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走得这般突兀,噩耗传来,竟令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膜。 五年前,您和我们欢聚在西子湖畔,在天日昭昭的岳庙前,在疏影横斜的放鹤亭,曾留下帧帧合影。已过古稀之年的您,依然拥有军人的挺拔腰身,中年的爽朗笑话,和青年的机敏思辩。总之,给人留下仁者长寿的印象。苍天不公,为何使这棵常绿之树过早凋谢!当年西湖一别,竟成永诀! 在我心目中,总爱把您比喻为文坛上挺立的绿树。您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文学新人的成长,奉献出毕生心血,牺牲自己的文学创作才华,一再误过开放绚丽花朵的佳期,却无私地为文学跋涉者覆盖绿荫,给雏鸟稚嫩的翅膀提供憩息之地。 浙江的郑秉谦等同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作家,当他们谈到您,无不衷心流露出对良师益友的敬重之情。众口称道您对各地作家的挚诚关怀。 记得前些年每次去北京开会,您总要来住地看望我们,详细询问在杭州的陈学昭等老作家的健康状况,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您每次来杭州,都要于匆忙中挤出时间,要我陪同去看望延安时期的老友陈学昭大姐。一见面,便亲热地呼唤大姐,问寒问暖,情同手足。 我在浙江省文联、作协主持工作期间,您曾为湖畔诗社创始者汪静之老先生的申请入党、生活待遇、住房困难等等,多次亲自写信关注,提出具体建议,使我深深体味到,您为作家服务的拳拳之心。 您是一棵挺立的绿树,在时代风雨中,显示出刚正的品格。至今令我难忘的,是当我们工作遇到困顿,蒙受不公正对待时,您和张光年、冯牧、唐达成、鲍昌、束沛德等同志给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正是在您们的关怀下,鲍昌同志亲自南下,拜访省委负责同志,才促成浙江省作家协会的独立建制,为“文物之邦”的文坛开创较为宽松的环境。 您是一棵挺立的绿树,越过古稀之年,依然满腔热情地奉献给文学事业。就拿您担任《中篇小说选刊》名誉主编来说,您完全没有那种社会上习以为常的“有名无实”、“顾而不问”的心态,而是全身心地竭诚投入。《选刊》的每次重大活动,如评奖、授奖,“东方文学家、企业家联谊会”、“东方文学基金会”的活动,编辑出版《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等等,您都不辞辛劳地出主意、想办法、鼓干劲、拉人马,踏踏实实地具体运作。 在《中篇小说选刊》遇到不公正对待,处境极为困难的时刻,您是那样旗帜鲜明地分清是非,申张正义,和我们这些外地顾问、作家一道,给福建省委写信,反映真情,要求从爱护这家来之不易的刊物出发,正确处理出现的问题。 您是一棵挺拔的绿树。活着如此,生命转化后,依然是您的最终向往。我衷心赞赏您朴实无华的遗愿:身后不竖墓碑,不留墓志铭,不要虚浮的哀荣;只求默默拥抱生您养您的大地,把生命的余骸,转化成枝叶繁茂的绿树,在生生不已的大自然中,永远庇荫疲倦的劳作者,抚爱翅膀稚嫩的小鸟,慰藉脚步蹒跚的旅人。 您永远挺立在我们心中,永远挺立在我们身旁。 一九九四年四月于杭州塔影楼 |
浏览:113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