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八五六年九月“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首义诸王或死或走,军威陡落,国势顿危。天王洪秀全面临艰难困厄局面,于无可奈何之时,擢拔新人,委以重任。陈玉成以弱冠之年,拜命封王,领军征战,驰骋于大江南北,屡败清军,敌胆为之寒怯。一时间,英三威名如晴天霹雳,声震遐迩,被誉为太平军中两员“勇猛王爵”之一。可惜不数年即遭奸人暗算,俘解清营。在公堂中,他面对敌人威胁利诱,软硬兼施,巍然不为所动;且严词斥敌,鄙视奸邪,大义凛然!殉国时年仅二十六岁。真是生也伟大,死也光荣!不愧为中华民族的青年英雄。
一、家世与童年 陈玉成,广西省梧州府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根据考查,他的先祖原居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公元一二六七年(南宋咸淳三年),因“常遭凶年世变之苦”,由福建上杭迁居广东省韶州府翁源县的枫树井。一住四百年左右。清康熙年间,他的十世祖陈珦因厌弃“梓里之不宁”,遂从广东翁源县远徙广西,先到浔州府平南县孵化里水均村卜居,在那里广置田园。不久,苦于“世乱”及“夫役繁扰”,且“虑手足单持”,又由平南水沟村东走二百余里,暂居于僻远的藤县大黎里花洲山区。一六七九年(康熙十八年),从“平定有日”,始从花洲南下,择居于大黎圩北五里的黄婆村。后因黄婆村濒临大黎水,每逢春夏,常遭水患。所以,传至陈玉成的曾祖父陈文毓时,再由黄婆西进三百米之遥,至西凤岭脚的西岸村落业。一八三七年(道光十七年),陈玉成诞生在这个僻静的穷山村里。 陈玉成原名丕成。参加太平天国革命以后,“天王见其忠勇,改做玉成”。他的祖父陈拔兰,祖母江氏,父亲陈朝礼,母亲姚氏,都是勤劳的农民。玉成出生时,一家五口,祖孙三代,同住在三间泥土舂墙、茅草益顶,既低矮,又简陋的房子里,过着贫苦的生活。更不幸的是,玉成还在幼年,父母就死了!他成了孤儿,全靠祖父、母抚养成人。陈拔兰是个性情呆板、心地梗直的老人。对人处事都不会转弯子。乡亲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古板兰”。因为他身下是独子孤孙。儿子既死,对孤孙特别疼爱。他曾经节衣缩食,送玉成“入蒙馆读书”。但由于家庭生活不继,很快就辍学了。大约十岁左右,玉成就给È税锕ぃ渭永投鸩阶阅被盥贰K朔殴#裟圄┣礁欠孔樱垢晒λ芗暗囊恍┡┐逍』盥贰4有【捅コ⒘巳耸兰涞母髦中了岷涂喑? 西岸村南边不远,有一列小山岗,名叫黑石顶。翻山南下,就是古制村和新旺村。在放牛做工中,陈玉成常与古制村的陆海平、新旺村的李以文等为伍,从小成了“同乡至好”。在大黎,陈姓是个大族。寨顶、东岸、花洲等村落,都有陈玉成的兄弟叔伯。东岸村与西岸村隔河相望。陈玉成年纪虽小,却喜欢到那里寻亲访友。大黎河怪石嶙峋,水流湍急。他冬天撑竹笮簰,夏天赤身泅渡,风来雨去,自以为乐。由于参加劳动和爬山涉水的磨练,使陈玉成从小养成机警、倔强和不怕吃苦,勇于冒险的性格,也练就了一件好身手。他身材不高,但很厚实。长相十分秀美。因为两眼下各有一块黑斑,而且性情好动,乡亲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做 “四眼狗”。 少年时期的陈玉成,有一件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藤县志稿》记载:“当(玉成)居家时,邻人茅屋肇于火,融融照天矣!村人闻警趋未及”。玉成“右竿左刀”,“一跃高丈许”,“飞登屋顶,瞬将燃着茅编挟以俱下。众至,睹灾状,群惊以为神”。对玉成的勇敢机智赞口不绝。 陈玉成生长于鸦片战争期间,正当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引起的银贵钱贱;战后裁撤兵勇与商路改变造成的失业问题;官府因支付战费、赔款而增捐增税,以及地主官绅由于耕地紧张,民多失业而乘机增租加利,都直接或间接在广大城乡引起激烈的震动。大黎里虽属山区,亦不能摆脱这种变动所带来的恶果。结果是“时难年荒,流亡载道”,“社会惶惴,人不自安”。大黎位于藤县、平南、永安之间,四围高山,地形复杂,历来是个“三不管”的地区。明代延续百年以上的大藤峡瑶、汉各族人民起义,清代多次发生的广西人民暴动,大黎里都是重要的“啸聚”地区之一。胡以晃在平南山人冲宣传拜上帝教,密谋发动反清起义时,住在大黎古盘冲的胡姓人家,因为和胡以晃常有往来,也把拜上帝教的宣传引入大黎山区。西岸村旁的黑石项,新旺村背的墨砚坪,就是当年秘密敬拜上帝的场所。陈玉成是最早参加的小信徒之一。 |
原文 发表于太平天国人物 浏览:70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