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57号馆文选__汉史评论和feifei小说《大汉雄风》等 |
聆风:晕死,就这也算什么“作家学者化”?
就李某人这么“痞”式的打油文,居然被称作“作家学者化”,无语。。。 礼乐崩坏,现今还真是礼乐崩坏的时代! 唢呐:"每个被赋予权力的人,都易于滥用权力."文人的权力是写文章,也不要滥用权力. 票姚校尉 加贴:回复: 李国文的史评散文(姑且这么叫),有N多历史类bug。他在《当代》上每期发一篇文,每篇文的bug都惨不忍睹,快赶上余秋雨了。他的主要目的,不过是借古讽今,论史不是他的目的,所以一切史料都可以曲解、以便为主题服务。我现在比较怕看这种类型的文人作品。 唢呐 加贴:那不成了历史为自己的需要"服务"? 可怕.和文革扭曲历史为政治服务类似了. 刘汉武 加贴:回复:对《司马迁之死》及相关评论的一些看法(一)不能“改”史发挥 文人相轻,自古如此. 唢呐 加贴:有人说司马迁造就了汉武帝 有人说是汉武帝造就了司马迁,我看哪个都不对。第一种说法荒谬,第二种拔高汉武帝。有的文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两极端。不明白干吗非要把汉武帝和司马迁对立起来,劣根性。 刘汉武 加贴:回复:对《司马迁之死》及相关评论的一些看法(二)从李陵事件说开去 百家争鸣,汉朝做得很好. 票姚校尉 加贴:中国文人学风浮躁 李国文有没有看过《史记》《汉书》的相关章节?他能不能看懂史记?他有没有仔细看过他所讨论的那段历史的基本史料?看过李sir这篇文章,这是我最大的疑问。要讨论司马迁、汉武帝、李陵之间的这段连环案,事先不对汉史作一定的了解,是很难正确地评判那段历史的。浮光掠影地瞟上几眼,能够看见的只是一些浅层次的现象:司马迁被宫了、李陵全家被杀了,由此得出一个浅薄的结论:狗皇帝汉武帝又作孽了。当然,李国文比别人看得稍微“深”一点,他把汉武帝置换为文人,由此再次成功验证了“文人相轻”这句话(这一直是李sir无数文章的不断重复的主题思想,他一边痛责文人相轻的丑恶现象,一边也在自己无边无际的破口大骂中显露了自己的同样不可避免的毛病)。至此,李sir大功告成,心满意足地交出又一篇洋洋洒洒的大作,为他的文集又凑足一篇文章的字数。 以前知道李国文是个小说家,还得过茅盾文学奖。现在看看,不过如此。一个余秋雨已经够丢人的了,居然又来一个。要讨论历史,没有相当的历史学养,是很难把历史问题讨论清楚的。大概这些家们,都没有耐心去认真看看书了,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这就是他们的学风、文风。 唢呐 加贴:票姚校尉说的对.李国文先生这"史"评N多历史类bug 除了有人被批过的那些低级错误,李广利怎么成了王美人的兄长?最后两段更逗.他从哪条记载肯定司马迁比汉武帝后死,所以司马迁"赢"了,汉武帝宫不成他的史记? "那个早已不是他的,还给他带来羞辱的肉体躯壳,已无存在的必要。"司马迁死在武帝后,而且还是自杀的?凭猜测想象写史评,也算开眼. 唢呐 加贴:回复:对《司马迁之死》及相关评论的一些看法(二)从李陵事件说开去 张承志干过抬李陵贬卫青的事情。有个地方有意思,他一方面为李陵这样的变节者张目,一方面崇拜信仰排他和狂热的人,大唱赞歌。类似文人还有些,但学者我不知道有谁这样? |
原文2005-9 发表于千秋汉英雄 浏览:92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