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家礼"和"国礼"
退位时才6岁的溥仪,仍以宣统皇帝的名义,支配着五脏俱全的小朝廷。这个“国中之国”有400万两“岁费”、遍布京畿和关外的“皇产”以及紫禁城内无尽的珍宝作后盾,堂而皇之地摆出了阵式:有管理皇族事务的宗人府,设宗令;有掌管宫廷事务的内务府,设总管内务府大臣,内务府堂及七司三院共50多个机构隶属于此;有看守历代祖先陵墓的"守护大臣";有在皇帝身边服务的"御前大臣"、"御前行走"、"御前侍卫",以及轮流值夜的从头等到三等的"乾清门侍卫"和拱卫紫禁城的"护军"。一个6岁的孩子,便在这数以千计的蟒袍补褂、红顶花翎的人们中间,过着"万岁爷"的生活。 据《宣统四年内起居注》记载,1912年旧历正月初一那天,溥仪是这样度过的:早晨,先到隆裕皇太后前请安。上午10时,率王公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等在皇极殿行庆贺礼。礼毕,再赴养性殿隆裕皇太后前递如意。其后,溥仪在乾清宫升上宝座,接受王公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等排班叩拜,礼成乃返回养心殿。 正月十三日,宫中举行"万寿"庆典礼仪,为小皇上祝贺生日。那天,溥仪身著龙袍衮服,在乾清宫升上宝座。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按掌礼司官员的口令,在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的演奏之中,叩拜如仪。总管内务府大臣依例向溥仪呈进点心、蜜饯、熏肉、水果等81盒食品,即所谓"九九盒",用数字当中最大的"九"字,祈祝皇帝万寿无疆。 溥仪从小看惯了人们向他称臣、请跪安、磕响头、跪在地上说话,这里不仅有王公大臣、太监随侍,还有他的老师甚至生身父母。 醇亲王载沣自1911年12月11日"退归藩邸"后,"抱孩子"的时间并不长,至1913年2月21日,也就是隆裕皇太后"仙驭升遐"的前一天,再度入宫,奉旨"照料内廷一切事务"。按说对一个6岁孩子是需要照料,只是见面时的"君臣大礼"够麻烦的。依清朝惯例,载沣也必须自称奴才、叩头请安。后来,王公大臣们体察其中的难处,想出一个通融的办法:就是过年或溥仪过生日举行正式朝贺仪式的时候,载沣可以暂且回避。至于平时相见,只要并非公众场合,按"家礼"行事可也。行家礼时溥仪向载沣请跪安,但不磕头;可以称"王爷",但不能象满族人喊父亲那样呼之为"阿玛"。这种"家礼"之说成立以后,又逐渐扩展使用范围,以至溥仪对进宫会亲的亲生母亲和祖母也都准此而行了。 【本馆所有资料(包括文章、图片、网友留言)任何网站、论坛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事先与本馆联系,并请注明转载于“溥仪纪念馆 www.puyi.netor.com”】 |
浏览:50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