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福海寿山纪念园__譯壇泰斗──林紓先生紀念館
福海寿山纪念园

论林纾的哲学思维和民族传统文化观

◎ 李 建

  “中学”系指是中国传统文化;“西学”系指西方文化,主要指现代科学技术。思想家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者系指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用”者系指采用西方技术,效仿西方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可谓“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中庸”出自孔子《论语》,“中庸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基本原则是“允执其中”要求把握适当的限度保持事物的平衡,使人的言行合于既定的道德标准。自觉地调节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言论行动,使之不偏不颇,无过不及。“中庸之道”承认一些道德观念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结,肯定道德行为应该适度。思想家严复指出“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体为马之用者也”。辩证了“体”、“用”的同一关系。
     林纾作为儒家论理思想浸润中成长起的传统文化人,痛恨黑暗政治,多次严词拒绝反动政要和军阀的拉拢利诱,欲以死相拚,拒绝官场的耿直书生,出身贫寒,终身生活于民间,惯于从感性生活出发思考问题,观察社会“非政治主义”的布衣之士,具悲天悯人之情怀,嫉恶如仇之秉性,他理解的“孔孟之道”不是为封建专制服务的那一套官方哲学,而是与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做人息息相关的道德准则,即仁、义、礼、智、信,是父慈子孝,兄恭弟敬,夫义妇听,朋友有信等“论常”。体现了庞大儒学思想体系中最富人性情,世俗情,又最富于超越性和恒在意义的一个层面。林纾痛心疾首的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论理道德的破坏,是儒家本来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论理精神被践踏后,社会道德失范;是始终存在于人民生活中富于人情味。“论常”遭摈弃,而不是作为封建官方哲学的“颠覆”。林纾在中华传统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历史关头第一个挺身而出,针锋相对维护民族文化传统的人。林纾对社会封建之弊端嫉恶如仇,竭尽贬伐之力,对民族大众之疾苦施之同情大善,被称侠义狂生。林纾称名为中国人,断无抛弃国故而称国民者。彰显了“中学为体”是历史必然要求。
     林纾翻译了大量西方小说,借西方这作品警醒国人,开启民智,改良社会,拯救国家,提倡实业救国思想。《黑奴吁天录》为反搞种族压迫的“叫旦之鸡”;《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希望中国多出一些像狄更斯那样敢于揭露社会敝端,专为下等社会写照的现实主义作家;“茶花女遗事”倡导男女平等。林纾认为中西文化各有所长,可以相互沟通借鉴,可谓是“西学为用”的勇于实践。
     林纾古文不宜废与白话消长并存不悖,文无古今,唯有优劣的观点,同尽废古文,全盘西“话”之“极左”行为相比,经历史进程的证明,林纾的文化观不偏不颇,无过不及,体现了“中庸为德也”的境界,对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不可或缺的历史作用。
     然而,受封建专制,极左思想影响不知民族传统文化为何物的写史人愚惑,林纾为“新”文化做了那么多贡献还要指摘其反对“新文化运动”,视其为“充满矛盾”、“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使自身陷入逻辑矛盾的悖论之中。建议诸君广读、深读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从历史发展至今的演进过程中认知民族传统文化,解读林纾。不要只局限“五四”运动一点之中。与时俱进就是“允执其中”把握适当的限度,保持事物的平衡,使人的言行合于既定的道德标准。自觉地调节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言论运行,使之符合不偏不颇,无过不及的“中庸”和“中学治身心”的哲理。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力、凝聚力、向心力是民族的根。(2010.9.23)
  
原文2010.9.28 发表于网上林纾先生纪念馆  浏览:98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0/9/30 8:26:3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林纾金陵秋(五)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四)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三)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二)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一)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 緣起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京华碧血录(下) (收藏于2014/6/4 15:44:51
林纾京华碧血录(中) (收藏于2014/6/4 15:44:50
林纾京华碧血录(上) (收藏于2014/6/4 15:44:41
林纾技击余闻(下) (收藏于2014/6/3 11:01:0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 李 建《林纾墓前的对话》(访问3113次)
◎ 李建你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文白之争”的内幕吗?(访问3084次)
◎ 李建致“林纾评传”著者的信(访问2863次)
◎ 黄柽 邓华祥 周民泉译坛泰斗的人生轨迹——记林纾故居陈列馆(访问2789次)
张光芒《林纾:一个真诚的遗老》(访问2661次)
◎ 李建林纾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访问2650次)
◎ 李建看“文革”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林纾(访问2632次)
◎ 李建翻译与林纾(访问2555次)
◎李建林纾的民族大爱与他的文化观(访问2305次)
◎ 李建对林纾诬蔑污辱的写史人可以休矣(访问205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纪者林纾外孙李建先生在北京林纾书画展开幕式的讲话选评论(评论于2016/8/15 23:41:22
讲真话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2/19 11:38:46
李建文选评论林纾之慰(评论于2014/5/24 13:11:52
李建文选评论林纾与中日甲午战争(评论于2014/1/18 16:45:26
访客我爱林纾文选评论好文,好诗(评论于2013/9/2 15:10:2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