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祖珪(1852—1905)字桐侯。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皆闽县(今福州)人。两位同龄人相识于福州船政学堂。 后来,叶祖珪赴英留学,回国后任“靖远”舰管带。中日甲午海战,我旗舰“定远”被轰折桅,指挥失灵,他当机立断,指挥“靖远”舰代旗舰升旗集队,我军威重振,逼日舰逃遁。1899年意大利欲强索我三门湾,派舰来华恫吓,他强硬抵制,“陈于政府,将哀的美敦书掷还”,终于制止侵略者贪婪之求。当清廷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时,议和大臣竟欲拆售仅存的五艘军舰,“经叶祖珪力争始寝”。终于保住我海军命根! 林纾未入仕途,毕生著文作画,曾翻译包括《巴黎茶花女遗事》、《大卫·科波菲尔》、《伊索寓言》、《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等百余部世界名著,并出版画作《畏庐遗迹》,兼执教杏坛,极负盛名。他关心国家兴衰民族存亡,认为“天下爱国之道,当争有心无心,不当争有位无位”。当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他与友人上书抗议,反对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各岛。 1901年林纾移居北京,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任教,边译著、作画。时叶祖珪任北洋水师统领。他俩爱国同心,弘扬民族正气,常有过从,纵论时势甚为融洽。 以前家里曾悬挂林纾绘赠两幅水墨画中堂,一为苍松,题“万古常青”;一为山水,题“千峦叠翠”。状物体情,境界开阔,在写意中融入工笔的严谨。落款上为“桐侯军门大人雅正”,下为“愚弟琴南写”,盖有闲章。福建师大黄寿祺老教授曾鉴赏该画,赞誉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可惜,画卷毁于“文革”。 1903年,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林纾又赠送曾祖一方白铜墨盒,上刻山水草木、行书“林纾写赠桐侯军门癸卯元夕”字样。墨盒做工讲究、精致。时隔百载,仍光华照人,画面清晰,盒盖边沿上下严密紧扣。这方珍贵的墨盒,后由侨居加拿大的叔父延隽保藏。 先祖留下的遗物,我家早已献给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收藏。近闻福州市博物馆将建成,我把这信息以及家乡巨变函告远在海外的亲人,他们至为欣喜,特于日前带上这珍贵的墨盒,千里迢迢返乡观光、祭扫先祖墓园。他们盛赞榕树成荫,百业兴旺的家乡,说“先祖安息在这片乐土,真有福气”。并乐意将墨盒献给市博物馆收藏,表达他们爱国爱乡爱祖的赤子情怀。 这方凝结着两位近代先贤名人情谊的墨盒,去国离乡,远飘万里,终于在世纪之交回归故里。深信它一定会给祖国东南的省会名城增添一分历史文化的氛围。先辈在天之灵,当会含笑欣慰的。 |
原文2000.2.17 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80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