狗肉,肯定是有意的,是故意的! 他们肯定想:噢,你都不是皇上了,还端着呐?摆什么谱?今天就得把你这个破毛病给扳过来!这可是主席的家乡,由不得你挑三拣四的! 呜呼哀哉!这不是一般的残忍,难道溥仪不是皇帝了,原来的宗教信仰、民族习惯都要统统抛去吗? 标题:转贴:失去了自由,就什么都没有了 发布人: 翩翩时间:2003-11-20 11:12:28 到了长春,发现这个火车站有年代了,很多地方有那种深黑色的印迹。不过,看上去并不难看。坐车进到长春市里,也是这样的感觉,街道宽阔整齐,比我去过的国内其他城市,要好看很多。 后来两天,到街上到处逛,我发现长春到处都是日本人当年在此占领和统治东北的痕迹。吉林大学合并了四所大学,有吉林工学院、长春地质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后头这两所大学,我小时候就知道名字的,这回一看他们的校园建筑,完全是西方古典建筑加上一些日本的宫殿建筑的屋顶,看着很气派,也有些吃惊。后来一问,这几栋大建筑多数是日本人当年建的伪满洲国的各部大厦。看这房子,日本人是想在此长据的。 最后一个下午,当地的朋友又带我去伪满皇宫玩,也就是溥仪和婉容被日本人找来做傀儡皇帝皇后的地方。溥仪日常住的地方,原来不是皇宫,是当地的一个比较有权势的人的办事机构。因他在此居住,这地方的门楣上,就写了三个字:“长春门”。匾额格式看着跟故宫是有些像,但是还是有很不一样的地方,匾额上面都没有满文。 进去以后,发现这里跟南京的国民党总统府大约是一个时代的建筑,连细节设计都像。楼上楼下,格局布置,庭院廊子,都很类似。看来那个时代的建筑师没几个,从南到北,差别居然这么小。 溥仪和婉容呆的屋子里,有的放了蜡人模拟当年的生活图景,有的是图片展览。因为他们最终居住在这里,留下的照片和资料很多,而且北京是看不到的。我发现婉容还是很漂亮的,有的打扮像真正古画上的美人,头发中分,松松地滑过额头系到后面;有的打扮很现代,我个人认为,比宋美龄还要漂亮些。那当然是在她垮掉以前。 溥仪和婉容一到此地,就发现失去了自由,被日本人严密地控制住了,所以他们情绪非常郁闷。溥仪是另娶了两个女孩子做摆设,婉容则是开始吸毒抽鸦片。以前还不知道,溥仪居然会写各种打油诗,其中偶然还夹杂英文,他也会对他的妃子说很西洋的话,有时骂人有时歌颂,真的跟我的印象不符。婉容吸食鸦片以后,剪掉了一头长发,成为极短的男孩头,而且越来越瘦,失去了原来秀丽的样子。 在他们日常居住的这组老建筑旁边,日本人给盖了一座豪华的皇宫。这座皇宫本来已经焚毁了,变成了工厂。现在大概是为了解决下岗工人的问题,长春市政府决定全面恢复伪满皇宫。旅游总是比原来的工业赚钱的。我去的时候,这座豪华皇宫已经竣工了,可以进去参观。这皇宫内部很豪华,有一个双层的大客厅,可以开舞会的。基本格局是欧洲式的,但是日本人设计了一个大的日本风格的屋子,还有一个简单的摆中国家具的屋子。 溥仪虽然被人控制,发日本关东军想让他发的任何“旨意”,可是,在日常生活上,他还有一定的决定权。他的决定就是从来不到这个豪华的皇宫居住,只让他最后娶的那个女孩子李玉琴一个人住在里头,而且住在给婉容设计的屋子里。他只是极偶尔过来几次。解说的小姑娘说,他是怕日本人安窃听器,所以不过来住。不过这个解释不合逻辑,日本人对他是全面控制的,哪儿都跑不了。我想,溥仪还是讨厌这种装修豪华,到处是深木颜色护墙的欧式房间,任何习惯了故宫那样的宽敞的简单的中国式房子的人,在这种豪华房间内都会感觉狭窄压迫,不会有很享受的感觉。 日本人确实是有宗教信仰的,在那个皇宫的南边,是个日本设计师设计的园林,其中朝向东南的部分,是一个神社,名字叫“建国神社”。跟现在导致日本与韩国、中国发生外交冲突的靖国神社是谐音的。这种神社供奉的是日本神话里的第一个女神——天照大神。溥仪当年虽然不信,也是要被迫到这里参拜神社的。关东军在日本战败以后,烧了这个神社,可见在他们心里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溥仪抛下了婉容,想逃到日本去。在沈阳机场,他被逮捕,从此做了战争罪犯。婉容留在长春,先做了国民党的俘虏,这时候还给她提供一些鸦片维持生命。后来,林彪在这一带跟国民党打仗,最后婉容被东北人民解放军俘虏。不过,在1946-1947年,军队随时调动,十分动荡,婉容被送到延吉朝鲜族自治州的监狱里,并在那里去世。这位 中国最后的一位皇后,大约是死于鸦片缺乏导致的并发症的。 在长春门内,总的感觉就是郁闷两个字。失去了自由,就什么都没有了,人真的是这样的,其他什么补偿都没有用。 标题:回复集锦 发布人: 心如止水时间:2004-1-9 9:39:58 历史问题 悲哀 楼主,毕竟是皇宫,不要“伪”字好不好。 标题:转贴:冷雨中的宫闱 发布人: 翩翩时间:2003-11-20 11:11:05 多年以前曾看过许多关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书,《我的前半生》、《在伯力的收容所》、《伪满皇宫史》、《末代皇妃》。在想象中这座伪满皇宫应该是一个很大很雄伟的地方。天阴阴的飘起了细小的雨,站在矮小灰色的勤民楼前,看着与天色一样的青灰色楼体,在几十年前这里曾经是一位末代皇帝的居所,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两层的办公楼,露天走廊里是红色的木质栏杆,整个楼形成一个四方的井形,在天井的中央种了一棵碗口粗的树。沿着极为陡峭的水泥楼梯来到了溥仪曾经办公执政的地方,阴暗的房间里按当年的样子摆设布置着,一股阴暗陈腐压抑的气氛笼罩着一间间水泥屋子,没有生机显得陈旧,仿佛一切已沉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那木质的窗盒子上杏黄色的窗帘还能让人联想起这曾是一个皇帝生活办公的地方,在这里曾经有过进进出出的官员,这里曾经显赫过。在二层的一角处还有一个佛堂,里面供着皇室先人的画像与牌位还有几尊神像,在那似乎是密不透风的空间里听到了在牌位上方传来的鸟叫的声音,它们的窝就在那牌位上方很近的地方,这是这幽暗的空间里很遥远又很近的生命。在下楼的时候身后传来两个女人说话的声音“当皇帝也够可怜的,弄这么小的一个地方……”,下得楼来回首向天井中望去,随着纷飞的细雨整个井字型小楼显得更加渺小阴暗。红色的栏杆与天井中心的那棵树形成强烈的反差。口字型的天井正中种了一棵树,多一点想象,以传统来理解的话,这不就是一个“困”字吗…… 踩着红色的地毯,地毯下木质的楼梯发出吱吱的声音给人种不安全感。 深色的木墙围子与门边还有厚重的木质门,这是帝王生活的地方。窄小的走廊,从卧室到卫生间只有两三步的距离,一个小小的理发室,一个书房加接见室,还有一个专用占卜用的佛堂,这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宫。走廊的那头是皇后的地方,书上所说号称“清廷第一美女”皇后婉容的住处。 在那差不多一样的房间里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只是多了一个“烟室”——那是当年她吸鸦片时的地方。走下楼来是图片展与溥仪最喜欢的“祥贵人”谭玉龄的房间,不知怎的,这位二十二岁死后被追封为“明贤贵妃”的女子的房间却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她的房间似乎是这幢楼里唯一的新意,有一种淡淡的与那个陈旧年代不同的现代的气息。也许在她活着的时候她也曾是这幢楼里比较走在前沿的人物吧。 许多书中见过的照片被放大后挂在那里并加上了文字说明,还有一些没有见过的历史照片也挂在那里。最引起注意的是一张婉容的照片,照片里她的打扮很像三十年代好莱坞女星的妆扮,发型、衣着与头饰还有那精心描画的细弯眉都是那个时期最为典型的妆扮。印象中传统的皇后的样子在这张照片中一点也找不到,更多的是一种西化了的时尚感,在华妆丽服下她的眼中有种特殊的衰婉。可就是这样的一位漂亮时尚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末代皇后婉容却最后死在了战乱中,死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草草的埋在了荒芜的南山上无墓无碑,默默的消失在了历史中,恐怕像她这样命运的皇后在历史上也没有几位。 雨一直的在下,从皇宫里走出来的时候雨下的更大了,烟雨濛濛中青灰色的建筑与花园中黄色的屋檐沉浸在那清冷的雨中。 标题:回复集锦 发布人: 心如止水时间:2004-1-9 9:35:48 啊!!!!!!!!!想喊.....不知道想喊什么....所以俺还是闭嘴吧.... 清朝始于吉林,亡于吉林,尽管有些牵强 伪满洲国(因为那是日本人之国)皇宫以前是吉长榷运局的房子。长春门在伪满时代是不开的,进入缉熙楼都是走的后门,中和门。日本人也有计划给老爷子修个象样的宫殿。地点就在今天的地质大学。地基都打好了,里面有正殿、内殿、御所、御花园、车库、宫内府等机构。前面是大广场,顺天广场,以及宽60米的顺天大街。1949年后,依据日本人的建筑设计图纸,依照原样建设了“地质宫”。筹备修建新帝宫时,日本人还先修了个“假宫殿”(这个‘假’是日文汉字,通假的假,临时、代用的意思),就是同德殿。 具体而微。圈龙。 吉林大学合并的是:白求恩医大,吉林工业大学,长春科学技术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伪满时期的主要建筑都布置在新民大街轴线上,基本被吉林大学占了。长春的环境越来越不好了,冬季的风沙越来越大。偶是长春的。欢迎到长春来的同胞。 标题:我看到溥仪的誓言,竟然激动得浑身颤栗 发布人: 我心依然时间:2003-11-13 9:00:39 溥仪不愧是爱新觉罗的血性男儿。他在伪满、在苏联、在抚顺、在已经是“新中国”的北京,他所做的一切一切,难道不是在卧薪尝胆吗?有人说,他当傀儡消磨了斗志,为在新的朝代苟且偷生而咒骂自己和祖先,这不是一个帝王的行为,理应受到鄙视。末代皇帝的命运应该是体面地死去,而不是像他一样屈辱地活着。 死还不容易吗?我有时也想,溥仪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终于有一天突然顿悟,如果他死了,复辟大清就真的不可能了,而只要他还活着,大清的命脉就还在,在那个时候谁敢肯定地说复辟就没有一点希望?所以他吃苦再多、受屈辱再大,在他心里都是值得的。这和韩信受胯下之辱是一样的,不同的是,韩信等来了成功,而溥仪最终没有等来。 但他为之所做的努力,付出的牺牲,我们不能忘记! 附:东陵事件后,溥仪在祖先灵位前立下的誓言 列祖列宗在上 不孝子孙溥仪给你们磕头了 我非但没能守住祖宗基业 还致先人陵寝崩损尸骨难安 令我数百年大清皇室 蒙受如此奇耻大辱 实为不孝男不求上进 沉溺于声色犬马 痴迷于富贵安乐 自甘沉沦不恕之大过 竟然忘记自己是爱新觉罗的血性男儿 我还有什么颜面见列祖列宗于地下 我溥仪发誓 面对祖宗的在天之灵发誓 从今起 我定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誓与夺我皇位 篡我社稷 辱我宗室的乱党贼子 不共戴天 血仇不报 誓不为人 标题:回复:我看到溥仪的誓言,竟然激动得浑身颤栗 发布人: 如仪时间:2003-11-14 9:38:09 手中没有军队,靠什么复辟?难道还要借助外部势力,那岂不是又要做一次傀儡了。另外,照你所说,溥仪其实根本没有被改造,一切都是假象,他只不过是一直深藏不露、引而不发罢了。如果真的是这样,历史应该改写,再谈GCD改造政策的伟大就只能是笑话一则了。 标题:回复集锦 发布人: 心如止水时间:2004-1-9 9:59:21 大老爷子一生坎坷啊,安息吧。他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我相信他尽力了 说实话,大请的皇帝中 , 溥仪的才智绝对可以进入前三。 安息吧!老爷子,满洲的明天我们去努力,大家要坚持。 逝者如斯夫~~~~~~~~~~~~ 我会把他放在心里~~ 还是看未来吧。记住老爷子,明天要我们来开啊! 我们不该算陌生人吧,满人都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我们满人都是皇帝的后代!! 大家一起努力吧。 标题:回复:回复集锦 发布人: 正史可鉴时间:2004-4-8 17:43:33 努力什么?~~~~ 标题:努力什么? 发布人: 心如止水时间:2004-4-13 10:12:59 努力把我们满族的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继续传承下去,薪火相传! 标题:回复:努力什么? 发布人: 正史可鉴时间:2004-5-13 20:19:08 哈哈哈哈,吓我一跳,还以为又来一位复国极端分子 标题:------- 发布人: 佚名时间:2004-1-9 11:48:14 有点伤汉人自尊心。 标题:回复集锦 发布人: 心如止水时间:2004-1-9 9:52:23 我也感到他的血性~ 他的处境也颇具悲剧性 看他老人家一席话 更坚定了我要把满族文化学习传承下去的决心 孙殿英是人渣,这无可否认,可这和他后人没有关系。他的后人在国内,也以他们家出了这么个人渣为耻。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死了,尸身不过就是个臭皮囊,留之何用?还不如与山河自然融为一体。清朝康熙年后,满族人仿效汉族风俗行土葬而废除了我们祖先流传数千年的火葬风俗实为民族的大不幸。圣祖仁皇帝为千古明君,可是在这一点上却带了个坏头。当时老一辈的满族重臣,比如佟国维,依然坚持身后火葬的满洲旧俗。可惜后世子孙就不遵守了。天下皇陵,几乎没有几个没被盗挖过,怎么顺治爷的皇陵盗墓贼连惦记都不惦记呢?还不是因为顺治皇帝火葬,而且崇尚节俭,不搞贵重物品陪葬那一套。我觉得满族人丧葬,应该火葬后把自己的骨灰埋在长白山上,然后骨灰上种一颗松树,后人如果缅怀祖先,到这颗树下野餐一次就行。满山遍野挺拔的松柏,就是不死的满洲灵魂的另一种体现。 我相信傅仪中兴的心是真诚的,只可惜世势没给他机会悲凉。据史料记载,溥仪逝世前,是希望自己能葬在西陵境内的,这样看来,将他的骨灰从八宝山公墓迁入华龙陵园,也算圆了他的心愿 谁不希望能继承好祖业,只是溥仪他老人家没那样大的福分,赶上了那个天翻地动的时期,要不他一定不会逊色的. 消极抵抗不是不抵抗 是更伟大的抵抗 黯然泪下~~~ 无语。。。。。 无言````真的无言啦!哭不一定要流泪,满族男儿不会流泪,只懂的流血! 估计溥仪在天之灵 也感叹这红尘来去一场空的无奈吧 唉.. 最后几位皇帝的一生 都让人忍不住那历史伤痕所遗留下来的痛啊 标题:关于李淑贤的自相矛盾 发布人: 冷*冷时间:2003-11-2 8:24:47 作者:王玫(由冷冷略加修改) 我发现李淑贤说话有前后矛盾的地方!例如她和溥仪去江南玩,参观刺绣工厂这一节。 这是李淑贤写的《为自己申辩——驳沈醉编造的“故事”》中的一段:(文选37页) [谈到在江南和西北参观游览,沈醉也胡编了一些情节,如说溥仪在苏州刺绣工厂,参观双面绣的猫被迷住了,于是便“把刺绣女工的手抚摸起来”;又如说溥仪在西安临潼游览时“乱闯女浴室”,被当作流氓喊打。溥仪实在还没有笨到那样的程度,如此编造,把溥仪当笑料,也是不公平的。] 同一件事,在《我的丈夫溥仪》之“二十二 江南行”中是这样写的:(文选44页) [在丝绸厂、刺绣厂和刺绣研究所,我们参观了世界闻名的“苏绣”的生产过程。有一帧双面绣的猫,从两面看都丝毫不差,同样生动可爱,溥仪特别喜欢,便伸手去摸,介绍情况的人忙说,这只能看,不能摸,一摸就会起毛不好看了,溥仪这才缩回了手。随后访问刺绣研究所的金锡所长,她在四十年代已是一位苏州知名的刺绣艺人,然而战乱频仍埋没了她的灵秀和技术。新中国成立后,她被请到刺绣研究所当了所长,并被选为市政协委员、省人民代表,她带了许多徒弟,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溥仪向金所长请教刺绣的原理和工序,金锡同志耐心解释,这时介绍情况的人插话说,金锡同志曾应邀出国表演刺绣,许多外国妇女都抢着看她这双能生产“苏绣”的巧手。溥仪听到这里完全被感动了,也情不自禁地握住金锡的手,率真抚摸起来,弄得人家怪不好意思,他却并不觉得。] 天呐!我都要糊涂了,到底溥仪有没有摸过刺绣女工的手?为什么同样出自李淑贤之口,竟然会如此自相矛盾?王庆祥在写书时难道也没发现吗?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小小不言的,不必太认真,可我觉得由此引申下去,我可能要怀疑李淑贤其他的话是否真实了。 标题:回复: 发布人: 王玫时间:2003-12-26 10:30:30 作者:老虎 (摘自留言簿) 你提出的问题实际是两个问题:一是两个人(沈醉李淑贤)同回忆一件事说法不同;一是同一人(李淑贤)不同时期回忆同一件事说法不同。我想就我所知谈谈我的看法: 先谈第一个问题,人们在回忆过去亲历的事件时,一般都是事情过去了多年,像你提出的这件事发生在1964年,而沈醉是在1980年前后在香港写的文章,当时他在香港共住了不到一个月,写有《溥仪特赦以后》《战犯改造所趣闻》等,在香港的多家报纸杂志上刊载,沈醉说这是“把我和溥仪相处的几年中一些有趣的事写出来”,所以他从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角度去写溥仪和李淑贤从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角度去写溥仪,难免会有不同之处。 其实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有一本《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书中收录了近60名当事人的回忆文章,阅后你就知道,同样的亲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回忆。 在溥仪研究领域也是一样,《末代皇帝的二十年》和《随侍溥仪纪实》两本书都是当事人根据自己的亲历写溥仪的,但你阅后就会知道,同一件事两个人的说法有很多不同,我仅举一例:溥仪离长春前烧毁电影片一事,《末代皇帝的二十年》在文选中有,《随侍溥仪纪实》在第217页,你不妨仔细看看,其它我就不多说了。 还有溥仪被苏军俘获日期,溥仪从通化乘飞机逃亡中,在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获,对于溥仪被苏军俘获日期,有多种记载:溥仪:《我的前半生》记的是17日;华西列夫斯基:《越入满洲边境之后》记的是16日;《溥杰自传》、毓嶦、万嘉熙回忆录记的是16日;毓嵣回忆录记的是17日;日本人楳本捨三:《关东军总司令部结束战争大事记》、田中均一:《满洲国皇帝最后一天》,都记的是19日。所有的不同我们都应该理解。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不同时期对事情的不同认识,这种情况也常见,只要你看的书多了就会知道。比如溥仪写有一篇笔供日本对其拉拢和利用的文章,“我怎样堕入到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魔窟,到了日本公使馆和到天津的经过: …… 我同意上外国公使馆。就乘车到了东交民巷,先到德国医院,经商量庄士敦主张上英使馆,罗振玉主张上日本使馆,我愿意上英国公使馆。庄士敦和英公使商洽,英公使说地方小不够用,而没有结果。庄回来了。罗振玉上日本兵营商洽,结果日本武官同意后我到了日本兵营。后经日本公使芳泽谦吉接我到日本公使馆。从此便堕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罗网。” 他说是罗振玉把他送进日本公使馆的,这和他在《我的前半生》中的说法不同,在书中他说是郑孝胥把他迎入日本公使馆的,详见《我的前半生》第182至185页,我们能否就此怀疑溥仪的其他的话是否真实呢?能否就此怀疑溥仪说了假话呢? 既然在此提到了沈醉,我再举一例,同样和沈醉和抚摸有关,让大家看看沈醉在不同的时期所写也不完全相同,可能原文大家不一定能看到,我现抄录如下: 如在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中沈醉写到“溥仪看到毛主席诞生的那张旧式木床,非要去亲手摸一下不可。讲解员告诉他,这些陈列的东西都不让人抚摸,怕久了损坏。他为了表示对毛主席的崇敬,一再要求想去摸一下,后来管理人员总算答应了他的要求,并声明只能让他一个人摸摸,别的人看看就行了。他一听又表示不去摸了,他最怕别人说他特殊,他总希望别人看他和看其他专员一样,不要因为他过去当过皇帝,就和别人不同,而要求对他不要特殊照顾。” 而在他写的《我这三十年》一书中同样的事却有了不同的说法, “到了湖南,大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瞻仰毛主席的故居。我们乘车前往湘潭韶山。在毛主席诞生的那张古老的木床边,我和不少人都情不自禁地用手抚摸了一下,对毛主席用过的家具和农具,我感到有一种异常的亲切和热爱的感情。” 我们能否就此怀疑沈醉的其他的话是否真实呢?能否就此怀疑沈醉说了假话呢? 我也不知道溥仪沈醉他们到底有没有抚摸毛主席诞生的那张木床,就像我不知道溥仪到底有没有抚摸刺绣女工的手一样,但我对这些历史事件亲历者的文章并不怀疑,我们正是从这些文章中了解和认识的溥仪,又何必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呢? 回到正题,关于李淑贤的前后说法,王庆祥早有他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溥仪在那样的场合里,不自觉地抚摸了刺绣女工的手,很符合他的心理历程,是可信的。李淑贤对沈醉有意见也有其源,但批评中间有过火之处,不止于这一件事。当然,也不能因为这一点而怀疑李淑贤回忆录的真实度,在大节上她还是非常认真的,我非常理解她。”。 标题:没有大清朝何来大中国 发布人: 赵无眠时间:2003-10-23 11:47:08 一个由外来政权创造的历史奇迹 清朝丢失的领土,绝大部分原本就不是中国的。尤其是黑龙江以北全部、乌苏里江以东大部分土地,是清朝入关带给中国的礼物,还有它征服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这就使得中国的版图,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结算有清一代领土、属土的「收支」,就会发现,它给中国挣来的土地,比给中国丢失的土地多得多。一个王朝倾塌了。这个世纪一开局,它就呈现一派行将崩溃的败相: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赔款求和,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革命党接二连三发动起义,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後驾崩,江山社稷落在隆裕太后和三岁小皇帝宣统这一对「孤儿寡母」手上……。更早些,自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太平天国、捻回之乱、中法安南之战及中日甲午战争以後,这个王朝的气数就几乎已被消耗殆尽,只等最後一根压垮骆驼的稻草降临了。事实上,它能够硬撑著拖一副迟滞的脚步,走到这个使人类社会发展最快、改观也最大的二十世纪来,而且竟还摇摇晃晃地继续走了十来年,本身便是一个奇迹。 全部罪责由末代王朝承担 应该说,在中国历代王朝的结局中,清王朝的结局是最为幸运的。虽说是一场革命,却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流血征战;虽说搞了点宫廷政变,却也没有大动刀兵,闹到大家的脸上都不好看;虽说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最後却也咸与共和,——除了外蒙,——基本上保持了中国的完整,没有重蹈「合久必分」的覆辙。退位的皇帝还享受极为优厚的政治待遇与经济待遇,这也算是「史无前例」的:皇帝尊号不废,仍居宫禁,每年享受政府津贴四百万元,王宫世爵「概仍其旧」。直到辫帅张勋进京唱了一出复辟的戏,才被日後的冯玉祥作为藉口,派兵把逊帝从故宫大院里赶了出来。谁教你先输了理,听信人家的唆使吃那十几天的回头草呢。不过也没拿他怎麽样,赶是赶出来了,房地产带不走,细软可是尽他扛。这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五日的事,距「大清帝国」的匾额从历史舞台上摘下来,已经十三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