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汉英雄
21757号馆文选__汉史评论和feifei小说《大汉雄风》等

长沙怀古——留连贾谊故居

feifei

  关键词:西汉 贾谊 毛泽东 鲁迅
  
  到达长沙时,为伴的旅友去了她心仪的韶山,我则在酒店休整两个小时后,走在了去贾谊故居的路上。十月黄金周的长沙,居然还有三十几度的高温,实在出乎意料,好在我拜谒这位西汉大才子故居的热情高涨,所以尽管汗湿衣衫还是感觉快乐非常。长沙老百姓真是善良热情,我走了两分钟向一位老太太问故居所在,老人家虽不顺路,却坚持要带我到故居门口,穿街过巷地陪我走了六七分钟,令人感动不已。
  
  位于天心区太平街28号的贾谊故居,是处清静优雅的所在,虽是十一期间,这里游人也不多,让我可以从容悠然地看。
  一进门的左边有一亭,望见亭上“长怀井”的字样,我知这亭下便是那历两千多年风雨犹在的贾谊井。“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杜甫诗中咏诵的这口双眼古井里依然拥有那千古不竭的井水,只是系于木桶上的一段绿色塑料绳于古意中透出现代的气息。
  
  
  从长怀井再向前望去便是咏贾谊的碑廊了,而我走向了内陈贾谊像的贾太傅祠。生于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亡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这便是这个永载青史的洛阳才子的生卒年份。虚岁18便以文才闻名郡中的他,青年早逝,去世时仅仅33岁。读着他铜像后那篇《过秦论》句摘,我心中不禁有些怅惋。
  
  
  “自古及今,凡与民为仇者,或迟或速,而民必胜之。”极具民本思想的贾谊在《新书-大政》中如是说。只是,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当权者真的明白这至理呢。
  
  
  生前未能如“凤凰翔于千仞之上”,尽展政治抱负;身后两千来,却得到无数肯定与赞誉。鲁迅赞贾谊曰:“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毛泽东在1954年作了一首七绝《咏贾谊》,高度评价其才能:“少年倜傥廊庙才,斗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异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
  
  少年成名,20来岁便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看起来仕途将是平坦大道,不成想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年青的贾谊已有些郁郁不欢。后来出任文帝爱子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却坠马而死。贾谊为此深深自责,并因而在一年后忧郁而终。唐人李商隐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责难汉文帝未尽其才,我却更同意班固“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的看法,王勃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也同此论。
  人生本难完美,何必长沙痛哭。《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吊屈原赋》、《鵩鸟赋》……贾谊早已文泽后世,流芳千古。(文并图:feifei@千秋汉英雄&天汉星云博客,2007-10-9)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贴)
原文 发表于千秋汉英雄馆&新浪天汉星云博客  浏览:238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10/9 18:23:5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兵力变化情况(收藏于2009/8/3 8:32:15
蒋介石蒋介石1945年9月4日《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收藏于2009/6/28 23:42:35
蒋介石蒋介石1945年8月15日的《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收藏于2009/6/28 23:40:20
胡主席胡主席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收藏于2009/6/28 23:36:25
feifei就李陵问题给网友的回复(收藏于2009/5/6 8:42:55
feifei西方人眼中的明人形象(收藏于2009/2/15 19:11:59
feifei西方人眼中的明人服饰(收藏于2009/2/15 19:10:16
feifei聊聊《赤壁》中的红颜祸水&草船借箭(收藏于2009/1/11 9:02:13
feifei【大清笑谈】提笼架鸟-坐轿出征-寅虎制英夷-发现开花炮弹(收藏于2008/12/29 8:29:26
feifei有感于葡萄牙人克路士所记明嘉靖时中国人的生活(2)(收藏于2008/12/15 8:22:4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feifei汉朝的地图比清朝的地图还准确?(访问18239次)
聆风、菲菲、票姚校尉、刘汉武、唢呐关于霍去病年龄及是否受汉武帝偏爱等问题的讨论整理(访问14641次)
聆风、菲菲、票姚校尉围绕卫青与平阳公主年龄的讨论(访问13199次)
feifei景山-崇祯-明清之交(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碑文)(访问7515次)
feifei敦煌前的敦煌——汉代画像石拓片(访问7071次)
feifei评随笔《刘邦的名言》(访问6916次)
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兵力变化情况(访问6077次)
feifei对《司马迁之死》及相关评论的一些看法(二)从李陵事件说开去(访问5619次)
菲菲、聆风、票姚校尉讨论霍去病河西之战杀俘与否及其性格(一)(访问5443次)
feifei常山赵子龙:以霍去病名言进谏的仁勇之将(访问425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5/14 18:38:5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2/23 20:49:37
方法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7/24 10:44:5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4 21:41:5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1/9 22:53:0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