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少年行 - 英王陈玉成纪念馆
千秋家国梦

有关英王的一些FAQ

镝非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2-12 21:32:23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假设陈玉成回天京 致------管主
  
  内容:
  管主假设陈玉成回天京不至于被害?天王做这个决定大概一时震怒,能事过之后,大概会想清楚.你说呢?否则英王殉职的消息传导天京天王听闻此讯放声痛哭,率群臣朝西南遥纪.要知道在他以前只有南王冯云山战死天王才如此难受,放声痛哭.
  我等待管主的回复.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2-12 23:12:14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回复楼下的朋友
  
  内容:
  "至去岁耘天燕之案,曾经兄直奏回朝,致触圣怒;复命敬王、畏王恭捧圣诏三道,圣旗一道,责兄前退太湖,复退安省,又失挂车河之约,致章王退桐城、庐江、无为、三河等处,皆罪在兄。现已荷蒙圣恩,出以赏罚革黜,思处此之时,亦是万幸。"
  
  英王写这段话的时候,距离安庆失守都半年了,金庸说过,崇祯杀袁崇焕不是一时失策,因为他把人关了好久才杀,有足够时间去冷静下来想清楚前因后果.同理,时隔半年,在英王感受到的天王的炎凉犹是如此,这能说只是一时震怒么?
  
  杀英王,天王自然是不会的,英王从来没有威胁到过天王的地位,杀他天王半点好处都得不到,况且正在大封官爵收揽人心的时候,又怎会反其道而行之?但英王拥兵在外,尚有如此之叹----如此严责,尚称万幸,那么一但回到京中,处境只会等而下之吧.
  
  至于说"否则英王殉职的消息传导天京天王听闻此讯放声痛哭,率群臣朝西南遥纪"以及"要知道在他以前只有南王冯云山战死天王才如此难受,放声痛哭",我只能说,我没听说过这等事,并且相信历史上绝无此事,如果是小说家为了吹捧美化某教主的捏造,就不必当真了吧.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2-17 16:07:47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谢谢管主的回复
  
  内容:
  崇祯杀袁崇焕是他知错不改,管主我有一个假设英王可不可以去西北与扶王陈得才的大军会师,以求克复安庆。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3-6 17:28:56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致管主
  
  内容:
  英王可不可以和扶王的大军会师西北一求克复安庆。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3-7 0:46:06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短期内恐怕很困难
  
  内容:
  扶王等人的军队数量虽众,但是素质远不如当年英王麾下精锐,而湘军反客为主之势已成,即令能侥幸攻下来,只怕也守不住,再说皖北连年战事,大军的粮草供应也是个大问题,更重要的,只怕还是将领人心不齐,敌军云集,失去了安庆,又已破败不堪的皖北,已经留不住许多人的心了.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3-7 17:53:21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致管主
  
  内容:
  英王的本意是派扶王等人去招兵求能够克服安庆,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湘军虽然克服安庆,但是他们也付出惨重的代价。他可以回合扶王等将不求短时间内克服安庆,可以摆脱困境。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3-7 17:56:33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致管主
  
  内容:
  有一个问题问你安庆失守后赖文光向英王提出了个什么建议结果没被采纳
  
  留言人:素秋 时间: 2006-3-7 21:11:53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赖文光的意见
  
  内容:
  赖文光主张:“安省既失,宜被连张、苗已顾京左,出奇兵进取荆襄,不出半年,兵多将广,可图恢复皖省”。他的意见和英王是不一致的,英王把希望和目标放在远征豫、陕,赖文光则认为进取荆襄,所以没有被采纳。——参考书目牟安世《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3-8 17:08:53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建议
  
  内容:
  赖文光的建议可行性有多少,能够恢复安省吗?管主好像有点道理。但是又很难判断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3-8 23:59:26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说实话我觉得赖文光的建议有在事后纸上谈兵的意味
  
  内容:
  《李秀成自述》写得很清楚,“那时英王在外,见省失守,扯兵由石牌而上,黄、宿之兵尽退,上野鸡河,欲上德安、襄阳一带招兵。不意将兵不肯前去。那时兵不由将,连夜各扯队由六安而下庐州。英王见势不得已,亦是随回,转到庐城,尔言我语,各又一心。英王见势如此,主又严责,革其职权,心繁〈烦〉意乱,愿老于庐城,故未他去,坐守庐城,愚忠于国。”
  
  可见英王并不是不想进取荆襄湖北,而是无法说服部下。忠王没有理由捏造这样的事,特地记载下来,可见印象深刻,而连他都知道的赖文光更不可能不知道,明知如此,却事后诸葛地已对英王进行似是而非的指责以夸耀自己的见识,是本人不敢句同的。(作为英王部下最后影响力的将领之一,他当时的立场是怎样的还很难说,只是不宜做诛心之论罢了)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3-9 0:14:39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说明一下
  
  内容:
  请代德安府属于荆西府,襄阳府属于下荆南道领,因此德安、襄阳就属于“荆襄”地区,再从“连夜扯兵”的说法看,英王部队是在行军途中被迫折回的,则“奇袭荆襄”应该是英王的既定战略,不存在英王不听遵王建议的问题。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3-9 0:26:50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太平军的代价比湘军更惨重
  
  内容:
  英王部下最精锐的刘枪琳部被全歼,安庆是天京以外太平军占领时间最久的城市,也一直是西线的总部,以叶芸莱为守的安庆守军守将大都是太平军的老战士,战斗力,经验,忠诚度都极高,到了1860年以后这个时候,几乎是太平军中唯一整编制的老牌劲旅了,也都和安庆一起葬送。
  
  粮草问题始终是后期皖北太平军的大问题,湘军有水师,可以利用长江跟河道调运送粮草,但十万太平军屯居皖北,粮草如何保障呢?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3-10 16:24:23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致管主,对干王的评价
  
  内容:
  谢谢管主的回答,对于干王的评价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3-10 16:27:02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干王和英王的关系
  
  内容: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面都好像他们的关系不错你说呢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3-10 19:12:44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第二次西征
  
  内容:
  管主我一直认为第二次西征英王不取武昌是明智之举因为有英国人的干预如果他强取武昌拿不下来加之太平军没有水师一定很难取胜汉口等地都是水路城市,然而有些人都认为是他的失误我不这么认为。你的看法是怎样?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3-11 23:10:17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关于取武昌
  
  内容:
  英王的确是对能否攻下武昌没有把握,没有水师也的确是主要原因,不过个人以为,在各种救安庆的方案里,直接从城下硬打是下策,只应该作为最后的选择,之前和之后的英王一再尝试的结果也都证明了这一点(不光是安庆,之前太平军救武昌,救九江的历史也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而打武昌,或许不是完全之策,但比城下打援还是容易些.说得极端点,武昌清军有水师,安庆清军也有水师,而安庆敌人的陆军比武昌强之百倍,有死救安庆的不惜代价,一往直前,武昌未必打不下来,如果连武昌都打不下,那硬救安庆不是更困难么? 更何况,打武昌是为了吸引清军回援,能不能打下来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之前翼王打宝庆也没有打下来,但是湘军为了救宝庆而调兵回救,就起到了使起三路喝攻安庆的计划破产,事实上胡林翼当时也已经开始从安徽抽调兵力了.
  
  
  其次,但我觉得英王未必把外国人的介入看的很重.一方面外国人和清政府当时也正在打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高层是知道的,虽然了解得可能不多),未必会花大力气帮清政府守城,而1860-1861年这个时期,天国部队对外国人并没什么忌惮,不想和外国人冲突是出于同教之谊的考虑而不是害怕打不过,英王的部队又是后期太平军中最能打硬仗的,很难想象就凭几句恫吓就能把英王的吓住.
  
  综上所叙,我觉得真正让英王在意的不是巴夏里的恫吓,而是他告诉英王的关于忠王部队的假情报,使英王觉得与忠王会合遥遥无期,而得不到水师配合,对岸又没有友军,打武昌没有胜算,反而可能因此破坏和外国人的友好关系,所以才感到犹豫.但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湘军毕竟比江南大营难缠得多,曾国藩摆出一副不在乎的姿态,胡林翼虽然急得吐血,但也没有就昏了头脑,这次围魏救赵和之前那次在敌人反馈方面落差太大,英王对于它究竟能否奏效也有点没底(他当然会担心,万一自己把赌注压在武昌清军不回救怎么办),所以对这方案也不是特别坚决,加上又担心安庆城下的情形以及外国人的出面,才会放弃.如果英王本身对这个方案非常坚定,有硬救安庆的一半的坚定,那么不管有没有忠王配合有没有外国人干涉他恐怕都会打的.
  
  尽管如此,我觉得在得不到友军配合的前提下,英王放弃与否都有道理,很难说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尽管从结果看不放弃也许会有更好的结果),谈不上哪个对哪个错,所以也没有失误这么严重.如果说英王有失误的话,我觉得不在于没有坚持打武昌,而在于因为太紧张安庆而一再和敌人硬碰的做法,放弃西征方案后,不管是求援也好,是做其他打外围的尝试也好,其实都还有时间,就算到了最后,不得不硬打,也不应该为了一座城市无限度地投入,正所谓"全军为上",安庆丢了还可以再夺回来,可是精干善战的官兵损失了无法立刻再补充,只要手里有一支精锐,战略上总会有很多选择,失去了精锐的部队,再有战略眼光的方案也会受制约.韦俊丢了武昌,林启容宁死不撤,二者相比,我以为前者之功大于后者,因为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丢了一座城,却为天国保存了有生力量,试想,如果九江的一万七千忠勇战士不是毫无意义地死去(到最后已经没什么力气抵抗了),而是及时突围,如果安庆保卫战的时候英王手里多这样一支军队,结果会怎样?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3-11 23:17:53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英王和干王
  
  内容:
  关系应该不错,政见分歧也有,但应该没有严重到矛盾的地步.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3-12 12:48:29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安庆
  
  内容:
  管主安庆城内的两万人都是太平天国后期的精锐地军队英王如果能够在安庆无力解围的情况下组织一次突围就好了,毕竟突围还是做的到的我认为英王的失误在于事事皆以安庆为出发点,你说呢?还有就是把所部最精锐的刘枪林部 放在赤冈岭上直至全部被歼灭,太轻易了你的看法是怎样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3-12 12:52:42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干王的评价
  
  内容:
  我想知道管主对干王的评价,我对干王评价很高,我觉得他很优秀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3-13 22:17:03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干王
  
  内容:
  怎么说呢,一方面,我也认为干王是个很优秀的人材,那个时候,香港和上海的中国人有多少,又有几个不是心心惦念着个人的发财升官,而能如干王那样,看着洋人的先进,心里面惦记着怎么借鉴来让中国强盛起来呢?《资政新篇》设计的蓝图虽然不及后来的洋务运动宏伟,就近代化的角度看却有更深远的意义,这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但另一方面,我又认为干王比较适合于政策顾问一类的辅佐工作,在一位有远见的实干家的领导下,他可能成为名垂青史的贤臣,但是在洪秀全的领导下,被任命总理军政这样的职务,对缺乏政治军事经验,很多方面眼高手低,并不能很好地贯彻自己的主张的干王而言实在是个错误,客观地说,他对天国后期军政的影响力,消极作用超过积极作用,而比起他晋升过快来,他的洪本位思想才是造成他和天国武将,特别是忠王这样的重要将领之间长期存在矛盾,以至于党争的主要原因。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3-13 22:41:25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几篇关于干王的史料和文章
  
  内容:
  http://mem.netor.com/m/jours/adlist.asp?boardid=9837&joursid=36185&mname=
  
  http://mem.netor.com/m/jours/adlist.asp?boardid=9837&joursid=18231&mname=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1.asp?page=108&boardid=9837&stopic=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1.asp?page=109&boardid=9837&stopic=
  
  http://mem.netor.com/m/jours/adlist.asp?boardid=9837&joursid=33074&mname=
  
  
  又:我也认为英王两个最大的失误,一是没有安排好刘枪琳部的撤退,一是没有适时组织安庆守军突围,保住精锐,来日再战。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3-16 17:53:04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致管主
  
  内容:
  我一向认为干王是公正严明,不知道他有如此思想。是我错了。 我还想问你一件事 就是英王被俘之后遵王和捻军都准备营救怎么会失败的。?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3-17 21:39:40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因为清廷怕路上生变,一再严令勿须押送京师,直接就地处决
  
  内容:
  议政王、军机大臣字寄钦差大臣、兵部尚书衔、兵部左侍郎胜。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奉上谕:
  
  昨据袁甲三奏,苗练生擒逆首陈玉成解赴胜保军营,当即谕令胜保,一俟狗逆解到即行凌迟处死,传首李续宜、多隆阿、袁甲三等皖楚各营矣。本日胜保奏,密饬苗沛霖设伏寿州,生擒首逆,槛送京师,并苗练进攻江口集接仗情形。各摺片。业经明降谕旨,先将苗沛霖之罪开释,并将折内拟保各员照请分别叙奖矣。至苗沛霖神经擒渠,功原足录,而其从前屡经反覆罪状,天下咸共闻知。苗沛霖前此总以不得表明心迹为憾,可见其所重在名节,不在官阶,此次仅释其罪,不遽复其官,乃所以平众人之心,亦正以为保全苗沛霖计也。前经叠谕该大臣饬令苗沛霖,务将张落刑巨(上敦下心)歼擒。但粤匪现扰秦中,张逆被剿穷蹙,或由豫省西竄入秦,更虞勾结为患,胜保尤应兼顾,总宜令该练就地将雉河集巨股歼除,并将张落刑、余定安、信茂林一并擒献,必当立予恩施,复其官职,以示朝廷赏罚之公。至此次苗沛霖之效力,皆有慑服该大臣所致。即著传知该练奋勉图功,以期叠膺懋赏,朝廷用人行政,自有次第权衡,要使天下翕然心折,非故靳此区区官秩,谅该大臣亦必能仰体此意,牢笼驱策,使之尽力也。陈玉成为贼中巨寇,此次生擒,实足大快人心。惟槛送京师深恐沿途防范匪易,如未押解启程,著胜保即遵昨寄谕旨办理,著即毋庸传首至京;若业已启程而行尚未远,著即派员追回遵办。倘前谕寄到,已将该逆槛送就道,距该大臣军营已远,及飞饬解赴僧格林沁或郑元善或吴棠军营,遵旨会同该大臣委员办理,仍传首楚皖北各军营,以彰国法。本日业经谕令僧格林沁等遵照办理矣。又据谭廷襄奏,南捻复行北竄,现已扰及流通集,系曹考地面,查有道员陈显彝曾任馆陶,于地方情形熟悉,且晓戎机,现在胜保军营,请饬令赴东省馆陶一带办理防务,等语。著胜保即饬该员迅赴东省,毋稍延误。将此由六百里加紧谕令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留言人: 伊万
  时间: 2006-4-16 11:42:37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一定为友
  
  内容:
  我对英王事迹颇有一点研究,愿与诸君共关注.我常把玉成与汉代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并列为少年英才,不知有何感想.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4-23 6:37:14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回复 伊万朋友
  
  内容:
  欢迎来迟,还请恕罪!很高兴又多了一个分享英王相关种种的朋友!
  
  英王与霍去病都是少年英雄,也都是抗虏英雄,但二者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吧.霍去病是皇亲国戚,能那么年轻就有那样的成就,和他的身份不无关系,至少那个身份为他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终南捷径(起点就是将军,而且打了胜仗后一步登天,和冯唐李广这些人形成鲜明对比),也保障了他除了眼前的敌人之外无须考虑其他任何问题,战场之外一切自有人为他操心,一切的一切都得到优先保障(不管是人力物力保障,还是报功和写史的人的立场---),相比之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陵就更不用提了.......事实上霍去病的辉煌战绩的背后是文景之治积累下的雄厚国力,并不见得他之前的将领就没这个能力,也许只是他们没赶上好时候而已,而天国则一直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翼王远征后的局面尤其如此.....当然,霍如果自己没真本事,时机再好背景再好也只能成为又一个贰师将军,有机遇也要有才华去把它转变为成功,但英王是从天国的普通一兵做起,没有任何后台背景地一步步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的.(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英王的事迹被人为埋没,贬抑的情况都是有的,而霍去病则刚好相反,早就有人指出过,某些史料对霍去病功绩的记载是有溢美倾向的,简单地说,是一味强调杀了多少匈奴,掳获了多少战利品,却刻意淡化甚至回避汉军自己死了多少人,多少马)
  
  还有就是霍去病是天皇贵胄出身,所以对士卒很不体恤,其贵族作风也比较明显(象奢侈享乐之类的),而英王并不是这样的吧.另外霍去病为人心胸狭隘.为了一点私怨就擅杀人命,英王当不至如此吧(看他义释李孟群之弟)
  
  从英雄出少年这点上说两人是很相似,但是从人格上说,我觉得二人的可比性不太大.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4-23 6:58:49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英王的师承
  
  内容:
  史料没有记载,但史载英王好读书,于历代兵书都颇有涉猎,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老师了吧.
  
  英王为童子兵时,曾为罗大纲近侍,西征时期,英王一度隶于韦俊部,当时石祯祥曾天养和韦俊同为西征军主将,翼王主持西征战局后,英王与秦日纲,韦俊被部署在同一战线.至于说谁更英明,各人的地位和环境有很大差异,恐怕很难做简单的比较, 而且什么算英明也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好说吧.
  
  留言人:隆美尔 时间: 2006-4-23 13:41:16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致管主
  
  内容:
  那么英王欲占且投苗沛林招扶王和遵王然后遣军北伐,这样我认为不可取,你说呢
  
  留言人:镝非 时间: 2006-4-29 4:04:00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英王的目的在短期内可能只是另辟一片天地
  
  内容:
  北伐当然是长远目标,但未必是短期之图.毕竟,丢了皖北,需要有新的根据地,在没有水师的情况下,英王可以选择的余地也实在不大了.
  
  
  
 浏览:116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6/16 14:24:3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寒山小说:伤心岂独息夫人(收藏于2010/3/30 11:18:08
银钩回来了长发帅哥VS长发帅哥 太平天国诸将VS圣斗士(收藏于2006/7/4 9:28:28
紫玉成烟前往延津亲见英王墓的经过(十年前的手记)(收藏于2006/6/16 14:43:44
紫玉成烟转帖网友紫玉成烟的纪念文章——我的情感经历(收藏于2006/6/16 14:42:08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6/6/16 14:38:01
网友关于李晴《血雨黯天京》中翼王、英王和傅善祥相关情节的讨论(收藏于2006/6/16 14:36:23
寒山小说片段:故人(收藏于2006/6/16 14:32:50
寒山小说片段:残霞(收藏于2006/6/16 14:32:08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6/6/16 14:30:50
网友关于太平天国博物馆藏戴邦敦绘天国人物画像的讨论(收藏于2006/6/16 14:25:5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王大球张乐行传略(附杜金蝉传略)(访问23504次)
雍容“陈玉成妻歌”及讨论(访问15740次)
贺永龙 等洪门少帅:陈玉成(十二) 天国去了一半:陈玉成之死(访问10525次)
江地论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关系(访问8790次)
镝非给文艺作品中的英王陈玉成排名(2) 中乘人物(访问5830次)
镝非给文艺作品中的英王陈玉成排名(1) 上乘人物(访问5511次)
紫玉成烟前往延津亲见英王墓的经过(十年前的手记)(访问5216次)
镝非给文艺作品中的英王陈玉成排名(序)(访问4903次)
资料争论4(访问4319次)
盛巽昌太平天国诸王封爵考论(访问412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10/19 9:06:2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3/27 16:55:0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1/26 17:33:51
月圆灿烂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9/19 19:49:59
月圆灿烂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9/19 4:24:2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