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悍的英王究竟长得什么样?描述各各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他是多么年轻,并且谈吐不俗、爱读书、爱兵爱民……
在史书中也找不到他的“爱情”。但民间却传颂着许多有关他“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 美男子 关于陈玉成的容貌风采,记述很多,我们所能看到的历史材料,几乎都提到了陈玉成的长相,可见他的容貌确实到了应该引起重视和注意的程度。 陈玉成长相秀美,却不过中等个头。《陈玉成被擒记》说陈玉成“貌极秀美,长不逾中人”。梁溪静观老人的《清代野记》也说陈玉成“长不逾中人”,梁溪静观老人真名张祖翼,他的父亲曾做过俘获陈玉成的清军将领———胜保的机要幕客,与陈玉成有过详谈,他随父在胜保军营,想必亲眼见过陈玉成,所言当为可信。赵烈文的《能静居士日记》说:“陈玉成未满三十,貌甚秀美,绝无杀气。”《贼情汇纂》说陈玉成“身躯矮小,面白而方,巨口无髭,两眼下有黑斑两块,群下讥为四眼狗。”再加上呤口利在《太平天国亲历记》中说陈玉成和他的未婚妻,是他“所见到的中国人中最漂亮的”。我们面前站立的不就是一个英俊的美男子吗?遗憾的是他的身材不够高大,不符合当今姑娘心目中一米八○的偶像标准,因为“不过中人”,稍不留神,还要落个“三等残废”。话虽如此,如果时光倒流,姑娘们真的遭遇陈玉成,美人爱英雄,情形恐怕就另当别论了。 跟太平天国的其他王爷相比,陈玉成不像洪秀全那样暴戾猜忌,不像杨秀清那样恃势骄横,不像萧朝贵那样勇猛粗犷,不像韦昌辉那样奸诈诡谲,也不像石达开那样锋芒毕露。他坦率正直,甚至有点单纯,所以,他匆匆的生命行程,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污点,是生命历程的短暂使他保持了清白?还是他自己个人的性格使然?不管怎样,他没有在权力纷争中工于心计和阴险暴虐,也没有像李秀成被俘后那样奴颜卑膝,他把自己近乎完美的形象一直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因此,在太平天国的诸多王爷中,他是历史上争议最少的一个,人们众口一词称赞他的英勇善战和宁死不屈。 刀口余生在《被擒纪略》一书中记载,有个河南商城人赵雨村,在安徽被太平军俘获,参加了陈玉成的队伍。赵雨村说,“英王生平有三样好处:第一爱读书人;第二爱老百姓;第三不好色。”《陈玉成被擒记》说陈玉成在敌人的囚室里“谈属极风雅,熟读历代兵史。”陈玉成十四岁参军,从小父母双亡,自然读书不多,成为太平军统帅以后,既然能“熟读历代兵史”,一则说明他勤奋向学,二则说明在他周围必然有一帮读书人当他的师爷,否则,就不会被公认“爱读书人”是他平生的一大好处。 陈玉成军纪严明,师行所至,严禁杀掠扰民。英国参赞巴夏礼在黄州会晤英王之后写道:“我在城门见到了英王的告示,内容是保护人民,并劝人民来此和军队贸易,再有一告示则是自该日起禁止士兵潜行乡间,劫掠民物。再有一告示张贴在两名叛军首级旁,内称这两名兵士因为在军队收集粮食时,抢劫了人民的衣物,而被枭首云云。”陈玉成的体恤百姓与清军的奸淫掳掠形成了鲜明对照,呤口利记载了他在安徽的见闻:“这里的房屋并未遭到破坏,惟一被太平军所毁坏的只有一座大佛寺,照例每块砖头都被砸成粉碎,留下一堆瓦砾。人民谈到清军来此的情况都是咬牙切齿的。他们说:清军奸淫妇女,杀戮保护妻子的男子。他们又告诉我:太平军待他们很好,只叫他们捐输粮食。有个太平军对一个姑娘施行强暴,就被杀头。他们把枭首示众的地方指给我看。他们十分欣然地讲到太平军首领英王不许士兵拿人民的东西而不付钱。” 身为统帅而不事奢华,身为武将而喜爱读书人,身当血性之年而不为美色所动,这使陈玉成深受爱戴。谢介鹤在《金陵癸甲事略》中说,早在1854年,金田起义第三年,陈玉成就已成了勇猛威武的青年将军。安庆英王府大门高悬着: 英气昭昭,欢腾士庶。 王威赫赫,喜谥军民。 “我奶奶”嫁给了陈玉成 由于陈玉成“不好色”,无任何史料记载英王有荒淫之事,因此,他的身后没有留下什么野情艳闻,就连他的婚姻、家室也很少记述,这使我们无由得知他真实的感情生活和历程,这真可叹为遗憾,但我们的惋惜得到了加倍的补偿,因为这种缺憾似乎给人们的想象留下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有几个催人泪下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萦绕在他的英名之上,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飘荡…… 钟文典先生曾经不辞劳苦,在藤县一带作过大量的实地调查,记录了很多口述史料,他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1963年的一天,有一对六十开外的老夫妇,还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一行四人来到广西藤县人民政府,他们是湖南省资兴县饮食服务公司的老职工陈慎初、老伴袁瑞钗和两个儿子,他们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到广西来寻根。 陈慎初介绍,“我奶奶”名叫蒋桂娘。湖北麻城人,咸丰十年(1860年)她十七岁时,嫁给了“我爷爷”陈玉成,第二年,生了个儿子,取名芸峰,乳名添宝。“我爷爷”告诉“我奶奶”,老家在广西藤县大黎里,“我爷爷”就义后,“我奶奶”带着“我爸爸”住在天京。1864年天京沦陷前夕,“我奶奶”带着年幼的“我爸爸”,化装成平民,离开天京,准备前往藤县大黎里投靠亲友,一路艰辛,到了湖南郴州,就无法前进了,后来,幸好遇到一位太平军老战士,在他的帮助下,辗转来到资兴县投靠亲友。“我奶奶”当时二十一岁,正值曼妙年华,却矢志不嫁,含辛茹苦,以针线活和佣工为生,抚养拉扯“我爸爸”。成年后,我爸爸在中药房做工,因为家贫势单,无从聘娶,一直到三十九岁,才与店东的丫环孙玉姣结婚,四十一岁时生下我。四年后,我爸爸吐血病死,“我奶奶”又把我抚养成人。在资兴,我们孤苦伶仃,无亲无故,人们也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都叫我们“野陈”。只是“我奶奶”经常暗中凄然地叮嘱我,你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之孙,我们老家在广西藤县大黎,那里有我们的叔伯兄弟。1926年,“我奶奶”结束了凄苦的一生,溘然病逝,享年八十三岁。 史书虽然没有记载陈玉成的婚姻,但是,根据常情推测,陈玉成肯定有过家室。在那个时候,男女十四五岁即行聘娶,陈玉成参加太平天国时就已十四岁,最后牺牲时二十六岁。这在当时,已属大龄青年,如果没有结婚,就算困难户了,可是依陈玉成的英俊潇洒,能征善战,功名盖世,愿以身相许的姑娘自不在少数。英王纵使“不好色”,不遍地开花,也没有不成婚的道理。更何况,据呤口利的记载,英王的眷属与忠王的眷属的住处相距不远,《剿平粤匪方略》说,陈玉成被俘时,眷属同在,至少有英王娘在内。于情于理,想必英王是有家室的。那么,“我奶奶”是不是与英王同时被俘的英王娘呢?如果是,“我奶奶”如何能从清军的魔掌中逃出;如果不是,英王有几个妃子呢?这一切都无从得知。 陈玉成是广西人,蒋桂娘是湖北人,相隔遥远,两人肯定不是青梅竹马的小恋人,那么,陈玉成和蒋桂娘是如何相遇相识的呢?英王在湖北转战多年,想必他们是在那时相识,两个人山盟海誓,信誓旦旦,自不待言。英王定是深情似海,“我奶奶”才终生未嫁,用自己的一生守护那份与陈玉成一起飞逝的爱情,可谓坚贞忠心,天地可鉴。 。 英雄救美人 陈玉成生命短促,英年早逝,而且经历单纯,史书中闪现的多是他驰骋疆场,勇猛征战的身影,但忠王李秀成麾下的外国兄弟呤口利在其《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中,为他涂抹了一笔传奇的重彩。 呤口利说,陈玉成曾经在香港受教于洪仁王干,在这几个月里,他十分敬爱老师。一日,他听说洪仁王干的母亲、妻子和一些亲戚,由于跟洪秀全沾亲带故,被广东的官员逮捕下狱,幸有洪仁王干传教的洋兄弟从中相救,才幸免一死。陈玉成闻听此事,顿起同情之心,决定帮助老师,营救他的亲属出狱。 收拾打点一番,陈玉成便与一位同窗前往广州探监,只见高墙垒垒,戒备森严,无从得入,好在“有钱能使鬼推磨”,陈玉成通过贿赂狱吏,见到了洪师之母,就在他刚准备向老太太请安问好之时,眼前陡然一亮,只见洪母身旁除了其他亲属之外,还有一位美丽的少女。这位姑娘是洪仁王干哥哥的孤女,在清王朝诛灭九族的白色恐怖之中,她的父母等早已被残酷地杀害了。两位少男少女在短暂的会晤之中,一见钟情,互生爱慕。 呤口利自叙曾经见过陈玉成和这位少女,在他眼里,“在我所见到的中国人中间,他们两人是最漂亮的。”同时,这位西方人还从本国文化的视角,认定这对佳人的红娘就是基督教:“这位可怜的孤独的少女在幽囚的环境中见到了这位具有高贵风度的青年人,自然会把他视为救星,从而倾心于他。这位青年人新近皈依了基督教,他的宗教热情使他对于他所要援救的人们怀着强烈的同情,因为这些人的宗教已经博得了他的热烈拥戴,所以,他对于这位少女也同样倾心爱慕。” 照此推理,满怀宗教狂热的陈玉成岂不是要见一个,爱一个?这显然有悖常情,即使是天下第一号情圣,也很难攀登这个高峰。擅长理性的西方人虽然竭力把这段情缘剖析得很深刻,但这对情窦初开的年轻人当时可不知道这么多,他们体会到的只有神飞魂驰的满心欢喜。 稍稍意定神安之后,陈玉成并未忘记此行的目的,他与洪母等人约定在某夜越狱逃走。 在这分离的日子里,陈玉成度日如年。他一面思念梦中情人,畅想日后长相厮守的浪漫和幸福;但每念及此,他的心中又有隐隐的忐忑和恐惧,他们现在毕竟是两个世界的人,成败在此一举,如果越狱不成,两个人不但不能再续前缘,无由相见,世同永隔,而且,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可怕的事情在等待着他们。 约定的日期在幸福与担忧的交织中来到了。这天晚上,趁着朦胧的夜色,陈玉成来到了监狱。在一片阴森压抑和恐怖之中,陈玉成恨不能生出双翼,背起心爱的姑娘,飞到安宁和平的世外桃源。这样想着的时候,他来到牢房门口,掏出一把事先配置好的钥匙,急切地打开房门。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大手恶狠狠地揪住了他的衣领,陈玉成惊得猛回头一看,一个狰狞的狱吏冷嘲热讽地说:“哈哈,你干得不错嘛?” 原来,陈玉成被他所贿买的一个狱吏出卖了。就这样,他也入狱了。清廷以劫狱罪判他凌迟处死,洪仁王干的亲属也都被判为枭首之刑,第二天就要执行。 时光在死亡的恐惧中流逝着。初绽的花蕾刚刚开放出对芬芳的希望和憧憬,就遭到暴风雨的摧残,年轻的生命还未及体验爱情的滋味,就被剥夺了生的权利。“我不想死,我还没有生活过,我要活着!我要活着!”……陈玉成的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声声的呐喊。 如果天一亮,随着一轮红日的诞生,一个年轻的生命即要陨灭了,陈玉成也就准备在彻底的绝望之中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不想,半夜的时候,外面一阵骚动,陈玉成站起来,急切地向外张望,就见一群人风驰电掣般地迅速冲进了监狱,一群饥饿如狂的老百姓举行了暴动,解放了所有的囚徒。 原来,在那个年代,民不聊生,百姓无以果腹,穷困至极的人们只好铤而走险,反抗造反,争夺自己的生存权,全国各地的抢米风潮,此起彼伏。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也因此牺牲了无数的生命。为此,每当掀起抢粮暴动,起义者总是首先冲破监狱,解放囚徒,以期获得增援。 。 随后,陈玉成带着老师的家眷和那个少女逃往外国租界,得到了几位善良的外国传教士的保护。第二天清晨,他们一行搭乘了一只美国轮船,前往香港。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航行,他们安全地到达了那个自由之港。 洪仁王干与妻团聚,欢乐不尽,对于舍身相救的弟子自是万般感激,陈玉成也得以与心上人朝夕相处,共沐爱河。 但是,不久又传来了清政府再度搜捕的消息,洪仁王干恐怕自己的亲人再陷囹圄,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决定自己先去投奔洪秀全,等在那边安排妥当后,再接一家老小过去。 于是,洪仁王干扮作一个江湖郎中,陈玉成化作随从上路了,投奔洪秀全后,不久,洪仁王干即被封为干王,陈玉成也被委以军职,并奉命前往香港接护干王眷属入京。 为缩小目标,掩人耳目,这一次,陈玉成乔装成乞丐,随行的还有几个太平军军官。这个“丐帮帮主”沿途招兵买马,集结了数百名群众,涉龙潭,踏虎穴,历尽千辛万险,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终于安然无恙地护送干王家属抵达天京。 按照呤口利记述中的安排,陈玉成不辱使命,护送有功,不久即被擢升。而那美丽的少女也更加倾慕这位少年英雄,二人很快结成了秦晋之好,真是英雄美人,天造地设。 看完这则美丽的爱情故事,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为之所动,他使我们暂时忘记了血肉横飞、刀光剑影的残酷。但是,罗尔纲先生却以自己太平天国研究者的绝对权威断言这个故事,只是一篇完全虚构的传奇小说,而不是“真实的英王传略”。 看来,英国人只是很喜欢“英雄救美人”的浪漫,才不惜编造谎言。但罗尔纲说:“呤口利这部书,不是为专家写的,它的读者对象是英国人民,但它却是洋洋几十万字的大书,要求一般人都能读完,就必须引人入胜,投合读者的兴趣。不仅如此,呤口利这一部书,是揭发英国侵略者对人民的欺骗,抨击英国侵略政策,而在当时的大多数英国人民对外问题的认识情况之下,又可说是一部给他们敲起警钟的忠告书。中国有句老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呤口利要使他这一部忠言给英国人民读得下去,他也就必须在苦口的良药上加上一层糖衣。呤口利这部书中,所以有把英王陈玉成的历史写成传奇式小说……这些惊人的冒险场面,都是为着投合读者兴趣,增加糖衣作用而写的。 噢,原来如此。其情、其心甚有可谅之处,况且,他还为陈玉成短暂单纯的履历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叫我们如何不原谅这位洋兄弟的“真实的谎言”呢? |
原文 发表于云南日报---小说连载《太平天国人物揭秘》 浏览:207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