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业余研究道咸近代史之际,在搜罗的史料中偶然发现陈玉成之子陈三元来益阳有关轶事,引起了极大兴趣。于是致力,留心这件史事。现根据三十年代益阳所编《乡土资料》、《兰溪徐氏族谱》及民国时人的一些札记,走访栖霞寺僧萧道严(萧年已八十,十六岁出家栖霞寺,与陈三元同寺相处数年)等知情者,兹将这件史事考略整理如下,并希望得到谙知这件史事的同志的帮助指正,以期史实更加完善。
清咸丰十年(1860)八月,曾国藩调集湘军主力水陆八万余人,在安庆向太平军发动猛烈攻势。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深知安庆为天京屏障,安庆一日不下,则天京一日无险。他在给其弟曾国璜的家书中写道:“此次安庆之得失,关系吾家之气运,即关系天下之安危。”所以不惜血本命令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拼死攻打安庆。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虽然英勇,但因湘军兵多势众,太平军同湘军多次作战后,战士疲惫,弹尽粮绝。安庆终于1861年9月5日被曾国荃攻陷。从此,太平军军事形势逆转,处境日益不利。 安庆失守后,陈玉成精锐尽丧,败走寿州,为叛徒苗沛霖出卖。被执送清将胜保大营。1862年6月,被杀害于河南延津,时年二十六岁。 1864年7月,曾国藩督师攻陷天京。清军入城大肆烧杀抢掠。陈玉成妻子王氏(系江南巨绅王信照之女)乱中携带儿子陈三元和《太平天国英王册封》一件逃出英王府。不幸为鲍超部益阳人徐月捐(左为金字旁)所掳。时三元年方四岁。徐月捐系我县兰溪人,他强娶王氏,并携王氏与三元归故里。自此,三元为徐家收养,月捐将其认作义子,改名徐山元。三元成人后,帮商于桃江。逾数年后回益阳独自行商,往返于益阳、汉口之间。后积资渐富,在桃江杉树囵置田百余亩。 光绪季年,有微知三元身世者,自此,三元心悸神惊,惶惶不可终日。以至“恍惚于世态”,萌出家之念。于四十二岁时,奉会龙山栖霞寺宝牛和尚为师。从此长伴青灯,削发为僧,法号遇缘。 三元出家后,认地方权霸刘梦龙为皈依弟子,并将杉树囤田产悉交刘梦龙,以求庇荫。后其田产大部分被刘吞没。刘梦龙仅变卖其中小部分,修一遇缘寺于杉树囤,以障世人耳目。 三元出家栖霞寺后,在益阳二堡魏公庙侧尚置有房屋数椽,以安其家小。其母王氏在徐家生子二,女三。民国时魏公庙庙祝汤某即其外孙。当天京失陷,王氏出逃时,曾将一些珍宝弃置英王府侧一井中。乱定后,曾与徐月捐往捞未获。逾数年再至时,古井已被填平,该地局面全非,不可辨认。王氏晚年随子三元在栖霞寺后结庐,长年吃斋。死后葬会龙山旁的狮形山。 有关陈三元身世,辛亥革命之前一直不为人所知。入民国后,徐家和三元始敢向人吐露。民国十七年,我县光绪时举人曾国英获悉此事后,走访了陈三元及其子芝生(当时营小贸于益阳)并得见英王册封。他认为其事与太平天国史料有关,遂撰其梗概,登于上海《申报》副刊。 三元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享年七十有五。葬益阳会龙山。其墓碑上镌有“生于庚申(清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江南省上元县桂花巷金沙井陈氏子”字样。墓门石刻一联曰:“勘透浮生归佛国,最难烈士结芳邻”(下联指陈墓与抗日死难的一些益阳烈士墓相邻),惜其墓已无存。前年往访寺僧,尚能指其墓址和碑石(已作铺阶之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敲完了,坐在椅子上愣神三分钟,吃掉一根冰棍儿,有几个地方死也想不明白: 第一,“不幸为鲍超部益阳人徐月捐(左为金字旁)所掳”——关于保护英王家属的合理动机政治风险我都不乱问,人性本来就是很难说的,没准这位徐叔叔天生助人为乐是湘军的辛德勒。但是,城破时鲍超早已经被派在赣南了,并没有参与入城抢劫,他的部下为什麽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天京呢? 第二,天京英王府在油市大街,仓巷和灯笼巷之间。而金沙井绝不在这个范围内,两者相距有一大段距离。金沙井的房子,至今只确定为太平天国官衙,除了这篇文章,我还没有找到第二个来源说金沙井即英王府。 混账话说得够了。 读到英雄后裔的庸常人生,总让人欢喜又悲伤。他们的生命,譬如绚丽易逝的春花之后,要忍耐过酷暑和深秋才会缓缓摇落的平凡无奇的叶子;他们的故事,总是在每一个大时代染血的帷幕轰然落下之后,无数次默默重演。 作者: zi20052006-1-22 16:52 回复此发言 |
原文 发表于益阳文史资料 第二辑 浏览:119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