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57号馆文选__汉史评论和feifei小说《大汉雄风》等 |
【随笔】刘邦的名言
汉网( 2004-11-08 16:41:28 ) 来源: 长江日报 刘邦打下天下之后,一次在宫中饮酒,与开国功臣们谈起他与项羽的成败得失。在别人说过之后,他自己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这段名言一直被广泛引用,我很早就读到过,我相信不少人也都耳熟能详。但我近日读汉朝历史却读出了异样的味道。我先读《史记》,将《高祖本纪》读完,没有读到这一段;又读《项羽本纪》,也没有看到这一段。整个《史记》读完了,我也没有找到这一段。 但接下来,我在《汉书》里读到了这一段。上面引的原文就是《汉书·高帝纪》里的。这下问题就来了:这样一段展示刘邦“高大形象”的话,为什么《史记》里没有而到汉书里却有了? 汉朝公元前206年立国,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出生。《史记》成书时司马迁当在五十岁左右,也就是说离刘邦说这话约一百年。虽说他因给李陵将军辩解遭遇宫刑,但以他的良史气质和他身处汉武帝朝的现实,他不会也不敢隐去开国皇帝刘邦的这段名言。他没有写,可能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没有搜集到这段话,或者说得直白一点,刘邦根本就没说过这段话。 写《汉书》时在东汉,是在经过王莽篡汉、刘秀重新夺回刘家天下之后。班固(32—92)写《汉书》时,离刘邦立国已经近三百年。他写刘邦传,一是承《史记》所载,二是民间所搜集,三是由皇家出材料。针对三百年前人物的民间传说已经离本事非常遥远了,不会往历史里收,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这段话来自皇家提供的材料。班固写史时,东汉在意识上急于与西汉连成一体而成正统,给祖宗脸上贴点金,可以理解。其他朝代修前朝的史都是修敌人的史,只有东汉修《汉书》是修自己祖宗的史,是一个例外。尽管班固也是良史,他也曾想到过为西汉留下一部信史,但他的努力曾招来过“私改国史”的罪名,在经那一难之后,他自然明白了写作的分寸。于是,这段《史记》里没有的话,到《汉书》里就有了。 读过《史记·高祖本纪》的人,都能感觉到那里面的刘邦是多么有声有色。刘邦说的话都很短,他没有多少文化,且带着明显的从社会下层来的流气。相比之下,上面的这段名言太文了太雅了太理论化了,不难看出是经过秘书班子加工过的。甚至你可以说,司马迁写刘邦写的是历史,而班固写刘邦已经是“演义”。 读史真难啦!稍不留心你就读到“演义”那里去了。(谢国芳) ※○※○※○※○※○※ 【feifei评论】 刘邦的话非常清楚地记在史记中,用搜索引擎可以轻易找到,任何看过《史记高祖本纪〉的人也都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却硬要讲“近日读汉朝历史却读出了异样的味道。我先读《史记》,将《高祖本纪》读完,没有读到这一段;又读《项羽本纪》,也没有看到这一段。整个《史记》读完了,我也没有找到这一段。” 实在很难理解,一个中国人,一个自称读过史记的人,出于什么目的要有意误导读者啊!而且,以这样的行文,一般对历史不熟的读者,肯定会信以为真。feifei本来是在史记中读到过的刘邦这席话的,也因为他这么一说,以为自己记错了,再去查,才发现错的并不是自己。这不,连长江日报的编辑都相信他的说法,让这样的随笔见了报。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1〕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2〕“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3〕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原文2005-8-14 发表于千秋汉英雄 浏览:687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