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57号馆文选__汉史评论和feifei小说《大汉雄风》等 |
戴逸:四是轻视科学。中国古代科学曾经非常发达,但是后来逐渐萎缩。科举考试考的只是四书五经。自然科学被排斥在科举之外,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不能登大雅之堂。古代数学书已经失传,在乾隆编辑《四库全书》的时候才发现。
(feifei点评:对于四库全书,鲁迅有个评价:“清人篡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毫无疑问,汉唐是中国古代科学非常发达、值得自豪的时期,但清朝却不是这样,乾隆及其臣下甚至曾经愚蠢地否定明代科学家音乐家、郑王世子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 不知道戴逸先生如何能把一个科学在世界历史上地位远不如汉唐的时期,敲定为“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 记者:从康雍乾盛世的那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什么经验教训? 戴逸:历史地看,既有三个盛世都是每一千年有一个盛世。其间时间间隔或长或短。今天我们有可能迎来一个新的盛世。那么,看看前几个盛世尤其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康雍乾盛世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盛世中有什么阴影,又是因为什么而发生衰退?这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思索。 (feifei:窃以为如果康雍乾盛世根本就不存在的话,又怎么去研究其为什么形成呢?) 戴逸:康雍乾盛世在发展经济文化、巩固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有重大功绩,其政策措施,多可借鉴。应该说,康雍乾盛世仍然是一种人治,正好碰上了几个英明有为的皇帝。因此取决于皇帝的人的因素较多,取决于制度的因素比较少。不过实际上这个时期制度、政策的原因很重要。比如农业、民族、军事等方面的政策都是非常成功的。还要看到盛世中间有消极的因素。实行闭关锁国,拒绝进行改革的失误和教训,实足发人深省。“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 (feifei:江山代有才人出,即使在封建时代,帝王“奋其私智”亦为智者所批评。皇帝是否真的英明有为,并不能孤立地讲,应当看其时代成就与人才鼎盛否,这方面康雍乾哪有多少底气啊。而剃发令在康雍乾时代并未有任何松动,封禁东北、八旗特权、满城、民族歧视和压迫的官吏选拔制度,不知道这样的民族政策依据什么能说是“非常成功”的呢?难道清朝时中国95%以上的人在遭受历代本有的阶级压迫之外,遭受赤裸裸的民族压迫是应该的吗?戴逸先生不会不知道这些史实,也不会不知道雍正上谕中如何公开地、毫不掩饰地、不知可耻地将满州八旗对汉军八旗、汉军八旗对汉人的特权地位予以宣示吧?这是汉武唐宗曾经做过甚至想过的事情吗?我们当代中国能堕落到他们这个地步、学习他们这样的榜样吗?那是在加强民族团结还是破坏民族团结呢?“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 戴逸:因此,我们要高屋建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提倡修撰清史。这不但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清朝离我们时间最近,对现实生活影响最大,和当前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要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国情,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非对清代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不可。 (feifei:修撰清史的确是必要的,但如果不能高屋建瓴,只有类似《清史稿》的角度高度、史观史识的话,那么恐怕只会劳民伤财,也不会有利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中国国情来搞建设,清代历史需要深入研究,其他朝代历史的研究也不能偏废。) 戴逸先生主要观点到此点评完毕,都是针对与之歧见部分,供大家参考、思考和讨论吧。 |
原文2005-07-26 发表于千秋汉英雄 浏览:83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