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青少年几乎无人知道林纾,五六十年代的也许会有少数对御用文人们写林纾的不实之词有点印象,看林译小说受其影响走上文学道路的一代均已作古,在那只能有一种思维、只能用一种观点、一种声音说话的年代林纾被封杀了近一个世纪。就是在那样的年代里,话剧“黑奴恨”和歌剧“茶花女”首演的节目单上隽秀的字体分别写着本剧源于林纾《黑奴吁天录》,《巴黎茶花女遗事》之课本。吴含的历史小丛书称林纾为叫旦之鸡而受到批评,人民没有忘记林纾。
经历了风风雨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社会也在发展,至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人们的思维成熟了,打破了禁固,解放了思想,勇于独立思考了。人们开始反思那全面否定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西方民主科学但又有悖于民主科学精神的“文化运动”对中华文化的负面影响,自然地想到了林纾作为古文学家曾说过的“古文不当尽废应与白话文互相消长”的话,林纾没有说错却因此被御用文人们封杀了。人们开始用全新的理念了解和介绍林纾,重新出版他的诗文、译著,研究他的生平学术观点以及对中华与世界文化的贡献,开放了故居和纪念馆。150周年诞辰被誉为“译坛泰斗”,人民没有忘记林纾,并还他历史清白和公道。国人和后代以及世界人民都应该了解林纾,因为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西方文化传承的先驱,林武先生的名人网站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人们在缅怀和敬仰林纾对中华文化杰出贡献的同时最不会忘记的是他作为学者刚直不阿敢说真话勇于坚持真理的品格。人民对林纾的纪念是永恒的。 |
原文2004.6 发表于福海寿山纪念园 浏览:77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