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与溥仪交往的一页,属于中国现代史中最重要的篇章,它凝聚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反映了广袤大地上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还集中了人民及其领袖的斗争艺术,这是胜利者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成功的艺术。
毛泽东郑重提出引渡溥仪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被苏联远东部队总指挥阿·姆·瓦西里耶夫斯基元帅的部下俘获。嗣后他被羁押在位于莫洛科夫卡的赤塔州内务人民委员部第30号收容所内,至同年11月初,又紧急转移到位于红河子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内务人民委员部第45号收容所。对溥仪来说,这是一段沮丧而绝望的日子,但他知道是谁操纵着自己的命运,乃于1945年12月下旬写信给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信中写道:“承蒙贵国政府宽大为怀,拯救了我的生命,使我得以在苏联安全度日,为此谨向您表示诚挚的感谢。恕我多求:恳请贵国政府允许我在苏联长期居留,我将全心致力于对苏联社会主义及其它科学的研究……” 为了达到长期留居苏联的目的,溥仪甚至申请加入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当他被拒绝以后,还颇不理解地提出问题:“共产党中难道连一个皇帝也没有吗?”在苏联,不但共产党中没有皇帝,公民中也没有皇帝,末代沙皇一家人差不多30年前就被秘密处决了,对这些溥仪似乎毫无所知,他还嘟囔着说:“这太遗憾了!我就可以成为第一个嘛!” 斯大林并不曾正面给溥仪复信,却在报上刊出了溥仪那封信的部分内容,并藉以拒绝了中国国民党政府先后于1946年3月、8月、11月、1947年9月和1948年3月多次要求交还溥仪、“以便对他绳之以法”的照会。斯大林所以这样做,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政局正在全面内战中动荡,鹿死谁手尚待观察。 实际上,1947年9月西方的远东问题专家已经开始散布舆论,认为苏联拒绝引渡溥仪,是准备将来把他送回东北,用于成立倾向于苏联的“缓冲国”,就像日本利用溥仪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政府当然不愿意失去对溥仪的控制,以“避免美国人和中国人利用溥仪来搞反对苏联的挑拨离间活动”。 溥仪对此尚不理解,所以,当收容所所长捷尼索夫在1946年年末劝说溥仪直接给毛泽东写信以争取将来获得赦免的时候,竟被溥仪拒绝了。他那时还不相信共产党势必取代国民党,更不相信有一天自己的命运会操在毛泽东的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国内大局已定,毛泽东和周恩来在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26日访苏期间与斯大林、莫洛托夫和维辛斯基等人先后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问题、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问题、两国贸易协定问题、中长铁路问题、旅顺大连问题、外蒙古独立问题等进行多次会谈。其间,毛泽东坚决反对以1945年8月中国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与苏联政府签订的条约为基础,同时也反对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当年所搞的牺牲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毛泽东说过,他们对中国的新疆和东北感兴趣,曾提出“不许第三国人进入”这两个地区,要把他们作为独立的势力范围。毛泽东说“我是顶了他们的”。 中苏会谈过程中,毛泽东也指示中方代表郑重提出了引渡溥仪等日伪战犯的要求,理由是掷地有声的:当时我们刚刚建国,只有苏联等11个社会主义国家立即给予外交承认,因此还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为了尊重我国的国家主权,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我国的合法权利,增进中苏两国的联盟和友谊,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声望,有必要把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俘虏、关押的,在中国犯有战争罪行的1000多名日本战犯和伪满战犯全部移交我国,由我们作为主权国家自行处理,藉以迫使某些西方国家最终承认我国政府。面对胜利了的中国人民和强大的新中国政府,面对坚决维护民族利益的毛泽东的态度,苏方同意了。 1950年3月1日,毛泽东于归国途中在长春参观了溥仪住过14年的伪满皇宫。整整5个月后,溥仪也以战犯身份回到了他所熟悉的东北。 毛泽东安排溥仪的亲属 自1950年8月起,溥仪的改造生活开始了,是毛泽东通过劳动改造罪犯的指示,决定了他和所有战犯的命运。 在五十年代的前五年中,毛泽东没有谈到溥仪,却给他的几位亲属作了慎重的政治和工作安排。 溥仪的七叔载涛,曾任清宣统朝专司禁卫军训练大臣和军咨大臣,清亡后也没有离开溥仪,致力于大清王朝的复辟。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新中国的领袖能够起用自己,让他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6月14日,由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举荐,经周恩来报请毛泽东批准,特邀载涛列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周恩来还真诚地邀请载涛向大会提交议案、为建设新中国出谋划策。在李济深和蒋光鼐的鼓励下,载涛提出了“拟请改良马种,以利军用”的议案,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重视,他们赞赏载涛的爱国精神和渊博的军马知识,决定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任命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于1950年8月10日下达。那年载涛已经63岁了,一夜之间成为行政十三级国家高级干部。四年后他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不久又出任全国政协委员,月发车马费50元,经常出席讨论国家大事的最高层次的会议。他说:“解放后我是准备隐居的,但想不到毛主席、共产党不嫌弃我,周恩来礼贤下士,又把我请出来了。”为了报答主席知遇之恩,他兢兢业业地投入工作,每天骑车往返数十里之外的马政局机关上班。中央领导得知后,通过军委总参致函载涛:“载涛顾问:我们考虑到您年迈,每日在马政局工作恐有不支,为照顾您的健康,决定自即日起请您在家住宿,平时可不到局办公,遇有磋商事务时,当有马政局临时通知。特此,顺祝健康,并致敬礼。”人民政府对载涛无微不至的关怀,再一次打动了这位皇叔和前清朝大臣的心。夜不能寐,载涛恭恭敬敬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倾诉无限感激之情的信。 还有一次是在政协开会期间,载涛当着毛主席的面提了一条意见,说“满清”的提法欠妥,应改掉这一习惯性称呼。在座的周总理立即表示赞同,并说:“对元朝没有称‘蒙元’的,为什么对清朝称‘满清’?”毛主席也点头称是,接受了载涛的意见。不久,有关部门便行文统一了对“清朝”的称呼。 韫颖是溥仪的三妹,跟在他身边几十年,是位娇滴滴的“郡主”——“三格格”,毛泽东为她安排工作的故事发生在1954年。章士钊先生从《满宫残照记》一书中看到她在30年代从日本写给溥仪的一些家信,觉得很有意思,就想见见这位“格格”。后来开会碰上载涛,打听到她的下落。韫颖当时住在交道口北兵马司10号,在街道上当居民组长,但尚未安排正式工作。章士钊遂约载涛改日带三格格来家里相见。1954年的某一天韫颖随七叔载涛来到东四八条章家,原来章士钊设了家宴,高朋满座。章士钊很高兴地对韫颖说:“那本《满宫残照记》,我已呈给毛主席看了,上面有你给溥仪的信,很有意思。过些日子你再写个自传,我呈给毛主席。”韫颖写完自传,章士钊又帮她改,这样写写改改,用了好些个半天才定稿,并用章家的花缎封面裱糊考究的公文札子誊抄,还贴上两张三格格的像片,一张结婚照,一张旗装照。过了一些日子,毛泽东给章士钊回信说,韫颖工作安排问题已经处理。不久,韫颖被安排为北京东四区政协委员,并成为区政协机关的一名干部。 “连被俘的战犯宣统皇帝也不杀” 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把《论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其中谈到镇反问题,一锤定音,敲定了溥仪的命运,也为他择定了后半生的道路:“什么样的人不杀呢?胡风、潘汉年、饶漱石这样的人不杀,连被俘的战犯宣统皇帝、康泽这样的人也不杀。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这样的人杀了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就要来比,许多人头就要落地,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可以杀错人。一颗脑袋落地,历史证明是接不起来的,也不像韭菜那样,割了一次还可以长起来,割错了,想改正错误也没有办法。第三条,消灭证据。镇压反革命要有证据。这个反革命常常就是那个反革命的活证据,有官司可以请教他。你把他消灭了,可能就再找不到证据了。这就只有利于反革命,而不利于革命。第四条,杀了他们,一不能增加生产,二不能提高科学水平,三不能帮助除四害,四不能强大国防,五不能收复台湾。杀了他们,你得一个杀俘虏的名声,杀俘虏历来是名声不好的。还有一条,机关里的反革命跟社会上的反革命不同。社会上的反革命爬在人民的头上,而机关里的反革命跟人民隔得远些,他们有普遍的冤头,但是直接的冤头不多。这些人一个不杀有什么害处呢?能劳动改造的去劳动改造,不能劳动改造的就养一批。反革命是废物,是害虫,可是抓到手以后,却可以让他们给人民办点事情。……不杀头,就要给饭吃。对一切反革命分子,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自新的机会。这样做,对人民事业,对国际影响,都有好处。” 毛泽东讲话的当天,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战争犯罪分子的决定》,毛泽东随即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了这个决定。《决定》向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按照宽大政策处理日、伪战犯。 正当《决定》在国内外引起反响的时刻,一条令人关注的内部消息又不胫而走,消息说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已被释放回到北京!当时有位四川籍近代名人叫周孝怀的住在上海,听到消息后极为感动。 (感谢tiger提供) 【本馆所有资料(包括文章、图片、网友留言)任何网站、论坛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事先与本馆联系,并请注明转载于“溥仪纪念馆 www.puyi.netor.com”】 |
原文 发表于《团结报》 浏览:154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