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畲,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堂兄。早年毕业于北平政法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获天文学博士学位。1923年,他奉亲隐居北平的西山界台,号“西山逸士”,绝交游,谢徵辟,专心读书,泛览百家。因为天资聪颖,家藏书画又多宋元名迹,习之而得其神理,十年后竟成画家和书法家,书法造诣颇深。
溥儒不同于他的堂弟,很有民族气节。“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占北平,建日伪政权,因为他的出身和名望,胁迫他参加,他坚卧不起,予以拒绝。后又派人亲至他家,奉巨金让他作画,他也拒不与画,表现出爱国的高风亮节。 1949年,溥儒去了台湾,到台后仍然拒绝做官,居陋巷,以卖画为生。1963年去世,享年68岁。在台湾,溥心畲思念大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写了不少盼望统一、思乡怀旧的诗词,这些诗篇汇编在最近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寒玉堂诗集》中。 1958年中秋节前夕,溥儒写了一首《八月感怀》:“已近清秋节,兵烟处处同。山河千里月,天地一悲风。兄弟干戈里,边关涕泪中。京华不可见,北望意无穷。”表达了他对当时海峡两岸炮声隆隆,同胞兄弟兵戎相见的无奈和忧虑。 每逢佳节倍思亲。由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最能引起人们的思乡之情,所以在溥心畲《寒玉堂诗集》中多呈中秋之作。《己亥中秋》有“故乡当此夜,湖上不胜寒”、《庚子中秋》有“况淋榕叶雨,别恨满殊方”、《壬寅中秋》有“为客南溟近,思家北斗遥”等等诗句。 身滞台湾,难归故土,垂老更加思亲。就在溥儒去世前一年的1962年秋,他写了一首《秋日感怀》诗:“辽廓边山没远鸿,登楼惨淡望长空。寒生橘柚千家雨,气变云沙一夜风,北斗横斜秋不尽,东溟口渡怨无穷。灵均作赋悲君国,岂独乡心入梦中。”秋日登楼,遥望大陆,不能渡东海而归,无限怨愁,只有用诗篇悲叹,抒发忧国思乡之情! 抒怀之作如此,其他诗篇中的思乡之情亦令人感喟。如同作于1962年的《悼陈含光明经》:“角巾罗带葛天民,避地来居东海滨。一卷残书消永昼,数竿修竹伴孤贫。梦回白下台城柳,魂返江南故国春。纵使能闻广陵曲,二分明月照何人!”此悼亡诗极其沉痛,叹陈含光活着终未能回故乡,只好死后魂返江南了。尾联广陵曲,即嵇康死前所奏《广陵散》,“纵使能闻”犹说不死,“二分明月”指家乡扬州的明月也不能欣赏。说即使你陈含光活着,也没有回故土的希望。 诗言志。溥儒写陈含光,当然寄托着自己的怀乡思亲之情。第二年,诗人客死台湾,与陈含光一样,活着回大陆之梦永难实现了。 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海峡两岸关系“解冻”,台湾同胞,包括原国民党政要虽然大多数还不能叶落归根,但活着来故乡探亲或旅游并不难。可是,近年来由于少数台独分子搞台独,两岸关系骤趋紧张。为了不使骨肉同胞分离之苦,甚至兵戎相见的悲剧重演,海峡两岸的同胞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反分裂,反台独,以“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的完全和平统一。 (感谢tiger提供) 【本馆所有资料(包括文章、图片、网友留言)任何网站、论坛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事先与本馆联系,并请注明转载于“溥仪纪念馆 www.puyi.netor.com”】 |
浏览:155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