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57号馆文选__汉史评论和feifei小说《大汉雄风》等 |
关键词:匈奴 赵信城 汉化 赫连勃勃 三合土 赵武灵王 李牧 卫青 霍去病
【匈文】匈奴人除了会搭建穹庐外,早已学会建造房屋、筑起堡垒。他们在北方草原上不仅建造过单于城、茏城等都城,即多达数千座的穹庐集中在一起的移动的都城,也曾经建造过赵信城等在汉匈战争中声名显赫的防御性城市。 【点评】匈奴人“早已学会建造房屋、筑起堡垒”?呵呵,这个早是何时相比谁?是自学成材的,还是跟汉族学的,或者根本是其掳掠的汉族奴隶修的?文中所举的赵信城,可以说说。赵信本为匈奴小王,降汉封侯,任前将军与苏建(即苏武之父)率区区3000多骑兵意外遭遇匈奴单于所率之军,大战一天,赵信看情况不妙,率800人降了匈奴,并受到单于重用。赵信在汉朝生活了八九年,以匈奴人取了汉族姓名,曾以对匈奴战功增封食邑,其汉化程度可知。其重回匈奴后,筑城之举及筑城所用之人,无论如何避不开一个“汉”字。 【匈文】在今天陕西境内,匈奴人赫连勃勃兴建的国都统万城就默默地诉说着大夏国当时的繁荣与强盛。相传,负责建造统万城的将领叱干阿利非常严苛、残忍,他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曾下令将筑城的黏土放在笼屉内蒸熟,而且修筑好的城墙如果能用锥子扎进一寸,负责修筑这一段城墙的工匠不但将被处斩,还会被筑进城墙中。……经过科学的分析发现,修筑统万城使用的是“三合土”……三合土的使用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进步和飞跃,也可说是匈奴人的创造发明。P255 【点评】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其所建“夏”国军事上曾强过一时,但他行暴政且嗜杀,据晋书记载赫连勃勃“性凶暴好杀,无顺守之规。常居城上,置弓剑于侧,有所嫌忿,便手自杀之,群臣忤视者毁其目,笑者决其脣,谏者谓之诽谤,先截其舌而后斩之。夷夏嚣然,人无生赖。”任何人统治下的国家是这样的状况如果还能称为“繁荣”的话,我无语。 至于筑造统万城之事,史载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起都城。”毫无疑问,筑城的人包括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人。又载“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从这段文字要确认叱干阿利为三合土发明者,进而说是“匈奴人的发明创造”恐怕勉强。至于是“世界建筑史的一大进步和飞跃”之评价,我以为还是慎言的好,它的普遍适用性和对当时、后世及其他国家的影响如何?之前数百年汉朝在新疆修的烽火台也有迄今屹立的,要夸大其技术也需慎重。而西人多部谈罗马的著作都说罗马人为混凝土之发明者,这一技术经发展后至今犹用于世界各地建筑中。 【匈文】匈奴的强大来自他们的骑兵,因此战国时期与胡人有过多次交往的赵武灵王才会力排众议,下令举国改穿胡服并学习胡人先进的骑射技术。这一改革的实质在于促使以骑兵-步兵相结合取代以往的战车-步兵相结合的军事制度与作战方式,这一改革甚至影响了后世,使得一些中原将领也学习、借鉴草原民族的作战艺术,比如汉将卫青就善于以骑兵与匈奴作战,霍去病从卫青出征时就身为骠骑校尉。(P249页) 【点评】匈奴对“冠带之国”的威胁的确来自于其骑兵,这是其特长所在。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其中主要的一方面便是“胡服骑射”,因为赵国“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但所谓下令举国改穿胡服,恐怕颇有问题,因为赵武灵王还知道赵国有个现实是“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无舟楫之用。”至少水军是不会去“胡服骑射”的。 在作战方式方面,赵国用骑兵极大丰富了其作战体系,但战车并没有弃用。在后来战国将星李牧为改变赵国边境屡受匈奴之害,赵人无法在边地耕田、放牧的局面,先示弱诱敌,再以赵国步兵为主力“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使之十余年“不敢近赵边城”的著名战例中,李牧除了动用10万神射手、5万勇士的步兵和1万多骑兵外,还精选了1300多辆战车参战。 匈文中的“草原民族” 一词,不知道包不包括有相当一部分人也居住在草原的“中国”人。若说游牧民族的作战艺术的话,以冒顿单于“纵精兵四十万骑”围汉高祖于白登山为既早又著名的战役,但冒顿单于“匿其精兵,见其羸弱”,“详(佯装)败走,诱汉兵”的作战艺术,倒像是学习之前李牧大破其父头曼单于的作战艺术——先示弱,坚壁清野,做出畏战的样子:“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垒),不敢战”;又麻痹敌人:“大纵畜牧,人民满野”;之后,当匈奴小股入侵时,又假装败走,“详北不胜”。等单于“大率众来入”,李牧才大显自己的实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中说“汉将卫青就善于以骑兵与匈奴作战”,是的,卫青的确善于用骑兵,不过他出道是以“车骑将军”之号而他以大将军身份与伊稚邪单于进行漠北决战时,第一步就是“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至于霍去病,确实把骑兵用得出神入化,如河西战役的大迂回作战,如漠北将左贤王穷追猛打千余里,一战将匈奴左部击溃,封狼居胥登临瀚海。但霍去病从来没如文中所说做过“骠骑校尉”,他跟着卫青时做的是“票姚校尉”(所以后人诗中常称其为霍票姚),后来一直做的是“骠骑将军”。(feifei@千秋汉英雄&天汉星云,作于2007-11-9) |
原文2007-11-9 发表于千秋汉英雄、新浪天汉星云博客、CNG论坛 浏览:92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