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汉英雄
21757号馆文选__汉史评论和feifei小说《大汉雄风》等

长沙怀古——未见走马楼 目睹马王堆

feifei文并图

  关键词:简牍博物馆 走马楼 汉武帝 马王堆汉墓 3号墓坑 利苍之子
  
  长沙的简牍博物馆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自2003年11月6日起,长沙走马楼陆续出土了万余枚西汉简牍,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让今天的我们可以触摸到汉武帝时期的真实历史。去长沙前半个月,我曾特地打电话问早晚开放时间,失望地得知简牍博物馆35元的门票价虽已批准,彼时却并不开放。到了长沙,在贾谊故居得到的说法是开放的,我便兴奋起来,要到那里亲眼看看。一般长沙人似乎对这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博物馆不太了解,问路时多数人都显得很茫然,经过一番周折后,我才找到位于天心阁和白沙古井之间的长沙简牍博物馆——它在十一也没有开放,周边还有着忙碌的工地,而且挨着博物馆的邻楼玻璃窗贴着什么讨说法的大字,让人看了不是滋味。我拍了张外景,有点失望地离去——看来要与那些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面对面,亲眼见到那些涉及历史、法律、职官、郡县、疆域等诸多方面的惊世简牍,必须等下次再来时了。
  
  知道那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中的文物已经“物址分离”,三千多件“国宝”迁去了湖南省博物馆,但我还是要先去马王堆遗址看看。身为历史爱好者,怎能不到达“第一现场”呢。
  出租车司机声称不知马王堆汉墓所在,载我兜了好一阵风,才到了马王堆医院门口。
  
  
  进门后走不到5分钟,便看到路左边小山包下有个路标,还看到一个字迹已不太清楚的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沿着旁有绿萌的石阶往上走,没多远便到了马王堆汉墓3号墓墓址参观入口处,门票2元。
  
  
  马王堆汉墓共有三座墓,发掘工作结束后,二号汉初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仓和一号利苍之妻辛追的墓坑已被封填,只有三号利仓之子墓的墓坑上面搭建了大墓棚,供人们参观。这就是整个陈列处的核心部分——被团团围在了栏杆中间的马王堆三号墓墓坑。
  
  
  
  查资料,得知三号墓在形制上与一号墓是相同的,只是规模小一点,墓口南北长16.3米、东西宽15.5米。墓口往下有三层台阶:每层缩小约1米。台阶与台壁稍有倾斜角度,向内收缩。台阶面、壁经人工培筑,平整光滑。第三层台阶往下墓坑呈一覆斗形状。墓坑底长5.8米、宽5.05米。从墓口至墓底,深10.3米。这样的墓坑应该说是比较宏伟的,但可能因为后来在上面加盖的顶棚跨度高度有限,我在现场那种墓坑大而深的感觉并不明显。
  
  
  
  除了文物已被挪走的空墓坑,墙壁上贴了一些简单的彩图介绍,没有实物相对应,干巴巴的,我想一般参观者可能会比较失望吧。
  
  据说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物址合一”,“辛追夫人”等可能回“家”。此议若成现实,我想会是个牵涉复杂、技术也复杂的大工程。(文-图feifei@千秋汉英雄&天汉星云,2007年10月)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贴)
原文 发表于千秋汉英雄&天汉星云  浏览:113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10/16 8:45:4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兵力变化情况(收藏于2009/8/3 8:32:15
蒋介石蒋介石1945年9月4日《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收藏于2009/6/28 23:42:35
蒋介石蒋介石1945年8月15日的《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收藏于2009/6/28 23:40:20
胡主席胡主席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收藏于2009/6/28 23:36:25
feifei就李陵问题给网友的回复(收藏于2009/5/6 8:42:55
feifei西方人眼中的明人形象(收藏于2009/2/15 19:11:59
feifei西方人眼中的明人服饰(收藏于2009/2/15 19:10:16
feifei聊聊《赤壁》中的红颜祸水&草船借箭(收藏于2009/1/11 9:02:13
feifei【大清笑谈】提笼架鸟-坐轿出征-寅虎制英夷-发现开花炮弹(收藏于2008/12/29 8:29:26
feifei有感于葡萄牙人克路士所记明嘉靖时中国人的生活(2)(收藏于2008/12/15 8:22:4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feifei汉朝的地图比清朝的地图还准确?(访问18239次)
聆风、菲菲、票姚校尉、刘汉武、唢呐关于霍去病年龄及是否受汉武帝偏爱等问题的讨论整理(访问14641次)
聆风、菲菲、票姚校尉围绕卫青与平阳公主年龄的讨论(访问13198次)
feifei景山-崇祯-明清之交(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碑文)(访问7515次)
feifei敦煌前的敦煌——汉代画像石拓片(访问7071次)
feifei评随笔《刘邦的名言》(访问6913次)
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兵力变化情况(访问6029次)
feifei对《司马迁之死》及相关评论的一些看法(二)从李陵事件说开去(访问5618次)
菲菲、聆风、票姚校尉讨论霍去病河西之战杀俘与否及其性格(一)(访问5442次)
feifei常山赵子龙:以霍去病名言进谏的仁勇之将(访问425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5/14 18:38:5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2/23 20:49:37
方法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7/24 10:44:5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4 21:41:5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1/9 22:53:0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