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福海寿山纪念园__譯壇泰斗──林紓先生紀念館
福海寿山纪念园

从历史的真实去了解真实的林纾

◎ 李 建

  要客观真实地了解林纾,就一定要客观真实地去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近期读了王元化先生有关“五四”的反思文字很受启发教育,摘录数段以示诸位。王元化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长期研究“五四”运动,曾任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
  一、“五四”思潮遗留下来的不都是好的,有的是谬误,有的是真理中夹杂着谬误,还有的是走了样变了形的真理在影响,我们应该把它清理出来”
  二、“五四”并非是过去人们所想象的美丽乌托邦,它同时也为二十世纪中国的思想界留下了负面的遗产。
  三、“五四”在中国思想史上曾发生重大作用的是个性解放,不过“五四”一代人的努力,因为偏离了轨道,并没有在中华大地上制造出奇迹。后来却成了历史的讽刺,个性消亡了,变成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变成了螺丝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荡然无存了。许多人到了三十年代左倾化之后,放棄了个性解放精神。像鲁迅这样伸张个性的思想家,也是在那时候说自己属于遵命文学的。
  四、王元化先生认为过去“我对许多长期留传下来的既定观念的盲从盲信。这几乎是我们思想界许多人共有的现象。我们对待一些重大问题,往往未经自己独立思想的审核,就将那些留传下来的既定观念作为惟一的依据。它们盘踞在我们的心头,成为一条颠扑不破的思想‘底线’,这条思想‘底线’一旦受到冒犯,我们就会热血沸腾,义愤填膺,像保卫真理一样,去痛斥那些不再对它毕恭毕敬的人。过去我对‘五四’的态度就是如此。”
  五、近年来受到学术界重视的“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是“五四”文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从这方面去衡量“五四”列代的学人,过去惯用的文白界限和新旧界限就很不适用了。因为倡导白话从事新文化运动的人,并不都能体现上述这一特点,有的甚至很不符合这一要求。而那些用文言写作的,也有人吸收了外来的自由思想,坚持学术的独立地位。
  六、“五四”的四种观念:依次为“庸俗进化观念”、“激进主义”、“功利主义”和“意图伦理”。
  七、“五四”时期流行的四种观点今天有必要对它们作清醒的再认识再估价,并一一指出了它们的偏向和危害。庸俗进化观逐渐演变为僵硬地断言凡是新的必定胜过旧的;激进主义则成了后来极左思潮的根源;功利主义使学术失去其自身独立的目的而成为为自身以外目的服务的一种手段;意图伦理则是先确立拥护什么和反对什么的立场,而不是实事求是地把真理是非问题放在首位。
  八、真正可以作为“五四”文化思潮主流的,究竟是不是民主与科学,还值得探讨。当时这两个概念是提出来了,并得到了相当普遍的认同。但对它并没有较深入的认识,在理解上是十分肤浅的,民主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以致至今还需补课),而对科学的理解则是唯科学主义的。
  九、何谓反思就是要成为真正的启蒙者,就要不怕把思想、哪怕是自己最心爱的观念,放在理性的法庭上加以审判,重新估量它的价值、判定它是否应该继续存在下去,这才叫反思。反思说成是出于一种忧患意识,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对过去的信念加以反省,以寻求真知。这种反省之所以发生是鉴于自己曾经那么真诚相信的信念,在历史的实践中已露出明显的破绽。
  王元化先生是一位勇于思考的智者,更是一位极有责任心的学者。先生的反思使我们更加深刻在了解“五四”的另一面。陈独秀们高喊民主、科学、自由的口号但非实事求是地真正把真理是非问题放在首位。在一片对古文和古文学者恶毒的咒骂声中林纾以一学者风度心平气和地撰“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与众讨论,却遭到陈独秀们使用文人所不齿的卑劣“双簧戏”手段加以人身攻击,陈独秀切齿地说古文是不许讨论的。为什么不可以讨论?高喊的科学民主精神到哪里去了?!历史证明林纾的话不无道理古文没有尽废至今仍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然而林纾却被御用写史者用胜王败寇的陈腐观念加以异化。今天如果我们清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庸俗进化观念”,“激进观念”,“功利主义”和“意图伦理”再研究林纾文学思想内涵,他的译著提示了他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广博的世界文化完美结合的先行者;他的精美古文和白话乐府提示他是把精美的古文与通俗的白话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中华的语言文字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者。
  王元化先生对“五四”的反思,对于从一个“文革”悲剧阴影中走出来的中国人而言,在重续中华文化血脉的过程中,面对种种泛起的历史现象,何妨以一种更加多元而开阔的心胸来包容呢?
  
  
   2008年7月18日 上海
  
原文2008.7.25 发表于譯壇泰斗──林紓先生紀念館  浏览:104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8/7/25 14:48:5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林纾金陵秋(五)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四)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三)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二)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一)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 緣起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京华碧血录(下) (收藏于2014/6/4 15:44:51
林纾京华碧血录(中) (收藏于2014/6/4 15:44:50
林纾京华碧血录(上) (收藏于2014/6/4 15:44:41
林纾技击余闻(下) (收藏于2014/6/3 11:01:0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 李 建《林纾墓前的对话》(访问3218次)
◎ 李建你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文白之争”的内幕吗?(访问3184次)
◎ 李建致“林纾评传”著者的信(访问2948次)
◎ 黄柽 邓华祥 周民泉译坛泰斗的人生轨迹——记林纾故居陈列馆(访问2880次)
◎ 李建看“文革”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林纾(访问2781次)
张光芒《林纾:一个真诚的遗老》(访问2757次)
◎ 李建林纾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访问2723次)
◎ 李建翻译与林纾(访问2643次)
◎李建林纾的民族大爱与他的文化观(访问2373次)
◎ 李建对林纾诬蔑污辱的写史人可以休矣(访问215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纪者林纾外孙李建先生在北京林纾书画展开幕式的讲话选评论(评论于2016/8/15 23:41:22
讲真话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2/19 11:38:46
李建文选评论林纾之慰(评论于2014/5/24 13:11:52
李建文选评论林纾与中日甲午战争(评论于2014/1/18 16:45:26
访客我爱林纾文选评论好文,好诗(评论于2013/9/2 15:10:2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