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录入:少年行--英王陈玉成纪念馆
巴夏礼由英殿礼部尚书黄诚陪同,去参观太平军的兵营去了,陈玉成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会上,赖文光对巴夏礼提及的英、天两国订立条约的事提出了疑问。陈玉成却微微一笑,说: “这件事且不作认真计较,对巴夏礼的劝阻,我们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眼下,我们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打下武汉三镇。” “能打下来。”刘昌林斩钉截铁地说。 “凭什麽?” “凭什麽!”刘昌林两眼一瞪,“就凭十天克四城,驰骋六百里的锐气!” “你以为呢?”陈玉成将目光投向赖文光。 赖文光说: “据巴夏礼透露,守卫武汉三镇的清军达五万余众,还不包括水师在内,而我军也只有五万人,且不说攻城需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就……” “洋人的话不可作为信据。”陈玉成一抬手打断了赖文光的话,在大帐里来回地踱了两趟,说:“换言之,就算敌人有五万之众,也不足为虑,他们要分兵守汉口、武昌和汉阳三镇,而我却可以集五万于一体,各个击破于敌。” “殿下,别忘了李续宜也奔武昌来了,还有杨载福的水师。” 陈玉成正要说话,只见一名承宣官匆匆来到他们的身边: “禀禄千岁,佐将程学启求见。” 陈玉成等人一听,无不为之一怔。因为程学启和万宗胜率兵一万,随捻军龚得树部为一路军,由罗田入湖北,如今只来了程学启却不见龚得树,情况显然不妙,于是,陈玉成向立在帐门口的卫兵吩咐: “传。” 程学启满脸硝烟,一身血迹;他一见英王,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声泪俱下: “殿下,龚先生在罗田松子关中炮身亡,余部已向舒城方向退去……” “你部有无损失?“陈玉成的声音微微颤抖着。 “禀殿下,仅剩三千余人了。” “万宗胜呢?”赖文光问道。 “他已经为国捐躯了,和七千将士……”程学启说到这里,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众将也为之神黯,一个个低下了头,只有英殿刑部尚书罗镇昕,默默地站在一边,冷冷地打量着程学启,一个又一个问号,相继挤进了他的脑际。这一切,让目光锐利的赖文光一一看在眼里,他吩咐程学启下帐去洗澡更衣,又挥退了与会诸将,这才问道: “镇昕,你觉得程学启的话可信否?” 陈玉成在缓缓地踱着步子。 罗镇昕说: “龚先生中炮身亡及其部退出湖北,都是事实……” “你怎麽知道的?“陈玉成停在远处,诧异地问。 “卑职昨天已接到探禀……” “何不及时禀报?”陈玉成愠怒了。 罗镇昕不慌不忙地答道: “此事至关重大,故而卑职复令细作前往罗田再探,而今,二探未到,程学启却已经回来,他的禀报与初探相符,看来龚先生确实遭难了。只是……” “只是什麽?”赖文光似乎就等着这一句话。 “只是罗田一战,天军方面输的太惨了。据探禀,成大吉也仅拥有五千妖兵,而我方,除捻军不算,仅万宗胜,程学启部就损失七千,这个仗是怎麽打的?故而卑职认为,龚先生、万宗胜以及七千弟兄,死的冤枉,程学启却活的蹊跷。” 陈玉成想了一下,摇摇头,说: “不可无端猜疑一个九死一生之人。” |
浏览:72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