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开庞大而且绵延二百多年的清室世系表,我们看到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而最后出生的皇族成员则是溥仪的七妹韫欢(现名金志坚)。在人们想象中,皇姑总该有点排场和气派,有着不可能从身上完全消失的贵族味儿,其实不然,她现在就住在北京方庄一幢普通居民楼里,性格善良,脾气温和,解放后当过小学教导主任,模范工作者。在纪念周总理的专题片《百年恩来》中,还有这位皇姑深情回忆周恩来总理对她和她们全家的关怀,更使人们对这位最后的皇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前,笔者采访了77岁身体硬朗的金志坚。
你争我斗的家庭 “我家是显赫一时的家族,几十年间出了两个皇帝——伯父光绪和大哥溥仪,我父亲载沣则是光绪的五弟、汪精卫刺杀未遂的摄政王。但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倾轧常常是你死我活的,光绪就是牺牲品。我父亲是解放后去世的,他对我讲过,光绪被软禁在瀛台时,父亲去看过他,光绪神情恍惚,面如土色,一只胳膊不能动弹。光绪34年10月19日,光绪的病已‘中气虚损’,‘目睑微而白珠露’,10月21日夜中,他进入弥留状态,很快与世长辞。” “ 您听说过珍妃的什么事吗?”我感兴趣地问。 金志坚说:“珍妃跳井时我尚未出生,但父亲手里有她的照片,她长得的确端庄秀丽。不过珍妃的姐姐瑾妃我倒是常在宫里见到,她又矮又胖,脖子很粗,可能是患上现在所说的甲亢一类的病。她给我的印象是比较胆小,她妹妹就死在慈禧手里,她心里肯定不满,可她却爱尊循慈禧的那一套。她时常毒打太监,还派太监监视大哥,每天向她报告大哥的举动。”她还说:“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使家里人有时气都透不过来,我们家里人凡能活到解放的人,每提到这一点,都十分厌烦!像在皇宫中当了一辈子大官的父亲,后来就看透了这个污浊的场所。他在辛亥那年辞掉摄政王时,如释重负地对母亲说‘从今天起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还颇有感触地对哥哥们说,‘长大了万不可学阿玛(父亲)’这样!” 荒诞的家庭生活 “世代流传下来的皇室家规,使我们的不少事情都显得荒诞。比如大哥,当他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小皇帝时,父亲、母亲、弟弟、妹妹都一律毕恭毕敬的称他为‘皇上’。在他面前,前辈反而是奴才。大哥后来说,他记忆中第一次认识父亲时,他正在念书,父亲竟有点慌张地说,‘皇上好,好好地念,念书吧!’我自有记忆以来,也一直很怕这位‘皇上’哥哥。那时我们在天津,每当星期天父亲带着我们去张园或静园他的住处时,我们总大气不敢出地向他请安, 喊他‘皇上’,他有时忘记招呼我们坐,我们也只能乖乖地长时间站立。他经常穿西装,有时穿袍子马褂,脸上总戴着副圆片墨镜。我们姐妹有时被他这模样吓得要哭,他却哈哈大笑地在客厅里追逐我们玩。不过溥仪还算有骨肉之情,平时常让他的司机到我们住的英租界戈登路,把我们的作业本拿出一页页检查;有时自己开着汽车拉着我们在他的花园里转圈玩,或者带我们去起士林,维多利亚花园玩。后来居然让我们和他在一个桌上吃饭,不过还沿用着皇帝的旧俗——‘进膳’。” “皇族家庭的各种清规戒律也给我们姐妹带来了无穷的苦恼。我们姐妹从小享受不到半点自由。在王府里的时候,只准在一个小院里玩,连门都不许出,能到花园里散散步就像小鸟出了笼子。我在北京和天津都生活了很长时间,硬是不知道北京有个大栅栏、天津有条海河。有时听见高墙外的一点声音,都恨不得多听一会儿,在天津小楼房的阳台上,我们姐妹看着街上往来的行人,感到有意思极了。在家里,不许我们随便和别人讲话,不许当着人笑,不许干活,长到17岁,衣服还要老妈子给穿,手绢脏了也不许自己洗,这种家规造成了我们与世隔绝的状态,无异于软禁。” 寻找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人”毕竟要食人间烟火,二十六岁时,六姐结婚了,我更感到孤独,有几次瞒着父亲到街上走了走,接触了社会,真是大开眼界。我看到街上的人吃贴饼子,窝窝头,心里纳闷‘这东西还能吃呀?’后来渐渐体验到劳苦群众的艰难。我看见热闹的市场,看见说说笑笑的人群,感到他们反倒比我幸福,我的心更‘野’了。自己买了辆自行车,还想到职业学校教书。父亲发觉后,便和载涛叔商量;结果是否决了。他们不许我骑车外出,最后自行车生了锈。 “解放了,我们家才真正认识到这种‘规矩’的腐朽。父亲虽患半身不遂,卧病在床,可总是兴趣盎然地看报纸、听广播,他也感受到了时代已大踏步地前进着。这位光绪帝的弟弟、宣统帝的父亲在家里废除了请安,改为当时时兴的鞠躬,也允许我自己出外谋生了”。 “我终于到崇文区精忠街小学当上教师,能和人们在一起工作,能听到学生叫自己‘老师’,那从心底里产生的自豪与幸福,实在是自己从未体验过的。同事们看到我已是二十几岁的大姑娘,也开始关心起我的生活来,可提这事,我觉得很害羞,‘皇姑’自由恋爱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对恋爱我更一无所知。介绍人告诉我,男方叫乔洪志,是解放战争中参加革命的,后随华北大学入城,现任四中政治教师。我挺紧张地同他去见面,他个子高高的,很魁梧,带着山东大汉的豪爽劲儿,瞧他那稳重果断的样子,我知道他有着比我丰富得多的阅历,是个可靠的人,我们双方都挺满意,不久便和四中其他老师一道举行了集体婚礼。” “我们俩都喜欢自己的工作,成天在一起不是谈教学就是谈学生,而且各自常常备课到深夜才回家。” 可惜,这个温暖和幸福的家庭竟是那样的短暂。1960年的一天,他工作到深夜,第二天五点钟就起床带学生去密云水库劳动,因心脏病猝然发作去世了。” 领导很关心我,安排我的三个孩子寄宿后,我就搬到学校里住了,整天和学生们在一起,虽然我们家每人每月平均只有十几元生活费,可日子过得挺充实。我把孩子一个个拉扯大,更把不计其数的学生一批批送出学校。繁忙的工作和对孩子的爱,使我无暇顾及再婚,近40年来,我一个人支撑着家里的一切。 我看皇帝热 “我进入老年,觉得精神上从来没这么轻松过。从幼年到年轻时总被隔绝在皇室中,那真不是正常人的生活。解放后精神愉快了,但内心有种负罪感,觉得生在剥削阶级的总代表家中很不光彩,处处都有低人一头的感觉。现在这些包袱都没有了,所以过得很轻松。我现在是人民政协北京市崇文区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责,自己也有一种责任感。”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漫长,最后的皇室当然十分神秘。就拿大哥溥仪来说,写他的书一本接一本,拍他的电影、电视一部接一部。书、电影都因版权争议而打过多起官司,可见多热门。不过,我们七个姐妹尤其是最年长的二哥溥杰就感到不少影视编造得太厉害,不像我们家中的生活,关于皇室的历史与文化真需要进一步认真地研究。 自从八十年代末《末代皇帝》拿了奥斯卡奖并风靡世界后,溥仪在国外的知名度更高了,中国开辟的末代皇帝旅游专线使外国朋友很感兴趣。不少国外旅游团提出要与二哥溥杰见一面,哪怕几分钟也好。他们不仅是好奇,更重要的是想从活的文物中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今天。” “当然,也有些人(为数很少)尤其是上年纪的老人还有点崇拜皇帝。有的年轻人说,英国、荷兰、瑞典、日本等国那么发达,皇室还有地位,也挺受尊重,我说,国情不同嘛。也有不少外国人愿见见皇帝的妹妹,要请我吃饭,可惜我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去的不多,但我只要去,我就要显示出我是一个普通公民。” (感谢tiger提供) 【本馆所有资料(包括文章、图片、网友留言)任何网站、论坛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事先与本馆联系,并请注明转载于“溥仪纪念馆 www.puyi.netor.com”】 |
原文1998年10月30日 发表于《中国信息报》 浏览:119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