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少年时代就对写作很感兴趣。但他的教师对溥仪的写作却是爱莫能助,因为他不敢在“真龙天子”的文章上“斧正”,所以,溥仪的写作始终没有多大长进。
十三四岁以后的溥仪阅读了大量的“闲书”,增长了不少见识。他开始模仿这些作品,按照自己的想像,编造了一些传奇故事,并自己绘制插图,自娱自乐。 十五岁那年,溥仪试探着向报刊杂志投稿,他多次用化名和各编辑部联系。可编辑先生们并不买他的账,两年时间,稿件都如泥牛入海。 屡次受挫的溥仪,便出了一个“怪招”,想以此来捉弄编辑们一下。于是,他把一篇题为《鹦鹉》的“新作”,用“邓炯麟”的笔名寄给了一家小报《游戏日报》。结果,竟然投中了!溥仪欣喜若狂,接着他又先后寄去了《浮月》、《荷花》两首七言诗,又被那家报纸很快刊登了。《游戏日报》的编辑还四处打听“邓炯麟”是何许人也。后来,牛津大学文学硕士、曾经侍从溥仪13年的英文教师庄士敦,还把溥仪发表在《游戏日报》上的三首诗作译成英语,收入他的代表作《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他在书里说:“这位化名邓炯麟”的诗人,不是别人,而是清朝的宣统皇帝。“皇帝在报刊上发表他的诗作的时候,年仅十六岁,这往往是一个作者才华开始含苞怒放的年龄,这种情况不仅是中国才如此。”庄士敦以此来炫耀他的皇帝学生具有所谓的“非凡的诗人气质”。 溥仪也为庄士敦的书御笔作序:“庄士敦雄文高行,为中国儒者所不及,此书既出,予知其为当世所重必矣”。 师徒二人,一唱一和,自鸣得意,个中原委,只有溥仪心里最清楚。 秘密终于被揭开了! 后来,做了平民百姓的末代皇帝溥仪,在他的《我的前半生》一书里透了底:他当年给《游戏日报》的“诗作”,原来是抄袭明代一位诗人的作品。 末代皇帝溥仪原封不动的抄袭之作,不仅蒙骗了《游戏日报》的编辑,连他的英文教师庄士敦也被始终蒙在鼓里。 【本馆所有资料(包括文章、图片、网友留言)任何网站、论坛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事先与本馆联系,并请注明转载于“溥仪纪念馆 www.puyi.netor.com”】 |
浏览:87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