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90号馆文选__奥贝斯坦 |
|
知道自己写得烂,要扔西红柿的话我也没意见,不过鸡蛋就别扔了,最近鸡蛋涨价,还是节约点好。笑~~~~ 不写题目,主要是因为这是一篇和尚书相关的评论文,我实在无法用一个词对尚书做个总结,所以,该文取名无题。 拖了三个月的一篇文,错过了生日,也错过了忌日,现在想象,说不定,是我在无意识中,避开在这两个日子里发表任何话语。——毕竟,在生辰,或许很想给他带去些许温馨,但,这个人,冷峻的本色就是他给自己最好的礼品;而忌日,对于这个不需要祭奠的人,更是不需要我去说更多的话语,因为,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不会介意,他只是他自己,永远都是那把锋利的干冰之剑而已。 (一)身世 曾经有人提过,银英中,大部分重要人物的身世作者都介绍得一清二楚,惟独奥贝斯坦的身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迷。这自然是作者站在历史记录者的角度上来写下这个故事的关系。——毕竟冷淡如尚书,没有太多的人,能走进他的生活里,而服侍他的那队老年夫妇,恐怕并不习惯对别人讲述他的过去。于是,即使是后世有奥贝斯坦列传,有的,恐怕最多只是他进入军校后的事情,而不可能记录下他的过去。 然而,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对这位尚书的身世必然会有很多设想,设想他的童年,设想他的过去。。。。。。 “假如是在鲁道夫大帝时代的话,我可能早就因为恶劣基因排除法而被排除掉了。”无法忘记奥贝斯坦的那句话语,而这,也许是他想要推翻高登巴姆皇朝最初的原因,当然,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于是,我个人觉得,虽然在奥贝斯坦诞生的时候,恶劣因子排除法已经被废除,但看到自己的孩子天生就看不见东西,傲慢的贵族心里,自然不是每个人都能释然。 自然,没有被狠心的抛弃,但,我个人觉得,他至少受到了家族的冷遇。——假如,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就不可能对皇朝有那么深刻的恨意。——不满高登巴姆皇朝的人很多,但能用“憎恨”两个字形容的,大概只有奥贝斯坦和莱因哈特了。因此,我绝对不相信,这种憎恨的来源只是在历史上听说恶劣因子排除这回事,就如海因里希,从小在马林道夫伯爵的关怀下长大,虽然嫉妒健康的人,但却没对恶劣因子排除这件事情做出过什么厌恶的反应。 于是,个人觉得,正是童年的经历在奥贝斯坦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或许,就是这样的痕迹,造就了他的冷漠与强硬,也正是这样的痕迹,使得今后的历史上留下了干冰之剑的姓名。 (二)理想 不敢说自己读懂了尚书对自己的理想有多执着,因为这种执着,不是我印象中的哪个词可以概括的。正如菲尔纳所感受到的,奥贝斯坦为了实现自己理想中的王朝,不停的砍着对王朝有害的柱子,可是,假如那些柱子都砍光了,顶棚会不会塌下来,连他自己也压在下面。 而这一层,既然菲尔纳想到了,我相信聪明如奥贝斯坦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他做的每一步,都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假如能达成那个理想,自己是生是死,他早就不在乎了吧。 记得他跟莱因哈特的那段对话:“那么说,你已经准备好了随时为我牺牲?” “如果有必要的话。” 即使作者不在后面说明,也不难想象奥贝斯坦回答时的语气,——严肃却缺乏热力。——那是因为,他太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绝对不会如同一般的少年人那样,对有能力的君主充满幻想。而是在用理性的眼光审视着自己选中的君王。于是,那个回答,并不需要热情的语调,而即使是一直没有喜欢过他的莱因哈特,也绝对不会认为那是一句虚言。——因为,那不是对莱因哈特个人的承诺,而是奥贝斯坦对自己理想的承诺。 (三)情感 冷漠的干冰之剑,他私人的世界,几乎没有人能走得进去,而在书中提到他的章节里,属于他私人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他似乎是为了公务而生的,即使是那仅有的一次提到他回到家里,对管家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可能呆会陛下要召见我。”——似乎只是为了铺垫后来的公务,才提到了他“回家”这样的事情。 可是,却有一条生命,走进了冷漠的军务尚书的家里。—— 一条流浪的老狗,于是,就有很多的评论指向了这一点,假如真的冷若冰霜,何必收留这条流浪的老狗,又何必半夜专程去给它买鸟肉?但是试问,这个世界上,有谁会彻底的冷若冰霜?相信奥贝斯坦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磨利了自己,他找到了自己该扮演的角色,而那个角色,必须冷而且狠,就如一柄利剑,哪怕同时会砍伤自己,也不能放过前方的荆棘。于是,作者在他身旁安排那条老狗的用意,或许暗示了奥贝斯坦性格中的另一面,——不,不能说是一面,只能说是一点,关于这一点,很多文章都已经做了详尽的描述,我在这里,也不再赘言了。 此外,还有伺候着他的那对老年夫妇,这对老年夫妇,从都到尾,好象只有过一句台词,甚至直到奥贝斯坦交托自己遗嘱的时候,才知道那他们的姓氏。——可是,这对老年夫妇,恐怕就是尚书最信任的人。也像很多同人中所描述的,我相信,他们,是看着这个军务尚书长大的人,或许,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的主人想做什么,在做什么。在他们的眼里,冷漠的干冰之剑不是位高权重的军务尚书,而只是“巴尔少爷”。——于是,假如说奥贝斯坦死后,书中会有人为他流泪,那我想,可能就是那对老年夫妇了,也许,他们不会向史学家清晰的讲述尚书的生平,可是,即使不甚理解,他们终究见证了自己主人不同于人前的另一面。。。。。。 (四)路 草草写下了几段杂谈,实际上自认并没有完全读懂奥贝斯坦这个人,感受到的只是他的理想与执着。——没有私欲,因为对理想太执着,不受欢迎,是因为为了他的理想,他甘愿扮演着会惹人厌的角色。 有人说,奥贝斯坦的死法太突然了,完全是一个意外,可是,这个意外,却是必然的结果。——他是一把能在创业的路上劈开荆棘的利剑,可是到了守业之时,这把剑就显得太锋利了。于是,走到这里就好了吧。——不能肯定,罗严克拉姆王朝就是他理想中的王朝,但,即使不完全如他所想,至少障碍已经基本被驱除。所以,从来不为他得死而伤感,因为,他一直坚定的走着自己选择的那条路。。。。。。 |
浏览:67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