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两千余年中,被载入史册的皇帝就有400多位,他们或显赫炫耀一时,或醉生梦死一生,或苟且偷生一世……他们中活得最没有情趣而且没有真正尝到当皇帝甜头的,恐怕要算清朝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了。
东北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我在辽宁新宾参观了300多年前努尔哈赤起兵伐明的基地——赫图阿拉城,并在努尔哈赤攻克明朝的第一城抚顺逗留了数日,切身感受到清王朝的兴衰,才萌发了诸多感慨。抚顺是努尔哈赤挥戈扬威,举杯庆贺胜利的疆场,也是他的后代溥仪度过9年的铁窗生涯的地方。正是努尔哈赤震天动地的马蹄声映衬了抚顺战犯管理所铁丝网的冷寂,这仅仅是历史的巧合吗?溥仪和他的祖先努尔哈赤的唯一共同点是一切都得自己动手,努尔哈赤动手建立一个王朝,溥仪动手让自己成为一个生活能自理的普通人。 我旅行的最后一站是长春,在长春粼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有一座不怎么起眼却金璧辉煌的院落,64年前这里是普通人无法靠近的皇宫禁地,遗憾的是,这不是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们理想中可以“君临天下”的皇宫,而是日本人炮制的势力范围局限于东北三省的“满洲国”,溥仪在这里主持工作,说是主持工作,其实只是负责盖章签名而已,因为“军国大事”都有日本人在操办着。 在溥仪办公的缉熙楼上,他有太多空闲的时光用来怀想往日的岁月。1908年溥仪3岁在北京紫禁城登基,那时候长城内外、长江南北还是大清的属地,由于皇帝太小,三宫六院形同虚设,发号施令也是载沣和隆裕皇太后的事,小孩能享受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席卷大半个中国,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被迫颁发了清帝溥仪退位诏书,此时的溥仪并不懂得伤悲,因为失去了对整个中国的控制权,紫禁城依然是清朝的“小天下”,他依然可以在这有限的区域里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拥有天下与拥有紫禁城没什么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溥仪开始明白皇帝意味着什么,对自己的祖先努尔哈赤等几代皇帝曾有过的辉煌岁月心驰神往,他想励精图治,想恢复祖业,为了当一名英国式的开明君主,他甚至想出国留学。可是王公大臣和后妃们却拖住了他的大腿,因为紫禁城之所以还是清朝的“天下”,就是靠溥仪这株名叫“末代皇帝”的大树撑着。1924年,溥仪18岁。18岁正是人生的花季,充满美好的幻想和希冀,溥仪已经在从容地琢磨着“恢复祖业”的大计,可是突如其来的冯玉祥将军发动的“北京政变” 把他和他的小朝廷赶出了紫禁城,从此,连形式上的皇帝生涯也无情地结束了。 流浪的日子,努尔哈赤也品尝过,他曾到抚顺赶集,买卖马匹;曾带着他年少的弟弟去投靠亲戚……然而,那毕竟是平民式的流浪,他不负荷着什么大使命,对荣华富贵也只是朦胧的想象。而溥仪却不同,流浪对于养尊处优惯了的人是一种难以容忍的痛苦,何况他特殊的地位使他的“龙体”时时都处于危险之中。从紫禁城出来后,他住过北府、东交民巷日本使馆,然后到天津,在日本人的保护下度过7年“卧薪尝胆”的时光。1931年11月10日他终于怀着东山再起的希望,去东北赴日本人的一个约会,次年他当上了满洲国的执政,到1934年成了满洲国皇帝,尽管这与他原先心目中的皇帝相去甚远,但好歹是个皇帝了,要知道中国人历来是很在乎名号的呀。 在东北这块清王朝的发祥地上,溥仪如笼中鸟,更不幸的是他还有一个强盗主人,因此溥仪只有唉声叹气的份了。从缉熙楼传出的叹息,由于高墙围困,所以没有人听得见,人们听得见的只是努尔哈赤驰骋沙场的马蹄声。 【本馆所有资料(包括文章、图片、网友留言)任何网站、论坛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事先与本馆联系,并请注明转载于“溥仪纪念馆 www.puyi.netor.com”】 |
浏览:84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