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汉英雄
21757号馆文选__汉史评论和feifei小说《大汉雄风》等

本馆网友评论《司马迁之死》等

票姚校尉、唢呐等网友

  聆风:晕死,就这也算什么“作家学者化”?
  就李某人这么“痞”式的打油文,居然被称作“作家学者化”,无语。。。
  礼乐崩坏,现今还真是礼乐崩坏的时代!
  唢呐:"每个被赋予权力的人,都易于滥用权力."文人的权力是写文章,也不要滥用权力.
  
  票姚校尉 加贴:回复:
  李国文的史评散文(姑且这么叫),有N多历史类bug。他在《当代》上每期发一篇文,每篇文的bug都惨不忍睹,快赶上余秋雨了。他的主要目的,不过是借古讽今,论史不是他的目的,所以一切史料都可以曲解、以便为主题服务。我现在比较怕看这种类型的文人作品。
  唢呐 加贴:那不成了历史为自己的需要"服务"?
  可怕.和文革扭曲历史为政治服务类似了.
  刘汉武 加贴:回复:对《司马迁之死》及相关评论的一些看法(一)不能“改”史发挥
  文人相轻,自古如此.
  唢呐 加贴:有人说司马迁造就了汉武帝
  有人说是汉武帝造就了司马迁,我看哪个都不对。第一种说法荒谬,第二种拔高汉武帝。有的文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两极端。不明白干吗非要把汉武帝和司马迁对立起来,劣根性。
  刘汉武 加贴:回复:对《司马迁之死》及相关评论的一些看法(二)从李陵事件说开去
  百家争鸣,汉朝做得很好.
  
  票姚校尉 加贴:中国文人学风浮躁
  李国文有没有看过《史记》《汉书》的相关章节?他能不能看懂史记?他有没有仔细看过他所讨论的那段历史的基本史料?看过李sir这篇文章,这是我最大的疑问。要讨论司马迁、汉武帝、李陵之间的这段连环案,事先不对汉史作一定的了解,是很难正确地评判那段历史的。浮光掠影地瞟上几眼,能够看见的只是一些浅层次的现象:司马迁被宫了、李陵全家被杀了,由此得出一个浅薄的结论:狗皇帝汉武帝又作孽了。当然,李国文比别人看得稍微“深”一点,他把汉武帝置换为文人,由此再次成功验证了“文人相轻”这句话(这一直是李sir无数文章的不断重复的主题思想,他一边痛责文人相轻的丑恶现象,一边也在自己无边无际的破口大骂中显露了自己的同样不可避免的毛病)。至此,李sir大功告成,心满意足地交出又一篇洋洋洒洒的大作,为他的文集又凑足一篇文章的字数。
  以前知道李国文是个小说家,还得过茅盾文学奖。现在看看,不过如此。一个余秋雨已经够丢人的了,居然又来一个。要讨论历史,没有相当的历史学养,是很难把历史问题讨论清楚的。大概这些家们,都没有耐心去认真看看书了,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这就是他们的学风、文风。
  
  唢呐 加贴:票姚校尉说的对.李国文先生这"史"评N多历史类bug
  除了有人被批过的那些低级错误,李广利怎么成了王美人的兄长?最后两段更逗.他从哪条记载肯定司马迁比汉武帝后死,所以司马迁"赢"了,汉武帝宫不成他的史记?
  "那个早已不是他的,还给他带来羞辱的肉体躯壳,已无存在的必要。"司马迁死在武帝后,而且还是自杀的?凭猜测想象写史评,也算开眼.
  唢呐 加贴:回复:对《司马迁之死》及相关评论的一些看法(二)从李陵事件说开去
  张承志干过抬李陵贬卫青的事情。有个地方有意思,他一方面为李陵这样的变节者张目,一方面崇拜信仰排他和狂热的人,大唱赞歌。类似文人还有些,但学者我不知道有谁这样?
原文2005-9 发表于千秋汉英雄  浏览:92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5/9/23 17:27:0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兵力变化情况(收藏于2009/8/3 8:32:15
蒋介石蒋介石1945年9月4日《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收藏于2009/6/28 23:42:35
蒋介石蒋介石1945年8月15日的《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收藏于2009/6/28 23:40:20
胡主席胡主席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收藏于2009/6/28 23:36:25
feifei就李陵问题给网友的回复(收藏于2009/5/6 8:42:55
feifei西方人眼中的明人形象(收藏于2009/2/15 19:11:59
feifei西方人眼中的明人服饰(收藏于2009/2/15 19:10:16
feifei聊聊《赤壁》中的红颜祸水&草船借箭(收藏于2009/1/11 9:02:13
feifei【大清笑谈】提笼架鸟-坐轿出征-寅虎制英夷-发现开花炮弹(收藏于2008/12/29 8:29:26
feifei有感于葡萄牙人克路士所记明嘉靖时中国人的生活(2)(收藏于2008/12/15 8:22:4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feifei汉朝的地图比清朝的地图还准确?(访问18245次)
聆风、菲菲、票姚校尉、刘汉武、唢呐关于霍去病年龄及是否受汉武帝偏爱等问题的讨论整理(访问14649次)
聆风、菲菲、票姚校尉围绕卫青与平阳公主年龄的讨论(访问13203次)
feifei景山-崇祯-明清之交(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碑文)(访问7528次)
feifei敦煌前的敦煌——汉代画像石拓片(访问7076次)
feifei评随笔《刘邦的名言》(访问6919次)
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兵力变化情况(访问6197次)
feifei对《司马迁之死》及相关评论的一些看法(二)从李陵事件说开去(访问5621次)
菲菲、聆风、票姚校尉讨论霍去病河西之战杀俘与否及其性格(一)(访问5446次)
feifei常山赵子龙:以霍去病名言进谏的仁勇之将(访问425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5/14 18:38:5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2/23 20:49:37
方法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7/24 10:44:5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4 21:41:5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1/9 22:53:0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