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__葛洛永生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纪念葛洛同志

张健行

  
    一个月前我们去医院看望葛洛同志,他谈笑风生,精神很好。他听说我们1986年编辑出版的《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已在首届国家图书奖初评中入选,非常高兴。我刊顾问、原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鲁岩同志提出:以后有条件,把这套丛书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去,以弥补外面进来的多,向外面介绍自己不够的缺憾。葛洛同志马上赞成,并说等身体好些,帮助我们一起来做这项工作。我们走时葛老送我们到门口,我们见他精神这么好,都感到很欣慰。可谁想到,一个月后,《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正式获得首届国家图书奖,我们再次来到北京,葛老却已经走了。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走进葛老家,向葛老的夫人曹蓝同志表示慰问,并代表鲁老和杂志社的全体同志悼念葛老,在葛老的书房,抬头望见墙上葛老的照片及照片下的骨灰盒,不禁悲从中来,泪如雨下,从心底喊出:“葛老您为何走得这么急?老天你太不公!”
  
    我认识葛老,是在1984年,可在我的感觉中,好象我一直都认识他,他从来就是我的师长。
  
    那一年他从厦门来福州,初次见面,就对我们的工作表示热情的支持和关怀。
  
    1985年1月《中篇小说选刊》举行第一次授奖大会。葛老是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他代表中国作协,来参加大会。1988年6月葛老到杭州参加我们的评奖活动。1989年3月,举行第三次授奖大会,他又为我们请来了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唐达成同志,中国作协副主席陈荒煤同志。并且,他还非常热情地参加由我们“东方文学家、企业家联谊会”和“东方文学基金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葛老,他作为中国作协的领导,文学界、编辑界的前辈,对我们一个地方刊物给予这么大的帮助和支持,使我们十分感动。
  
    在我和葛老的接触中,有几件事是令我终身难忘的。
  
    我首先要提的是1986年初的一件事。那时,我的中篇小说《折射的信息》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长春电影制片厂约我去长春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在去长春途经北京时,我去看望葛老。他听说我的作品要改编成电影,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他把我介绍给他夫人后,又对他在场的孩子说:“这是你们的大姐。”我听了心头一热,眼睛顿时潮湿了。我走的时候,不管我怎么劝阻,他一定要把我送到楼下大门外。要知道,三月的北京,外面仍是天寒地冻,而他,那时也已经六十多岁了。我拦不住他,只好怀着不安的心情由他老人家送到门外。告别时,我为他送我出大门,再次表示不安,他却有些不高兴了,“你从福建那么远来看我,我不过送送你,你不要那么客气。”他把我这个晚辈,放在了和他平等的位置上,而且,完全出自真诚,我从中感觉到了一种人格的高尚。我知道,这时我说什么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我对他的尊敬,于是,只对他道了声:“葛老,请多保重!”便转身走了。
  
    再一件事,发生在1988年初夏。当时,我们请了评奖委员会的评委们到杭州评第三届的获奖作品。在杭州评完奖后,评委们又参加了我们在上海组织的一些和企业界的联谊活动。记得一天中午刚吃完饭,宾馆餐厅的一位年轻的男领班,听说冯牧、葛洛同志都来了,便拿了一本当期的《中篇小说选刊》要我带他去请冯牧、葛洛同志签名。待我转达了这位文学爱好者的愿望后,冯老和葛老欣然在刊物上签了名。谁知这位年轻人转过身,要我也签个名。冯老、葛老都是前辈、师长,我不敢把自己的名字和他们签在一起,就婉言谢绝了他的要求。葛老听到了,很严肃地对我说:“健行,你怎么可以拒绝人家?”我解释道:“葛老,我是觉得……我和您和冯老的名字签一块儿,不合适。”“你怎么会这样想?”在人前他不便明显地批评我,但我从他的语气里,听出了他的恼火。我赶紧在两位前辈的名字后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直到现在,想起这件事,我还会为自己的小心眼儿感到难为情。
  
    最后要说的,是1986年编辑出版《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这件事。那时,我刚担任海峡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职务,鲁岩同志向我们提议,出版一套能代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学水平的有价值的丛书。我们觉得鲁老的想法很新、很好,而且,可以利用《中篇小说选刊》的良好基础,来出这套书。我们把这个想法在电话里向葛老作了汇报。葛老听后马上肯定了这个设想,认为这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并提出,为了出好这套书,必须组织一个高水平、有权威的编委会。当时,我们就请他帮助组织一个编委会。不久,他就告诉我们请了冯牧、江晓天、朱寨、顾骧、谢永旺、鲍昌等同志做这套丛书的编委,由冯牧同志任主编,我们听后非常高兴。7月22日,在葛老的安排下,我们在北京召开了这套丛书的第一次编委会。会议由主编冯牧同志主持,编委们就如何出好这套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决定给这套丛书命名为《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大家一致表示,在选作者、选作品上,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这套丛书能真正代表这一时期中篇小说创作的水平。会后,我们把这套丛书的选题向总社党组报告并获同意,于是,由我和章世添同志任责编,开始了紧张的编辑工作。当年十月底,这套丛书面世了,上海、北京的首发式相当成功,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轰动。读者冒着隆冬严寒排长队购买这套书,书店的同志告诉我们,这种现象还是难得一见的。
  
    1987年,在我们很困难的日子里,葛洛同志分清是非,坚持正义,坚持真理,毫不动摇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向社会呼吁,向省委写信,希望认真严肃处理好有关问题。葛老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我们深受感动,从中,也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葛老人品之高尚。
  
    在最近召开的编委会上,通过大家对葛老的怀念,我还听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其中几件,给我的印象很深。
  
    葛老在延安抢救运动中,受到了错误对待,但事后的几十年中,他从不向人提起;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发表了很有才华的作品,他还是最早写反映解放区生活作品的作家之一,但后来,他服从了党的需要,在编辑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人材;在工作中,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别人如果顶撞了他或者误解了他,他也从不计较,更不会报复对方、给小鞋穿;他爱养花,在他住的大楼里,有二十多户人家家里有他送的花。大家说,他之所以能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宽厚大度,是因为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文学。
  
    我在翻阅打给葛老夫人曹蓝同志的唁电时,有一封唁电深深打动了我。这封唁电是葛老的儿女亲家曲波从国外打来的,意思是说葛老的一生为祖国、为人民、为妻子儿女、为幼小的孙儿孙女,历尽辛劳。我想,一个没有高尚人格的人,他的心里不可能有如此深厚、宽广的爱。
  
    葛老的女儿葛小夏告诉我,葛老走的时候没有痛苦,很安祥。老天总算有灵,给好人一个善终,给我们活着的人一个安慰。
  
    我不知道葛老信不信神,但我愿他升天后成为神,多多佑护他所钟爱的人民,他所钟爱的文学!
  
    作为我们活着的人,我想,我们好好学习葛老的人品,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我相信,葛老的在天之灵知道他所关心的《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荣获国家首届图书奖,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不信,你抬头看,蓝天上,葛老不正在对着我们微笑吗?
  
  
  
原文 发表于《中篇小说选刊》1994年第2期  浏览:183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4/28 0:48:4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小夏最后的日子 —— 怀念父亲葛洛(下)(收藏于2004/4/29 20:05:56
小夏最后的日子 —— 怀念父亲葛洛(上)(收藏于2004/4/29 20:00:36
胡士华难忘葛洛(收藏于2004/4/28 20:23:10
姬业成悼葛洛(收藏于2004/4/28 19:29:01
张健行纪念葛洛同志(收藏于2004/4/28 0:48:41
韩 黎哭葛洛(收藏于2004/4/24 18:51:47
黄 飞衷肠哀哀悼葛洛(收藏于2004/4/24 17:47:41
王真光葛洛同志,你走好……(收藏于2004/4/24 16:41:55
高洪波葛洛先生二三事(收藏于2004/4/24 11:40:22
江曾培长松自是拔俗姿——悼葛洛同志(收藏于2004/4/23 21:35:0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臧克家生死道情——痛悼老友葛洛同志(访问2729次)
李清泉心灵的回声——追念葛洛(访问2565次)
韩作荣怀念葛洛先生(访问2074次)
曲 波澳洲遥祭洛兄(访问1860次)
张健行纪念葛洛同志(访问1839次)
江曾培长松自是拔俗姿——悼葛洛同志(访问1700次)
小夏最后的日子 —— 怀念父亲葛洛(下)(访问1679次)
韩 黎哭葛洛(访问1636次)
姬业成悼葛洛(访问1595次)
高洪波葛洛先生二三事(访问156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9/5 10:25:26
焦留政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5/7 10:34:24
焦留政小夏(评论于2010/5/5 23:08:37
焦留政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5/5 22:31:44
焦留政葛洛你好(评论于2010/5/5 22:20:4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