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57号馆文选__汉史评论和feifei小说《大汉雄风》等 |
关键词:西汉 贾谊 毛泽东 鲁迅
到达长沙时,为伴的旅友去了她心仪的韶山,我则在酒店休整两个小时后,走在了去贾谊故居的路上。十月黄金周的长沙,居然还有三十几度的高温,实在出乎意料,好在我拜谒这位西汉大才子故居的热情高涨,所以尽管汗湿衣衫还是感觉快乐非常。长沙老百姓真是善良热情,我走了两分钟向一位老太太问故居所在,老人家虽不顺路,却坚持要带我到故居门口,穿街过巷地陪我走了六七分钟,令人感动不已。 位于天心区太平街28号的贾谊故居,是处清静优雅的所在,虽是十一期间,这里游人也不多,让我可以从容悠然地看。 一进门的左边有一亭,望见亭上“长怀井”的字样,我知这亭下便是那历两千多年风雨犹在的贾谊井。“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杜甫诗中咏诵的这口双眼古井里依然拥有那千古不竭的井水,只是系于木桶上的一段绿色塑料绳于古意中透出现代的气息。 ![]() 从长怀井再向前望去便是咏贾谊的碑廊了,而我走向了内陈贾谊像的贾太傅祠。生于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亡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这便是这个永载青史的洛阳才子的生卒年份。虚岁18便以文才闻名郡中的他,青年早逝,去世时仅仅33岁。读着他铜像后那篇《过秦论》句摘,我心中不禁有些怅惋。 ![]() “自古及今,凡与民为仇者,或迟或速,而民必胜之。”极具民本思想的贾谊在《新书-大政》中如是说。只是,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当权者真的明白这至理呢。 ![]() 生前未能如“凤凰翔于千仞之上”,尽展政治抱负;身后两千来,却得到无数肯定与赞誉。鲁迅赞贾谊曰:“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毛泽东在1954年作了一首七绝《咏贾谊》,高度评价其才能:“少年倜傥廊庙才,斗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异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 ![]() 少年成名,20来岁便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看起来仕途将是平坦大道,不成想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年青的贾谊已有些郁郁不欢。后来出任文帝爱子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却坠马而死。贾谊为此深深自责,并因而在一年后忧郁而终。唐人李商隐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责难汉文帝未尽其才,我却更同意班固“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的看法,王勃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也同此论。 人生本难完美,何必长沙痛哭。《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吊屈原赋》、《鵩鸟赋》……贾谊早已文泽后世,流芳千古。(文并图:feifei@千秋汉英雄&天汉星云博客,2007-10-9) |
原文 发表于千秋汉英雄馆&新浪天汉星云博客 浏览:238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