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元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大者为儒、道、 墨、法思想家的著作,但能阅读者很少。大多数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通过小传统民间歌谣,彦语,唱本,戏曲,小说传播的。 林纾认为儒家文化基本信条之一是“民为贵”然而,在传统社会的施政中常被抛于脑后,他批评了视民贱,取民多的弊端,在《修身讲义》著作中写道:“民为贵”,已见于圣人之书。则天下之可贵者,实无如民。惟有民而后可以立国而生利。凡有理财之政,当为民生利,始称理财,不是吸取民之膏脂,为朝廷理财也。取民之膏脂,于朝廷固利,试问朝廷本意在民乎?抑以聚敛为政也?民竭而国也将不立,一部二十四史,已历历言之。惜有位者,知读史而不得史意,咎在一 眼专为仕宦,视民之疾苦,瞥眼而过,初不经心,实不审理财之方。所云志在仕宦者,则于利身以外,更不知别有所利。 在民族国家生死存之际,林纾就平日读书议论所得,著名通俗白话诗歌《闽中新乐府》奋念国仇,忧悯败俗,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爱国思想,开启民智。 今天,中国社会正处于数千年未有的转型期,急速变化使人有人心不古。道德失范之虑,这就更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保存,挖掘,弘扬真传统,体现真精神,不能让赵公元帅和所谓的“国际接轨”扰乱了选择的方向。文化传承如不能带来道德上的进步,传统是走不远的。民族复兴之时,切切不能轻慢传统,以传统为卖点,在血脉里灌水。 |
原文2011.2.4 发表于网上林纾先生纪念馆 浏览:92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