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1937年到长春伪宫内私塾读书时开始和溥仪在一起。1945年8月17日,我和溥仪、溥杰、润麒、万嘉熙、毓嵣(小秀)、毓嵒(小瑞)、李国雄等人在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虏,次日被押往苏联赤塔一处自然环境相当优美的地方。我们在此住了三四天以后,伪满张景惠“内阁”的全班人马也被押解到这里,其中包括溥仪的老丈人荣源。
刚刚安顿不多久,溥仪便命溥杰和万嘉熙为他上书斯大林,要求留住苏联。10月25日,我们乘坐俘虏专车到伯力,伯力离中国较近,但溥仪却害怕回国,不愿把伯力之行同回国的事联系在一起。 到了伯力红河子收容所,我们住的二层小楼外站着全副武装的岗哨,看管要比以前严厉多了,给人以十足的阶下囚的感觉。那么,溥仪是怎样过他的俘虏生活呢?他每天很晚才起床,也不吃早餐,坚持的就是念经、拜佛、摇卦。在他自己的小屋里,跪在床边上,摇那八只锃亮的日本硬币,我们得在外屋给他放小哨,怕苏联兵蓦然闯进来。这也是常有的事,这里有三个苏联兵轮流值班,不时地到楼上楼下查看一番。一看苏联兵来了,我们就先给他个信号,他便赶快收起那八只硬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微笑着和苏联兵打个招呼,等苏联兵检查完毕下楼去了,他还得接着摇他的卦。 溥仪除了求佛、菩萨保佑以外,也没有其他的“定心丸”可吃了,觉得自己念经还不够,叫我们三个侄子和李国雄帮他念,不会念经就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一天,溥仪忽然得到通知,说是这里的州内务局长邀请赴宴。内务局相当于我们的公安局。宴请的地点就在附近一栋别墅,溥仪得到通知也想不出为什么被邀请,打算叫我跟他一起去。到时,所长捷尼索夫坐着小吉普来了,我送他下楼,打算跟着一起上车,结果被拦住了。溥仪不多时宴罢归来,及时开会,原来是苏联当局相中了那一小箱珍宝。溥仪带的珍宝是价值连城的东西。原来这些珍宝是作为生活费用带出来的,就这么统统便宜给苏联吗?不行。怎么办呢?大家分头带一些,算是私人的东西,一共五个人能带多少呢。溥仪带的四人中大李可是能人,事也凑巧,由大栗子仓皇出走时,抓了个装电影放映机的箱子,外面黑皮子,里面黑绒里子,它是立着开的,高而深,如果在箱底作个夹层,装上东西最保险了。大李显示出了他的高超的手艺。箱子底下满满铺了一层精选的,珍宝中的珍宝,覆上三合板,粘好黑丝绒,小钉子不敢钉,怕有声音,用钳子硬顶进去的,可谓“天衣无缝”。溥仪的西服上衣里边,毓嵒给缝了三个暗兜,以便多带些宝物,我们四个人也分了几件,作为个人的东西。 过了两三天,捷尼索夫带来了两个俄国珠宝师,把这些珍宝逐一登记。捷尼索夫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些珍宝,早已是眼花缭乱,哪里记得都是些什么呢?我们藏起来的不过十分之二三,捷尼索夫当然不会发现缺少了些什么。登记造册,查点无误,双方签字,交接手续完成,捷尼索夫夹着小皮箱满载而归了。 献宝以后,溥仪马上就想上书斯大林大元帅,要求留住苏联,起草润色自有溥仪的两只“笔”——溥杰和万嘉熙。申请书递上去,等于“泥牛入海”。 中国古语说得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珍宝的罪就来了。事出在毓嵒身上,早点的饼干他常常留两块晚上吃,吃不了的就用毛巾缝个袋子装起来,渐渐留了有小半袋子。有一天被值日兵发现了,报告了这里的分所长,毓嵒被问了个“底儿掉”。审问毓嵒一通之后,苏联人挨个清查了每人的物品。幸运的是,我们私藏的珍宝没被查出来,因为检查的重点在食物,至于珍宝都是些小包包,就没有逐个打开查看。其实,要是揣着珍宝、金银首饰一类的东西,到哪里不可以换钱、换食品呢。一旦被发现,事情就得闹大了,这就叫作“怀璧其罪”。当初溥仪献宝时,是说通通的献上的,如果被查出来私留了一部分,岂不是对斯大林犯了“欺君之罪”,请求定居在苏联,非“泡汤”不可。 溥仪左思右想,最后决定把私留的珍宝全部销毁掉。怎样销毁,也费了一番脑筋,销毁时不能被人发现,销毁完了不能留有痕迹。首先销毁的是溥仪的一小袋珍珠,小袋子和信封大小差不多,能有多少颗珍珠就难说了,没有特大特小的,一般和高粱米粒似的。晚间烧完墙炉子,余烬方炽之时,放进小袋子,瞬间就可怜一炬了。珍珠也算不上什么稀奇,见过的人不少,可见过珍珠灰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所以特意把珍珠灰撮出来,仔细观赏一番。 初到赤塔,溥仪住的是带套间的房子,外间就是大家晚上闲坐的地方。写字台上摆着好几本中文书,如《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斯大林著《关于列宁主义问题》等,我那时对共产主义毫无所知,连列宁的照片也未见过,随便翻翻这两本书看看,溥仪就在一旁甩闲话:“这大年纪就看起共产主义的书来了。”以示不满。但转移到伯力收容所,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溥仪竟也组织我们成立了马列主义学习会,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收容所调整了俘虏们的宿舍,溥仪和他的大臣、将军们都住在一起了。随后,收容所的负责人找溥杰、万嘉熙谈话,叫他们二人负责组织伪满俘虏们学习。内容有《苏联共产党(布)史简明教程》,大约有五百多页。走廊就是临时课堂,大臣、将军们自己搬个椅子坐好,主讲人在一张桌子后面坐下。与此同时,溥仪由屋子里出来,后面大李(即李国雄)搬把椅子跟着放在桌子前边一点,溥仪和谁也不打招呼,面无表情落了座。主讲人开讲,所谓讲不过是照本宣读,读一个来小时。 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大家看这形势,一旦被送回国非交给共产党不可,得给自己刷上点马列主义的颜色才好,自发地组织起了马列主义学习会。溥仪知道以后犯了难,他一向是以划清界限表现自己,当然不能去参加大臣们的学习会,不学习又害怕落后,就找溥杰、万嘉熙商量了一番。决定由溥仪牵头也成立个马列主义学习会,溥杰拟了个学习章程,上报收容所备案,和伪大臣、将军们唱起了“对台戏”。溥仪算是会头,带着六个人。有一次值日官叫着我,拿了个本子往桌子上一放,比方着学习的样子说:“你们的学习,看我们进来了,装作看书,我们一走就聊天了,谁不知道哇!哈哈!”我也没法回答,只好报以苦笑。所谓的学习会学了没几天,我们陆续被调走了,剩了溥仪光杆司令,也就自消自灭了。 1950年春天,收容所上演末代皇帝立嗣的闹剧。电视剧《末代皇帝溥仪》把所谓立嗣的事,改为在哈尔滨战犯管理所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溥仪立嗣一事,事先只和妹夫、弟弟们商量过,直到事后,对我和毓嵣是保密的。溥仪决不是怕不孝而立嗣的,后来他被特赦,回到北京完全可以向家族的人宣布,毓嵒是我的嗣子,为什么却讳莫如深了呢?我想这里边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被特赦回来以后当公民了,最忌讳的就是“皇”字,假如有人叫他一声“皇上”,比骂他什么都厉害。过继毓嵒当儿子原本是当“皇儿”,称溥仪为“皇阿玛”,现在如果公开的话,当然不能冠上个“皇”字了,怕生出误会来。 二是他们俩的年岁问题,实际上毓嵒比溥仪小十二岁,说是父子关系也可以。可是将来溥仪要搞对象时怎么办呢,事实证明后来他娶的李淑贤,比他小十九岁,结婚时溥仪五十六岁,李淑贤三十七岁,毓嵒是四十四岁。这也是溥仪始终不愿吐露“立嗣”真情的原因。 【本馆所有资料(包括文章、图片、网友留言)任何网站、论坛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事先与本馆联系,并请注明转载于“溥仪纪念馆 www.puyi.netor.com”】 |
浏览:160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