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在前面的文章后面就说过我不耻于李秀成的为人,至于贬低什么人的声望,还看不出我一介小女子有如此的本事。真承你们二位过奖,小女子是实不敢当。至于你们之间有什么交情,到了可以互相吹捧对方仪态万方或是字字珠玑或是别的什么,我不感兴趣。
我的文章,没有刻意地用什么攻击他人来转移视线,只不过是做对比,比如说到“威信远不逮李公”之类的言词。我只不过是用我掌握的一些史料来对比地说明了问题,那么请问苏苏MM在文中提到的关于陈玉成妻子的种种传闻和他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能支持苏苏MM关于他个性也罢军略也罢的什么论据?知不知道李秀成死后还曾有个幼忠王曾作过战呢?(见郦纯《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当时的混乱,连封过苗沛霖的奏王一号还在其叛变之后转封了赖世就,难道此种情况下出了个幼忠王就能说明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忠臣? 我从没说过陈玉成伟大,我说我深深地敬佩他的品格为人。伟大不是说出来的,你再说石李二人伟大不也得说他们有局限性?我指责石达开和李秀成什么了?我不过是例举了一些史料而已。至于你想从中分析出他们二人就是好得不行,容不得同意见,那全在你们。你们怎看这二个人丝毫不影响我怎么看他们,就象我没打算用我的观点去改变别人。我只是写我心目中那个时代的一切, 你们不喜欢,正常的批评我接受,但别过分。 下一个问题,请你看《洪天贵福在南昌府供词》“那忠王李秀成有两个儿子,一名李荣桂,并非亲生,下落不明;一不知名,现年四岁,系他亲生的,已在石城被获。” 幼主供词在王庆成先生编著的《稀见清世史料并考释》一书中共有九件,此件为第八件。 也是我平时里读书不精,在曾国藩或其幕宾的书信中定有说及李秀之母及非原配妻和子已被捉获的事情。可惜的是我记不得是哪几件了。就象关于石达开部受降而又被杀降一样,我自己再去图书馆找,我希望你们也找找看——存在的东西存在的,这还和写小说不一样,你要真是作学问的就当求甚解,愿以此语与你们共勉。 说到非议,我不能不说你对陈玉成才是有非议和有贬低之词的,人由于文化背景自生存环境教育因素等等对事情的看法绝对会有所不同,如果以你们的观点为正统我看也就没有必要对太平天国搞什么研究了,你们那个观点不是已经很盛行了吗?请问,你通读过《能静居士日记》或是《曾文正公全集》吗?你知道不知道他们主从怎么看李秀成?再请问那个“死耳。”的后面赵烈文是怎么说及李秀成的心态的?“言次有乞活之意。”很久不读书我记不得原文是否和我写下来的一字不差,请你们受累翻翻原文,想来你们要是做这种研究比我有条件更快地找到。我想,我不是专门搞学问的,治学要严谨,所以有些自己确实记不得的文书的出处自然不能乱说,但是如果你们二位是,没必要因为你们天天在看这些书更比我会断章取义就如此的污溽别人什么“避实就虚”。 到于韦氏全族为什么加入拜上帝教,这都是才能生长谈的问题了,如果你们二位这么专家还不知道,真让我感到奇怪,不过建议你们从罗乐纲郭廷以简又文诸位先辈的文章看起总不过份,后机以有如钟文典苏双碧等等老师的文章可读。再其次,为了去伪存真,你们二位也大可再去看看县志一类的东西。就知道什么叫逼上梁山了。 还是想不起来那个人叫什么,姓蔡。好,请问,韦俊投敌就可以解释为他不服陈玉成陈玉成不能孚众或再翻过来调过去地说他不懂团结同志,为什么这个姓蔡的就死有余辜韦俊就得同情?即然你们二位都指出他们的矛头同样指向了太平军。就因为张遂谋是肥了石达开的默许?姑且说是默许。你们又是从什么史料得知这支部队 是一开始就要投向清军的?他们被派回天京作战又是什么时候了?如果我记得不差,当是在天京失陷前不久。再说,对石达开不满投向清军很让人惊奇是个定律吗?是不是对陈玉成不满投向清军正常? 说到石达开离京的原因,我本有一本《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不过上次搬家的时候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了。那首诗我压根也不能全篇背育那些不俚不文的原文。但有一点肯定,石达开是在诉委曲,说明他受洪家亲王的迫害和离京。不过我想请问,当时石达开掌握有军队还是洪家的亲王们手里有军队?这就又提到《李秀成自述》中关于太平天国用人原则的一些问题,还是请你们去翻《幼主自述》及《洪仁玕自述》当然,《他秀成自述》一定得同时对照看。李秀成吹过他三天不办公商议解天京之围就悬大那里吧,幼主说军权归李。你们说当时不管真的假的,虚的实的,军权在谁?洪家手里有什么嫡系?(包括石达开出走的时候)请指教。 再请问想象力绝对丰富的二位,我什么时候说过石达开杀了韦家的人?但请你们告诉我一些确实的,宽容了韦俊且两人关系好得不行的史料,便我拜读。韦俊之叛的原因很复杂,我在前文提到了一些,但还有的很可能就是在诛杨的行动中,韦家是牺牲品。韦与陈玉成不睦到两军械斗而他的部将居然不同他一起行叛你不觉得很不能说明是陈玉成的不对吗?至于封江,我的观点在前文也说明了,请回去翻看。 对,我没看过特别多的一手史料(关于石达开入浙问题)都是间接的,在曾文正公全集或是郦纯先生的《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里。在清方,我第一佩服曾国藩,我想,他认为石达开钝于某处再钝于某处围什么城多少日不下(或惜又不记得原文和文件编号)。当不是虚言。那么就请你们二位弄、列出他在浙江的光辉战绩并分析一下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作用让我受教,小女子洗耳恭听。 我不是军人,当然可能不一些军事方面的判断是错误的,比如说惋惜英王的北伐计划没有实行。但我认为他北伐了起码不会那么早死于奸人之手,别忘了他可是“天朝第一好角色。”重振旗鼓对“年少志大”的他来说并非不可能。再问《李秀成自述》提到了石达开如他及陈玉成随行远征。你们二位认为他们二个是谁在这个问题上说了谎?还有,陈、李等部一直与石军相距甚远,没有任何随其行动的表现,你们二位说的那件文书我本人没见过,我会尽快地找一件看看——也许那个部属在石达开离京之前,这不是不可能,此时拿出来搪塞洪秀全的。 至于你们二位说的那些在浙江的战绩似乎才是避实就虚的——夺下了浙江尚不能保天京,流冠主义反而给天京以莫大的支援?我当然知道骆秉章是替曾国藩入川的——曾国藩认定的死敌巨寇还是苦撑安省的陈玉成,又是记不得在哪篇肉麻地吹捧多隆阿的清人文字里说多隆阿在庐州“轸灭巨(HUI)陈玉成,其功不世,陈玉成怕是没直接死在他手上吧,这种吹捧都叫湘军上下受用。再说“围魏救赵”怎么会是石达开之故智?请问他战国的时候就为太平天国在奋斗了吗? 至于说到《被掳纪略》的立场问题,这个说法我也知道,并且也知道这个说法在学术界是被认同的。只是我是这么看的,我不认为这些清文人和作者是站在太平军一边希望他们取胜的,多谢镝天豫发了这篇一直想看却地直没找到原文的文章给我看,我保留个人意见,因为我不认为那些人不是真心地帮助太平军有什么不妥,太平天国里没有真正的清知识分子也不错吧,而且他们敬佩陈玉成和他们直持不支持太平天国也不划等号。 希望进行心平气和的交流和讨论,毕竟我还算是一个对太平天国很有兴趣的爱好者,也是很想知道多一些史料的,但我对进行人身攻击的人绝不客气。又,梅花对他俘时心境的分析我同意。并认为很可能很接近实际情况。 |
浏览:76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