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的捻军仍尊奉太平天国正朔,军中主要首领多称王爵,如张宗禹称梁王,任柱称鲁王等,这些王爵是太平天国所封,还是他们自称,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
我认为其中多数“捻首”的爵位是自称,或者是赖文光等太平天国方面人士假借太平天国名义代封的。 捻军中除了太平军的旧将,真正捻首称王爵的有梁王张宗禹、鲁王任柱、荆王牛洛红、魏王李允、幼沃王张五孩等,其中张五孩是沃王张乐行的侄子,他是在同治2年6月(1863年)张乐行死后数月,才随回乡的张宗禹离开雉河集从军的,直至1864年中才随张部和西北太平军在鄂豫边界会合,此时天京已危在旦夕,张五孩不可能有机会袭爵。 张宗禹是张乐行的族侄,黄旗直系,但1862年的爵位不过“石天燕”,是六爵的第4等,距离王这一级别尚有福、安、义(主将)、掌率、神将、朝将、天将等多级,案此时太平天国封官虽滥,却仍是论资排辈,除此以外就是天京城内能够见到老小天王者升官容易些,从这样的低官升为王的,据记载有周文嘉(1861年为绫天豫),但他是在和洋兵作战时立下殊功,连李秀成也说“可嘉”的人物,而且是自幼从军从牌尾做起的年轻元老,张宗禹这样的外来投附者,又似乎从没到过天京,很难与其相提并论。 魏王李允是蓝旗旁支,在捻军中地位本来不高;牛洛红、任柱更是河南捻军,连5大旗都算不了(牛的红旗、任的蓝旗都是自张),于情于理,都很难获得王封。 更有力的证据是,当时西北太平军封王者不过是陈得才、赖文光、兰成春、梁成富4人,捻军的直接上司、陈玉成部的名将马融和直至投降,封官不过是天将,按照太平天国的制度,王统率王是常有的,但官低一级的天将统率诸王,则是断乎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在黑石渡战役后,清方记载,邱远才的官职是朝将,此时天京已经失陷,南北声问不通,他不可能得到“淮王(或怀王)”的封号,他的王号只能是自称的,他作为太平军嫡系既然能自称王爵,散漫惯了的同盟者们自然也能。 不仅如此,多方记载都证明,后期太平军封王多用虚字为王号,很少用地名,而且因为封王太多,字越用越生僻,最后“封王皆列王”,以捻首们在天王心目中的地位,绝不会高于坐拥两淮数县的苗霈霖,他尚且封了个带虚字的“奏王”,张任等不可能得到“梁王”、“荆王”、“鲁王”、“魏王”这样以地名为系的王号。 当然,后期捻军中并非所有的王都是自称,赖文光不用说了,首王范汝增,列王徐昌先、奏王赖世就,都是受封于太平天国中央的王爵,至于石达开旧部德王唐日荣和语焉不详的怀王邱朝贵,则无从考证了。 |
原文 发表于懒得一言堂 浏览:68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