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690号馆文选__奥贝斯坦 |
|
|
|
本文转自搜狐“银河英雄传说”社区(http://club.yule.sohu.com/yulemain.php?c=71&b=yinheyingxiong)作者授权转载
每一个忠实于未来,为了美好未来而牺牲的人都是一座石质的雕像,而每一个妄想阻挡革命的洪流的腐朽过时的人,即使他现在带着金色的肩章,他也只能是一个朽木雕成的木偶。 ——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 与年龄不相称的灰白色头发,放射着冷峻光芒的义眼——“干冰之剑”,这个绰号从外貌到内心都象极了这个人。不只在银英的世界里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读过整部银英传的读者眼中亦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吧。这分独特在我看来是一个影像,一个不属于光芒四射的荣耀,也不属于黑色的羽翼,却是属于不显不没,纯粹的理想在现实中运筹帷幄,格调灰暗却散发出钻石光芒的影像。我喜欢移用伏契克的概念,称这影像为灰色雕像。 奥贝斯坦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有纯粹和非纯粹两类,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为了实现目标,坚定不移地在现实中奋斗,不断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即使明白了由于历史条件不成熟,由身前无法看到目标实现,也还是要继续不间断地努力,为目标的实现奠定初期的基础和正确的实现方向。不管物质有多贫乏,生活有多窘迫,即使会像褴褛的乞丐一样客死街头,也不放弃。非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会为实现目标坚定不移地奋斗,积累理论和经验,只不过,当明白目标无法在身前实现时,便会中止对目标的奋斗,转向其他能在身前有所回报的积极事业,而把那份希望和成果转移培养下一代,把自身努力放在为下一代能实现这个目标而创造有利的客观环境上,而当实现的历史条件突然降临时,便会重新抓住机会努力奋斗。后者有别于虚假的理想主义者,虚假的理想主义者是空想家,他们只是想当然地去想达到某个目标,从不为这个目标努力做联系实际的思考,他们不是忽视理论就是忽视实践,或者干脆两者都忽视,他们从不注重学习多样化的知识,也不重视体力和眼界的开阔,对目标进行充实和改进。只是埋头或叫嚣于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成果,以此为炫耀的资本,当他们那所谓“终生的目标”由于他们自身的原因无法实现的时候,或是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伟大的奋斗者所应得到的待遇”时,他们就会恼羞成怒,继而“大彻大悟”,获得了“人生经验至宝”。这些人往往成为纯粹现实主义者的“杰出”代表,只可惜即使在现实主义者的圈子里他们也只是愚弄他人的骗子罢了。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按人生的结果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在身前达成目标,一种在身后达成目标。在身后达成目标的古往今来不计其数:孔子,曹雪芹,孟德尔,舒伯特……这些人为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身后为世人瞩目,可惜的是在当时的年代却不为所处时代的社会,身边的人们所理解,过着既缺乏物质也缺乏精神鼓励,甚至是遭受迫害的日子,更不乏有穷困致死的。身前所受的境遇和所做的贡献应得的待遇严重失衡,也迫使了许多想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们望而却步。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历史原因,选择成为理想主义者并为之奋斗的人们对此只能沉默。所以,在身前达成目标,就成了理想主义者们内心的祈求,而达成目标又受到应有的重视,获得公正的待遇更是理想主义者们奢求的天堂。奥贝斯坦无疑是极为幸运的,虽然可以说他的幸运绝大多数是由于自己的努力,但还是幸运他的努力是有所回报的。之所以说奥贝斯坦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而不说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是因为原著中并没有提到可以分辨其纯粹与非纯粹的事件。作为理想主义者的奥贝斯坦可说是达到了理想主义者的最高境界,令前驱者嫉羡,后继者敬慕。 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让奥贝斯坦如此地憎恨高等巴姆王朝,仅仅一个已不具什么效力的《劣等遗传因子排除法》似乎并不能说明问题,可能和莱因哈特一样是对腐朽贵族阶级的愤恨吧。也许会有人说奥贝斯坦并不是异常憎恨高等巴姆王朝,只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必须要投靠莱因哈特,莱因哈特憎恨高等巴姆王朝,所以奥贝斯坦也要憎恨高等巴姆王朝,且不管这后一种说服力有几何。奥贝斯坦的身体和灵魂全部致力于推翻高等巴姆王朝,建立和巩固罗严克拉姆王朝是不争的事实。对高等巴姆王朝的憎恨,从一次次的进言,一个个的计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感觉到他生下来就是为了毁灭高等巴姆王朝的。奥贝斯坦最让人惊异的是他的冷静,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在他的意料之外,从没见他笑过,也没见过他悲伤,失望,似乎人类的感情都不属于他,凡是初次见面的人都不喜欢他恐怕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吧,而他那无与伦比的正确性更是让人觉得可怕。与其说他是个人,还不如说他是个无比正确的机器,不过这个说法似乎也不恰当,机器不会象他那样在有限的空间内就可以对那么多模糊不清的因素进行正确把握,同时进行正确决策,他比任何人能发明出来的机器都要强。 莱因哈特曾经说:“这个人什么都是正确的,但为什么总是让人提不起好感呢?”因为奥贝斯坦人性化的表现太淡,而且他代表了罗严克拉姆王朝的阴暗面。革命,治国只靠光明正大是不可能的,有时为了不必要的牺牲,间谍,阴谋是必须的,但只要用于正当方面,又可以称之为计谋,什么是光明正大?什么是阴谋,立场不同,定位也不同。不过不管是光明正大还是阴谋都会有一般性的认识,超出了这个一般性的认识,往往就不容易作出公平的判断了。我们都无法原谅因为奥贝斯坦而使威斯塔朗特星球数百万居民全灭,但我们又不能否认由于威斯塔朗事件使得战争迅速结束,避免了比威斯塔朗星球居民人数更多更多的士兵和平民的死亡,加速了罗严克拉姆王朝的诞生,加速了人民幸福的到来。可我们无法因此而感激奥贝斯坦,甚至不能对他说一个“对”字。因为我们的本性良知告诉我们一个标榜正义的存在是绝对不能容许对大屠杀袖手旁观甚至还要利用的,这时我们是站在人性与良知的角度上。而当米达麦亚遵从奥贝斯坦的指示冲入立典拉德公爵宅第把无辜的老人拘捕时,我们赞扬的是米达麦亚的行动迅捷,并没有去指责他的行为不当,就是是,也顺理成章地把阴谋的责任推到奥贝斯坦身上。“米达麦亚是奉命行事!”所以米达麦亚仍然是个光明正大的人,这时我们是站在欣赏良将的角度上。为什么人们在看待事物时会不自觉地变换角度?我不知道,恐怕也没有人能回答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吧。可奥贝斯坦大人不受人欢迎的原因可能就出在每当人们看奥贝斯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就站在了不利于他的角度上吧。不过,亦或许这是奥贝斯坦的希望也说不定。 奥贝斯坦对罗严克拉姆王朝的忠诚心是绝对毋庸质疑的,他想排除一切现在的,未来的,甚至只是推理上可能性的不利于罗严克拉姆王朝的障碍。一位帝国上将上将(可能是缪拉)的发牢骚的话:“似乎在他(奥贝斯坦)看来,除了他以外,所有的一级上将都是叛乱者的后备军。”很好地说明了奥贝斯坦的这种心理。他效忠的是清正廉洁的罗严克拉姆王朝,而不仅仅是莱因哈特个人,为了新王朝,他甚至连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本人也要利用。是否能说他是为了民众呢?因为奥贝斯坦所有行为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帝国的人民大众,但人民可能不会认同吧,他们会说这是奥贝斯坦为了私人的荣誉和利益。对于奥贝斯坦的忠诚心,也不是绝对没有异议。如果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只是个一般杰出的将才,奥贝斯坦可能就不会那么忠心了,他和罗严塔尔一样,都是那类只有在主君不断地表现出超出所有人的才华和能力才会追随的人,而莱因哈特正好是这样的人,所以奥贝斯坦是毋庸置疑的忠臣。不过奥贝斯坦 和罗严塔尔又不同,有的是冷静,没有的是矜持。 奥贝斯坦的才华,是不是无人可以取代?假如没有奥贝斯坦,吉尔菲艾斯是不是可以助莱因哈特完成霸业?这些都是未知数,历史就是这样发生了,所以没有假如。但奥贝斯坦的才华本身并不是万灵丹药,正相反,如果没有聪明的用药者的甄别,控制和指点,只会是一剂剂凶猛的毒药。奥贝斯坦提过许许多多的进言,也暗示过很多心意,但不是所有的进言和心意莱因哈特都采纳和接受的,他采纳了绝大部分,并因此获得了成功,因此奥贝斯坦的功绩才形成。但是没有采纳的进言和不接受的心意似乎也并没有带来什么损失,甚至不少由事后看来,如果当时采纳或接受了恐怕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关于幼帝被拐,不牵涉防卫司令克斯拉一事。奥贝斯坦是个谋士,但是军事实战却绝对不如莱因哈特和众将官,因此在战场上,莱因哈特只能是自己的参谋,当然如果吉尔菲艾斯没死的话,战场上会是莱因哈特的参谋,不过他死后说什么都没用了。战场以外是奥贝斯坦活动的空间,在那里他有绝对的才华和主君保证的绝对的自由可以行驶,但是他也有把事情办砸的时候,虽然并不能明显地看出来是他的责任,比如说他对雷内肯普下达的暗示。他对几乎所有的人持怀疑态度,恐怕就会使许多虽算不上是绝对的贤才,但也是不错的帮手的人对莱因哈特敬而远之,后来帝国上将不断阵亡,莱因哈特却不能马上找到足够的补充人员,不能不说和奥贝斯坦一点关系也没有。对建国功臣的怀疑态度和手段如果不加以限制的话,恐怕就会被逼出真正的造反,幸亏莱因哈特的将帅们有足够的定力,莱因哈特有足够的主君魅力。即使是这样,罗严塔尔元帅叛乱事件也不能不说是他纵容朗古的结果。所以,“奥贝斯坦是一剂毒药,之所以没有毒倒一片,是用毒者的智慧。”这种说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关于奥贝斯坦是不通人情的冷血动物这一说法我不能苟同,我认为非但如此,而且应该是比其他人更通世故人情,他对个中人的心理了如指掌到了能够自由制约的地步,这是他谋略成功的前提。他对人内心的感触清清楚楚绝对可以达到感同身受的地步,只是这种感同身受并不是为了同情,理解,帮助他人个人,而是用来利用此人为历史创造更大的辉煌,所以不需要表现和让他人理解。他对副官“为什么米达麦亚元帅宁可自己讨伐最挚爱的密友,也不让皇帝带兵?”疑问的回答让我惊讶于他思维的缜密和感觉的敏锐,似乎在一瞬间理解了他。只不过就只有这一次,此前此后奥贝斯坦再也没有表现出他感情丰富敏锐的一面。还有一个在动画里有,在书中无法表现的瞬间情节,当暗杀的手提加农炮枪口射向莱因哈特的瞬间,奥贝斯坦迈步挡在了莱因哈特前面……所以说,假如吉尔菲艾斯没有能阻挡暗杀者的枪口,死在其下的也不会是莱因哈特,而会是奥贝斯坦。如果奥贝斯坦纯粹是为了自己有洁癖的荣誉的话,是不会那样做的。当他向莱因哈特进言纳妃的时候的回答:“奥贝斯坦家即使绝后,这世上的人也不会有任何惋惜,但是罗严克拉姆王朝不一样。王朝如果能为世人带来公正与安定,那么人民为了能够有皇帝的血统来保障该王朝的存续,当然会祝福陛下的成婚及皇嗣的诞生。。”这虽然是为了向皇帝提醒外戚专权的可能后果,并不是自怨自艾的意思,但让关注奥贝斯坦的人看来却有一种深深的悲哀,尤其是第一句。即使不知道奥贝斯坦其人,听了这样的话,内心也不会无动于衷吧。最后,奥贝斯坦死于地球教的炸弹之下,邻近皇帝的死亡,奥贝斯坦的死丝毫没有引起众人的感想,使得在电视机前的我一阵悲哀。奥贝斯坦曾经说是他把陛下的房间透漏给地球教,好借垂死的皇帝来彻底铲除地球教,铲除罗严克拉姆王朝的后患。但其实他给地球教透漏的是自己的房间,他早已做好了打算,写好了遗书,带走了罗严克拉姆王朝的最后隐患。书中说了解他的人对于这究竟是计划之内的殉死,亦或是计算的错误分成了两派 ,而且任何一方 对自己的主张都没有完全的自信。可我还是认为这是计划之内的殉死,如果是计划之外的话,不可能有遗书,并且记的是安排好的事物,如果真的要为罗严克拉姆王朝的话,他必须再贡献几年,他会注意自己的安全,因为此时这是很重要的,不可能被忽略。我结合前面几点,认为这是奥贝斯坦的感情因素,奥贝斯坦对于皇帝莱因哈特还是有着很深的感情,无亲无故无朋无友的奥贝斯坦,莱因哈特的知遇之恩就是全部,即使再理智,他始终是个人,“没有莱因哈特的世界想必非常寂寞吧”不知奥贝斯坦是否这样想呢?如果纯粹为了罗严克拉姆王朝,他应该再活几年,看到新王朝的巩固再去不迟,可他却选择了早皇帝几刻钟而死,与皇帝一起长眠地下。亦或许奥贝斯坦并没有这么浪漫,他要消除所有可能造成新的罗严克拉姆王朝的不稳定因素,包括他自己……面对莱因哈特的询问:“我没有看到军务尚书,奥贝斯坦在哪里?”皇妃回答:“军务尚书因为有重要的事情不得不先离开,陛下。”“啊 ,是吗?那个人所做的事一向都有最正当的理由哪。”也许,莱因哈特想在临终前给奥贝斯坦一些嘱托,可是全成了泡影,皇帝心中未免遗憾吧。可是当他的灵魂飘向天堂的时候,看见已经站在门口的奥贝斯坦,会有何感想呢?或许会说:“看来,到哪里也逃不出你的魔掌。”吧。 对于奥贝斯坦,我始终是尊敬的,带着惋惜,爱怜的心情,我尊称他为奥贝斯坦元帅,军务尚书阁下。他是一个忠实于未来,为了美好未来而牺牲的人,是我心中永远的灰色的——雕像…… 转载后记:历来写奥贝斯坦的文章甚多,内容大抵集中在几个焦点问题上,这篇《灰色雕像》也不例外。本文的特色在于围绕几种有关奥贝斯坦的比喻:雕像,机器,毒药。。。。。。展开的伸述,使人很容易把握其基本论点---- ”一个不属于光芒四射的荣耀,也不属于黑色的羽翼,却是属于不显不没,纯粹的理想在现实中运筹帷幄,格调灰暗却散发出钻石光芒的影像。” “与其说他是个人,还不如说他是个无比正确的机器,不过这个说法似乎也不恰当,机器不会象他那样在有限的空间内就可以对那么多模糊不清的因素进行正确把握,同时进行正确决策,他比任何人能发明出来的机器都要强。 ” “奥贝斯坦是一剂毒药,之所以没有毒倒一片,是用毒者的智慧。” |
| 浏览:657 |
|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