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57号馆文选__汉史评论和feifei小说《大汉雄风》等 |
戴逸:康雍乾盛世虽然成就卓著,但是其中也潜伏着对中国发展很不利的因素。可以说,盛世的阴影很多,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闭关锁国。这是明朝开始发展起来的,到了清朝更为严重。 (feifei点评:清朝闭关锁国的事情戴逸先生是知道的,既然如此,这一政策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有多大的负面影响,戴先生可以低估吗?康雍乾时代既然在如此重要的方面“发扬光大”了明代一些错误的做法,何能给出比明代更高的评价?康雍乾连来个大清下西洋、去看看新世界的想法都没有,更休提七下西洋的壮举了,这般无远大目光却目光如蛙的时代何配言“盛”?怎么和汉朝派使节探险新世界并开拓伟大丝路的气魄相比?这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倒退,戴逸先生何能坚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呢?) 戴逸:三是禁锢思想。中国自从汉代武帝以来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准许其他家的存在。宋朝以后进而发展成理学,其中有许多落后的东西。思想中生动活泼的东西被扼杀。有清一代,思想的禁锢前所未有。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议论时政、撰写史书,往往带来杀身之祸。于是,人们噤若寒蝉,思想上难以解放,更谈不上活跃。偶尔有学者或者思想家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曲折隐晦地表达,如《红楼梦》。这对思想的发展极为不利。相反,这一时期,法国百科全书派正在兴起,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对法国乃至欧洲人民的思想进步都有极大贡献。思想发展趋势上的不同,使得以后社会的发展状况有了根本区别。 (feifei点评:“中国自从汉代武帝以来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准许其他家的存在”?大谬不然。尊儒术固是汉武帝所提倡,“不准许其他家的存在”则远非事实。汉武时代从官方到民间发现保护古籍包括诸子百家书籍蔚然成风,提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东汉的班氏,与刘彻同时代的司马迁则认为汉武帝“悉延百端”,而汉武之后,西汉昭宣时期的汉宣帝对说其“持刑太深,宜用儒生”的太子的回答更直接明确了西汉强盛时的政策:“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看看汉武帝身边的重臣:张汤不是儒家,司马迁“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汲黯是黄老学说的信徒,郑当时亦“好黄、老言”;主父偃“学长短纵横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韩安国,学法家《韩子》及杂家学说……很明显,汉武帝身边,儒道(黄老)法家纵横家俱全,不但有公孙弘这样的学春秋的儒,也有信奉其他学说的人才,而且所占比例很大,汉武帝也从未禁人民学习和传播诸子百家的学说,还鼓励了对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古籍的收集保护,戴逸先生说中国自汉武帝以来就“不准许其他家存在”,显然不是事实。而清代文字狱造成“思想的禁锢前所未有”也是戴逸先生承认的,既然如此,何言“康雍乾盛世远超汉唐”?文字狱对中国文化思想毒害极大,是没有疑问的,则清代超迈汉唐的文化成就是指哪方面?汉赋唐诗史记汉书的成就,清朝的诗赋与撰的明史是比不上的,然则小说?小说是否只是一个国家和文明过了数百上千年后理应得到的起码成果,而且在清代并不能算超过了前代明朝?那么是四库全书吗?明代编了永乐大典,而且没有康雍乾特别是乾隆时代如此规模的大删改大禁毁的“壮举”呀!康雍乾时期的禁毁书行为是否已经造成了本没有失传的古书面目全非或者从此“失传”?文字狱汉唐宋明的确也有,但谁能和清朝比其“盛大”、比其登峰造极?这是退步还是进步呢?) |
原文2005-07-25 发表于千秋汉英雄 浏览:78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