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57号馆文选__汉史评论和feifei小说《大汉雄风》等 |
他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被其兄视为“大才”——可这个评价还是低了。
他说“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所以他好骑马;不独好骑马,还善相马——曾师从相马名家杨子阿。他说马是“甲兵之本,国之大用”,这是骑战时代的至理——在此之前,卫霍以铁骑横扫匈奴,书名竹帛、流芳万世;千载而下,赵宋王朝以骑兵不雄而难展宏图、遗恨百代。 他说“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所以“遨游二帝间”的他,看不上“妄自尊大”、只知“修饰边幅”的“井底蛙”——那个“天下雄雌未定”便不能如周公吐哺般“走迎国士”的公孙述。而在宣德殿南庑下,不着皇冠帝服、不盛陈侍卫近臣的刘秀,简略平易地笑迎他至——“才明勇略”、“恢廓大度”,这才是他——马援心目中的真帝王,而马援自己又何尝不是“才明勇略”、“恢廓大度”的真英雄呢!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阯女子征侧和其妹征贰率众反叛朝廷,一时间九真、日南、合浦三郡多有响应者,攻略岭外六十多座城池,征侧甚至自立为王。刚平定了自称“南岳大师”者的邪教叛乱不久,马援便受封伏波将军,率军南下击之,终于瘴气重重、飞鸢堕水之地平叛,斩征侧、征贰,叛众有一万多人投降。可这并不是全部,马援并不只是战士——他所过之处都要为郡县、筑城郭,穿渠灌溉,以内地先进技术造福当地人民;越律与汉律相异处有十多条,他上书光武帝刘秀,与越人申明依旧制而行,此后当地世代“奉行马将军故事”。名播南疆,垂于青史,千百年后,人民仍传颂着他的武功,两广乃至越南的马援祠更见证着他的文德——身为西北茂陵人的马援,甚至被南方诸族奉祀为神。 而在当时,面对众人的称颂,这个好汉褒扬的是在他之前的另一位伏波将军——路博德于西汉武帝时的赫赫功勋,思虑自谦的是自己受封新息侯的“功薄赏厚”,尽情抒发的是他回响两千年的“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壮怀。 建武二十四年,马援以六十二岁的高龄主动请缨,平定武陵五溪蛮夷的叛乱。在与友人晚夜告别时,烈士暮年的他表达了“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的慷慨之志。一语成谶,此去竟成永诀。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平叛未果,马援便病逝军中。 得死国事,本是马援所愿,叵料身后种种却让其难以甘心瞑目——先是帝婿梁松趁机诬陷他,刘秀怒而追收马援新息侯印绶。又有人上书诬告,说马援平交阯时运回来一车明珠,朝中权贵也附和说他私自带回的是南方珍奇。其实,从不看重钱财宝物的马援,自交阯运回的不过是一车薏苡实,因为南方的薏苡实较大,他想引种于北方,谁知却在若干年后被人作为由头进谗中伤——侠者之豪、仁者之怀、烈士之风的马援,竟不能免受权贵小人的诽谤。 年迈的汉光武帝不再那么“恢廓大度”,马援家人的六次诉冤、原云阳令朱勃的诣阙上书,都没使刘秀下决心为马援平反。至建初三年(公元78年),汉章帝刘炟派五官中郎将持符节追赐策书,马援沉冤方得正式昭雪,谥为忠成侯——按照谥法,“危身奉上曰忠”,“安民立政曰成”。如此,“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的马援,终于可以不再含恨黄泉了。(feifei@千秋汉英雄&天汉星云,作于2008年1月1日。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贴) +++++++++++++++++++++++++++ 附:2007年8月,我去桂林度假时,曾于炎炎烈日中游览伏波山公园,拍了几张照片。 试剑石:传说这是伏波将军马援南征试剑之处。 传说嫉恨马援功勋的奸人诬陷带了一车薏苡回来的马援从交阯载归的是一车明珠,并倒入伏波潭中,泛起珠光宝气一片,还珠洞之名由此而得。 |
原文2007-1-1 发表于千秋汉英雄 浏览:233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