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玉成足踏骏马,大声高呼:“谁敢来挡我?”只见敌阵中一个旋风般的身影,来回冲杀,遭遇他的骑兵,纷纷落马。当陈玉成冲出重围时,他的黄色战袍上溅满了敌人的鲜血。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太平军最初两年的征战中,陈玉成以其英勇无畏,脱颖而出,成为童子军领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时,他就被提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职同监军了,负责掌握掌管粮食事物。这一年,陈玉成只有16岁。 陈玉成的成名之战:“天兵登城了!” 他一步一步向前迈进,14岁参军,16岁被提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专门负责掌管粮食物品。1853年,他又迈上了一个台阶,在攻占武昌的战斗中率领五百勇士最先登上了武昌城头。洪秀全竖起了拇指,杨秀清露出了微笑,天国决定封他为殿右三十检点。 这一年,他才18岁。 同历史上其他农民起义一样,太平军起初也犯了“流寇主义”的错误,缺乏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的思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向南京进军途中,放弃了已经占领过的地区,使武汉、九江、安庆这些战略要地,相继再陷敌手,使天京处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孤立无援。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之后,即展开了让“洪色革命”席卷全国的巨幅宏图。一路长驱北伐,直捣清廷龙巢;一路沿江西征,攻取长江要塞。 1853年5月,西征军一路进发,声势震天。6月上旬,进占天京以西第一个战略要地安庆;9月,攻下九江;10月,占领汉口、汉阳,敌人被迫退守武昌。为了在苏北和安徽集中优势兵力。不久,西征军主动撤离汉口、汉阳。1854年2月,再克汉口、汉阳。至此,西征军一分为二,一路进攻湖南,一路由石凤魁率领进逼武昌。 当时,陈玉成在韦俊的军中。由于西征军没有掌握可靠的军事情报,以为武昌城内壁垒森严,人多势众,只在武昌周围徘徊,未敢近城进攻,这样,太平军围城长达4个月之久,也未能攻下武昌。杨秀清非常不满,下令韦俊前去增援,限期拿下武昌,否则,“提京治罪”。韦俊迫不得已,下决心破釜沉舟,率军从梁子湖西攻,破洪山,逼近武昌城下。 陈玉成随军来到城下,他通过侦察了解到,武昌城内粮食枯竭,清兵饥劳交迫,面无人色,士气低落。城外的援军,也毫无斗志,随身带着很多东西,片刻不敢放下,因为随时准备着逃跑。 陈玉成就向石凤魁主动请缨:“强打硬攻有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改变作战方法,攻其不备,武昌城志在必得。” 石凤魁朗朗而笑:“你说得出,你敢做吗?” 陈玉成兴致勃勃,铿锵有力地回答:“我一定去,请派我去。” 6月26日深夜,一片沉睡之中,陈玉成率领500名壮士,绕到守御空虚的武昌城东,把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抛到城墙上,套住城垛,战士们一个个如灵巧的猴子一般,“噌噌噌”地顺着绳子爬上城墙,在城头遍插太平天国黄旗,齐声高呼:“天兵登城了!”“天兵登城了!” 睡意正酣的清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势震得惊慌失措,争先恐后,夺门而逃,慌乱之中,有的忘了穿上衣,有的忘了穿裤子,有的光着脚,有的赤着膊,狼狈不堪,围困了几个月的武昌城终于被攻克了。 捷报传到天京,天王洪秀全欣喜异常,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真是英雄出少年。”东王杨秀清也喜不自禁:“我了解这个陈玉成,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小将。”他们一致决定把陈玉成从职同监军越四级超升为殿右三十检点,统帅陆军后十三军,水营前四军。这一年,陈玉成只有18岁。 而敌人却不禁咬牙切齿:“陈玉成攻城陷阵,矫捷先登,贼中之最为可恨者。”由此可见,武昌一役不愧为陈玉成的成名之战。 武昌之战,功绩卓著。英人白伦在《中国太平叛党志》中说:从此“太平军占有了扬子江上从镇江到汉口的一切主要城市。在大江以北,虽然没有绝对地占据任何城市,但是他们的两支北伐军正在这个时期不断扩大,不屈不挠地与清军作战,造成政府巨大的忧虑和耗费。”曾国藩面对惨状,捶膝哀呼:“东南大局,真甚痛哭。” |
原文 发表于云南日报:小说连载《太平天国人物揭秘》 浏览:58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