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黄金狮子旗传说
43690号馆文选__狮子之泉七元帅

《邀约》后记2 关于人物及心理的一些说明

shshd(feifei)

  
  
  问:如果说一之精华在于科库兰,二之精华在于莱茵哈特,那么文章最突现其缪拉主题的地方——就应该是在科库兰的复杂心境和莱茵哈特的矜持之间,缪拉是如何斡旋和处理的。毕竟,不承诺向皇帝效忠,不是一个可以“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高潮,也不是一个可以“说说而已”的问题。相比于科库兰是不是同意缪拉的邀约,我想,更大的悬念是莱茵哈特究竟对科库兰是怎么想的?究竟是缪拉真的劝服了科库兰和莱,还是科库兰和莱两人为了报恩,分别进行了妥协和让步?如果是前者,我个人以为,文章的三、四并没有能够达到效果;如果是后者,恐怖啊,隐患隐患,我倒有兴趣知道军务尚书怎么办,莱身后怎么办,其他将官怎么办?(by 冰蓝的凝视)
  
  答:
  
  首先回答冰蓝的问题,当然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如果科库兰仅仅是为了报恩,他在第一天缪拉向他作出许诺的时候就已经答应缪拉了,至于莱因哈特,怎么说也不象个为了“报恩”而让步妥协的人呐,要不然罗严塔尔那一回就不会一口拒绝缪拉的求情了,而他对科库兰,就如文中所说,虽然承认其间接救了自己,不过并不领那个情。(当中对缪拉那句词锋逼人的诘问,恰恰表明如果他不想让步就算被人说忘恩负义也不会让步的矜持) 另外,缪拉在对人情的周旋和世故的洞悉方面不及科库兰,也不及莱因哈特,因此我以为靠“周旋”的话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一开始就把“勇气与真诚”定位为缪拉打动两个人的主要因素,而道理上的周旋则处于补充地位----虽然是必要的补充。(真诚----如缪拉设身处地为科库兰设想的一切,既考虑到他的自尊,又照顾到他的立场,又如他对主君的坦诚----在得到莱因哈特同意前,绝不先向别人做任何暗示,以及之后坦然回答莱因哈特的问题;勇气----科库兰自己也有意争取缪拉的友谊,但是他没有勇气去开口,而缪拉面对莱因哈特时的勇气更不必多言了) 特别指出的是,“勇气与真诚”这两样东西并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甚至是很无力的,但是,在莱因哈特与科库兰这两个特定对象面前,却是可以引起强大共鸣的。
  
  在我的构想中,全文的矛盾焦点在第一部份,即科库兰坚持的立场,而冲突的高潮则是第二部份,也就是缪拉和莱因哈特的对话,(这两部份的笔墨超过2/3),至于三四部份,因为时间点上有所不同而分开编号,连载时出于悬念考虑也是分开来发的,但实际上是共同组成“结尾‘部份。所以如果第一次看全文时三四中间有割断的话,很容易误将“三”和“二”并入“高潮”部份,比如本文在搜狐连载时,就有网友看完了“三”发牢骚,说科库兰也未免太得寸进尺了,在舰队连载时,心平气和也以为科库兰的第二次转移话题是不置可否,而事实上,中第三部份看起来似乎仍在将高潮和矛盾往上推,实际上却已经全面进入收尾了。
  
  我对科库兰的心理设想是, 科库兰并非一个顽固不知变通的人,在同盟政府已经灭亡之后,无论是从自身的抱负来说,还是从对缪拉的感激和欣赏来说,缪拉的邀约对他而言都是有诱惑力的,即使缪拉真的只是出于报恩和同情的心理提出的邀约,也不足以导致科库兰的拒绝----盖科库兰虽然是有自尊心的人,但为人处事有很大柔韧性。,在他而言,唯一的,却也是最重大的阻碍,就在于向皇帝效忠这一点上的不可让步。所以,在第一天谈话最后,缪拉表现出对他的想法不仅理解而且认可的态度时,他实际上就已经基本上决定了。是,这毕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他需要一定点时间来考虑,尤其是需要独自静下来考虑----这就是他第一天对缪拉表现得态度暧昧的原因。在第二天和缪拉对话时,科库兰心理是已经有肯定的答案了。借用莱因哈特的一句话,以上三点并不是科库兰决定接受邀约的全部原因,但是也已经足够了。所以第二天的对话,在科库兰而言用意并不是为了谈条件,而是想更多地了解缪拉这个人---- 事实上,科库兰在第一天对话结束时其实已经9成确定缪拉就是把他救出来的人了,而且他也猜到了缪拉不愿意给他增加压力所以瞒着他,这也成为科库兰对缪拉不仅更欣赏,而且产生更深共鸣的导因,或者说,是促成他决定协助缪拉的“三个必要”以外的一个原因。于是,他想更多地了解缪拉这个人,以及他对于自己的态度,或者可以这么说,第一天的谈话是决定是否出任缪拉的幕僚,第二天的谈话则决定是否想和缪拉成为朋友(科库兰在这方面顾虑不亚于缪拉,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处在受恩的立场上,而害怕伤害对方自尊心的胜利方与小心维护着自己自尊心的失利方有着相反却又相似的脆弱。所有说,写科库兰的试探,其实是为了写他眼里的缪拉)。而第二天最后仍然态度暧昧的理由却只有一个----为了“逼”缪拉承认为他所做的一切。
  
  我借莱因哈特的口说出这样一句话:如果三天时间还不能做决定,那就未免太勉强了。我确实是这样认为的。影响科库兰的决定的因素中,并没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归根到底也无非就是皇帝是否可以接受他的条件,缪拉是否值得他辅佐,帝国政府是否值得信赖,以及道义方面是否能接受为新政权效力。既然没有不明朗因素,那么三天考虑应该够了,对于科库兰这种相当有决断力的人来说,一天就够了。所以真正需要解决矛盾的人并不是科库兰,而是站在中间的缪拉以及另一方的莱因哈特。
  
  再看莱因哈特的心理,我认为莱因哈特心里“报恩”这种情结是很弱的,真正促成他接受缪拉的请求的原因有两天,一是对科库兰此人的欣赏,二是对缪拉的看重外加君臣之情。
  
  不如换个角度看,使莱因哈特不容易答应这两点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是体制上的问题。我觉得“体制阻碍”在莱心里超越起来其实不是很困难的。莱对于专制体制本身就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从他对罗严塔尔说的那番挑衅的话就可以看出,“绝对的忠诚”“血缘继承”对莱而言本来就是被动遵守的游戏规则。(他对罗严塔尔的背叛反应极大不是因为背叛本身,而是背叛的人是他非常信赖而且作为最初战友之一的罗严塔尔) 因此,当游戏规则出现漏洞(比如科库兰的问题)时,莱因哈特也不会介意去利用。科库兰的情形和罗严塔尔叛乱的情形不同----罗严塔尔叛乱的时候,莱因哈特也考虑过无条件赦免罗严塔尔,让他再回到自己身边来的可能性。但是他不得不否决这种念头,因为如果开了这样的先例,那么专制体制赖以稳固的根基就会被动摇,那不是他和罗严塔尔两个人之间的问题,他不能只凭自己的喜恶做决定。一言蔽之,那是公开破坏游戏规则。然而对科库兰的让步是秘密的,个别的,影响力不可与罗严塔尔或杨威利等人的情况比。连罗严塔尔那种明摆着不可能无条件让步的事,莱因哈特都产生过让步那样的想法,可见其内心对“体制”的不甚以为然,因而在不公然破坏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利用规则的漏洞作出让步对莱因哈特而言并不是特别大的困难。莱真正要克服的不是规则障碍,而是心理障碍----
  
  第二,自尊心问题。我认为这个阻碍远远大于“体制问题”。所以我把重点放在突破自尊心阻碍而不是体制阻碍方面。
  
  真正不易突破的是莱的自尊心问题,也就是说,自己身为一个主君,难道缺乏让真正的人材向自己宣誓忠诚的魅力和器量吗?在杨威利的问题上,在罗严塔尔的问题上,这一点都表现得非常突出。所以缪拉和莱因哈特的矛盾表面是在体制上,事实上确实莱因哈特的自尊是否可以认可自己得接受一个拒绝效忠的人的问题,或者说,主要的不是体制,而是他的自尊是否允许他去钻规则的漏洞的问题。莱因哈特的冷峻,对缪拉的质问,甚至之后的联想,其实都是围绕着自尊心展开的。即,莱因哈特在对人材的欣赏上及对缪拉本人的爱重上并不是不愿意成全缪拉,体制上虽然小有障碍,但实际是无碍大局的,只是需要给他一些理由,让他的自尊心和骄傲得到充分安抚和补偿:
  
  1 缪拉的解释,使莱因哈特认同,接受这一条件虽然做了一个形式上的让步,但实质性让步的幅度并不大,至少并不大于已经对同盟旧官员作出过的让步(对同盟旧官员是明知道他们三心二意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科库兰是虽然没有宣誓但知道他不会三心二意)因此,这样做在形式上虽然是让步,在实质上却是器量的体现。
  
  2 受到比克古之死的震撼,又经历过“回廊战役”后的思考的莱因哈特,从感情和自尊心上已经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别人拒绝自己了。套用尤利安的话,莱因哈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除他本人身为主君的器量与魅力之外,另有一种值得让杨威利,比克古这样的伟大敌手为之鞠躬尽瘁的东西存在于宇宙。因此,科库兰的拒绝在这个时候已经属于莱因哈特的自尊可以容许的范畴内了。---- 诚然,罗严塔尔的叛变还是会对莱因哈特身为主君的自信及自尊造成打击,即“难道他就这么讨厌向我下跪吗”,不过原著也说了,莱对杨的拒绝并没有相同的不平。因为罗严塔尔曾经向莱宣誓效忠并接受了他的俸禄所以才会如此,然而科库兰并不是这种情形。所以,文中安排莱因哈特的思绪会突然飞到杨的身上,是因为这样的联想安抚了他的自尊和自信的,即并不是因为自己作为主君的不够出色才导致科库兰的拒绝,而是因为有另外一种可以令象杨那样的伟大敌手为之鞠躬尽瘁的信仰拉住了科库兰。
  
  3 因为缪拉救过自己两次,而自己上次还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科库兰也算救过自己,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自己和帝国的今天----虽然莱因哈特的“报恩情结”很弱,但是这样的理由使他的自尊心比较容易接受让步。
  
  以上谈的是莱因哈特超越心理特别是自尊心阻碍的情况,这小说中他和缪拉的对话前半段基本上就是围绕此三点展开的。
  
  这些都是克服阻力的方面,另外还有推动力的方面,除对科库兰本人的欣赏外,主要还有对缪拉的勇气的欣赏与认同,和与缪拉之间的君臣情义。
  
  《后记》中谈到了缪拉在“要塞对要塞”后请罪时的勇气给莱因哈特以极大震撼力,乃至莱因哈特后来把它和尤利安冲入伯伦希尔的表现相提并论。换言之,既然莱因哈特认可尤利安的勇气使他有资格和自己对等谈条件,那么对缪拉的勇气也就有同样高的评价。虽然不会轻易表现出来,但我相信莱因哈特内心是认可缪拉具有某种他谈条件的资格的,这种认同不是作为自己的臣子,而是作为一个有着令他起敬的勇气的人。也就是说,不是因为面前的人是他的救命恩人或者重臣,而是因为这个人是缪拉,是一个他欣赏,珍视,也乐于成全其非凡勇气的人。
  
  另一方面,我以为在吉尔菲艾斯死后,缪拉是除米达麦亚以外和莱因哈特关系最亲近的提督(相比之下,克斯拉与莱因哈特相互间的默契了解高于缪拉,但也因此不够单纯明快,而莱因哈特与罗严塔尔的关系则一直带有微妙的紧张感),象是在派人吊唁杨威利的时候,任命缪拉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事后成为唯一分享了缪拉在伊谢尔伦的经历的人(缪拉对皇帝以外的人只说了句“杨的未亡人是美人”,而对皇帝说了些什么,无人知道,因此成为少数和皇帝共有秘密的人),又象是前往新领土视察时指定缪拉随行。。。。。。另一方面,缪拉也是除米达麦亚外另一位对莱因哈特产生同情之心的人。凡此种种,我觉得都表示缪拉是比较靠近皇帝精神层面提督之一。再加上两次舍身相救,莱因哈特对缪拉除了信赖倚重外,应该还是有其他感情的。所以,当从来不居功,从来不曾为自己要求些什么的缪拉第一次这样跪在他的面前请求他的时候,他在感情上也是倾向于成全缪拉的----如果在体制和自尊两方面的阻碍可能克服的话。
  
  补充一点,对于缪拉为什么非要收揽科库兰不可的理由,在第二部份他与莱因哈特的对话中没有并说,但是,这段对白在后来第三部份缪拉和科库兰的对话中可以找到线索,也就是缪拉关于渴望得到科库兰的友谊,以及在这方面的立场之困的内容。(缪拉对科库兰绝不只是感恩和歉疚,而是有精神上的共鸣)虽然缪拉在莱因哈特面前的表白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内容也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是精神上是一致的。莱因哈特自己也拥有过那种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的友谊,但是却以遗憾收场,曾经认为自己可以为对方付出一切,最后才恍然觉得一直是对方在付出,而想要回头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缪拉想要克服种种困难抓住一段友谊的坚定心意也打动了莱因哈特,这种心意加上缪拉的勇气,同时成为莱因哈特想成全他的理由。“我很想给那些为我着想的人们幸福。。。。。。”虽然莱因哈特只对艾密尔一个人说过这样的话,但我相信,那其中也包括缪拉。
  
  纵上所述,第一部份是揭示矛盾,第二部份是矛盾的爆发和解决,第三部份则是承上启下,一方面对第二部份加以补充,一方面为第四部份的结局做铺垫。从心理脉络讲,科库兰在第一部份基本上决定接受缪拉工作上的邀约,而第三部份决定接受缪拉在友情方面的邀约,莱因哈特则是在第二部份解决了心理的障碍(主要是自尊心方面的障碍),而对他成全缪拉的心意的一部份是分在第三部份交代的(当缪拉睁开眼睛,毅然决然地回答科库兰的问题时,也同时提醒读者回想此前缪拉回答莱因哈特相同的问题时的心情,以及莱因哈特听到这一回答时的心情)。第四部份其实已经不属于矛盾发展的范畴,而是把前面埋伏下的线索做一个收拢,把矛盾的终点展示出来而已。
  
  就我自己而言,私心相对更偏爱的是缪拉和莱因哈特之间的互动,原则与感情的胶着,勇气与自尊的对话,以忠诚和恩义的方式上演,骨子里却含着超越于那之上的精神交流,虽然,双方碍于各自的立场,都在小心收敛着言行,但有一种超越立场的情感,尽管细小而微妙,却若隐若现。这种不单纯的情感定位,从缪拉喊的那一声“吾皇”中便依稀可寻了。
  
  我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有三,一是突出缪拉这个人物的某些特质,二是补齐缪拉和科库兰的有传奇色彩的友谊,二是寻找“好不容易获得皇帝的许可”背后的故事。其中缪拉当然是全文主角,但莱因哈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非科库兰可比,我对这对君臣间关系的兴趣也更大,所以“二”在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反而成为了借以展现“三”的舞台背景了,而缪拉与科库兰最后的握手,也因为背后有莱因哈特的成全,而或多或少带了一点超越于他们兩人间友谊的更广泛的意义在内。
  
  原则问题当然是莱因哈特必须考虑的,但却不是本文的重点,因为莱因哈特可以作出让步就说明原则是有变通的余地,但不是对象是谁都可能变通。这个“原则以外”的理由,我的定位是首先是因为向他提出请求的人是缪拉,而且是以缪拉这样的方式争取的,其次才因为那个人是科库兰。从人物刻划方面来说本文只有两位主角,第一主角是缪拉,第二主角是莱因哈特,虽然写了许多科库兰的“斗争”,但倒回去看他真正的“斗争”其实没什么,就只是“不向皇帝宣誓效忠”这一条能否免除的问题,而缪拉在最开始就早已设想到了。本质上说多是借科库兰的角度看缪拉(可试着以假定科库兰一开始就猜到缪拉为他做的一切,在第一天缪拉提出重大让步后就已经有意接受的角度再看一次两个人的对话),或者借缪拉争取他的过程从侧面表现莱因哈特。(比如轻易答应科库不让他与伊谢尔伦要塞为敌,其实是相信自己的想法与主君是有共鸣的)。而对科库兰本身的表现,与文中再三被想起和提起的杨威利一样,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群像的代表。
  
  最后想再谈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其实我很早就有意写缪拉和科库兰之间的这段故事了,一方面是缪拉的有情有义,契而不舍,一方面是科库兰的无悔坦然与坚持原则,而连接它们的就是“好不容易求得皇帝的许可”这一条线。但是,总觉得只凭一根直线是支撑不起情节的,还需要一个支点。直到不久前重看动画,莱因哈特在尤利安昏倒后对缪拉说,“来到朕的面前之后昏倒的人,他是第二个啊”的时候,突然觉得找到了,当时几乎狂喊起来,就是这个呀!缪拉那种在莱因哈特眼中有和尤利安相同高的评价的勇气,可以作为莱因哈特超越自尊而向缪拉让步的主观理由 (莱对缪拉的让步相比对尤利安的让步实在太微不足道了,而我坚决认为莱主要是为缪拉而不是科库兰破例的),再加上合理的说服,爱重人材的器量,对杨和比克古等人精神的认同,对艾密尔吐露的内心柔软的一面。。。。。。然后,终于可以做全盘构思了。其实我也可以虚构一些戏剧化的情节达到“自圆其说”的目的,但《邀约》的定位不是独立的创作,而是依附原著的诠释,如果我的虚构太过戏剧化,会使人读起来觉得是独立的故事而不是一种补充了。所以我尽最大可能把虚构中重点的部份都着落在原著已有线索上,而且在后记中会对这种依据加以说明。也许这只是我的一种胆小,因为我很害怕被人说我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物身上,然后随自己的意将其合理化。。。。。。因此,戏剧性方面往往表现得很保守,总希望尽量去找能够合理解决矛盾的直接途径,而不会刻意节外生枝,去把它复杂化,如果这方面让大家不满意,也只好在此致歉,请多多包涵了。(鞠躬。。。)
  
  
  
 浏览:60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12/10 19:46:3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shshd(feifei)读书音乐:献给黄金狮子旗的乐与歌 下篇(II)希尔德章(收藏于2007/7/25 4:35:18
天华幽草“最后的英雄”后记 阅读杂感(收藏于2007/5/9 10:37:53
幽浮二号“最后的英雄”后记 读感(收藏于2007/5/9 10:10:16
天华幽草“最后的英雄”后记 读感(收藏于2007/5/9 10:03:58
shshd(feifei)“最后的英雄”后记 (六)~(十)(收藏于2007/5/9 9:50:36
shshd(feifei)“最后的英雄”后记 (一)~(五)(收藏于2007/5/9 9:49:00
shshd(feifei)八月 番外(for毕典菲尔特)(收藏于2007/5/9 9:28:55
shshd(feifei)八月 网友回复(收藏于2007/5/9 9:15:45
shshd(feifei)八月(for莱因哈特/狮子之泉七元帅)(收藏于2007/5/9 9:13:42
shshd(feifei)庆典之前——“祭之殇”短篇系列(收藏于2007/5/9 8:54:3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shshd(feifei)等关于莱因哈特与希尔德爱情的一些看法(访问5951次)
风华安妮罗杰、佛瑞德里希四世的感情和心态杂谈(访问5157次)
冰蓝的凝视凝视银英人物之 再写罗严塔尔(访问4150次)
shshd(feifei)关于莱因哈特,齐格飞,杨威利的几个话题(访问4038次)
shshd(feifei)八月(for莱因哈特/狮子之泉七元帅)(访问4037次)
如意爱是一种信仰(访问4030次)
卡通空间伊谢尔伦要塞集体讨论:是否莱茵哈特在战场上就一定会输给杨威利(访问3969次)
落英玉坠(访问3834次)
shshd(feifei)读书音乐:献给黄金狮子旗的乐与歌 上篇(VI)无休止的安魂曲(访问3332次)
shshd(feifei)读书音乐:献给黄金狮子旗的乐与歌 上篇(II)黄金狮子旗下(访问326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4/3/23 9:46:19
熊仔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7/28 1:04:50
西瓜不甜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7/1 14:32:0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0/30 22:44:22
mintcat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0/9 21:55:1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