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葛洛同志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和文学部门组织领导工作。一生坦荡正直,建树良多。余与其相交十年,相知日深。熟料天不永年,遽尔谢世,夜深起坐,觉其音容笑貌,仍在眼前,而此生已不复有相见之期矣!念人海苍茫,知音难遇,不禁五内俱焚,且歌且哭,草成七绝六首,为葛洛同志送行。 其 一 谁道人生路尚遥,寒风一夜老松凋。 朝来冰雪敲窗急,想是辞行上九霄。① 注①:葛洛同志于1994年1月19日凌晨1时7分去世,两小时前余尚在医院探望,当时觉其斗志顽强,或能战胜病魔,不意变化莫测,一夜之间,一个神采奕奕,精神矍烁的作者,即已撒手尘寰,从此人天遥隔矣!是夜寒风萧瑟,冰冻雪封。命运无常,人生苦短,于此又是一例。 其 二 半是良朋半是师,十年文苑赖扶持。② 而今人去楼空在,泪湿衣衫不自知。 注②:闻葛洛之名久矣!由相识而同到全国作协机关工作,迄今已近十年。十年来,我俩相对而坐,亦友亦师。而今睹物思人,每不自觉泪湿衣衫。 其 三 濯足延河正少年,③西南走马遍山川。④ 横枪秉笔征尘里,烈火冶成一寸丹。 注③:葛洛于1938年夏由家乡河南汝阳奔赴延安,在“抗大”和“鲁艺”学习,时年18岁。 注④:解放战争期间,葛洛随刘、邓大军南下,历任中原野战军随军记者、西南军区文化部创作组长、重庆军管会文艺处长等职,足迹遍大西南。 其 四 卸去戎衣着布衣,衡文论墨费迟疑。 甘将汗血浇苗圃,喜看芳林发几枝。⑤ 注⑤:解放后,葛洛由部队转至地方,曾先后主持《诗刊》、《人民文学》及《小说选刊》等重要文学刊物的编辑工作,并连任三届全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扶持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为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 五 黑发稀疏白发增,不辞劳苦不辞贫。 一生淡泊灭它愿,只做新花养护人。 其 六 年年岁末水仙开,绿叶黄花细剪裁。 今夜漳州殊品到,清茶一盏待君来。⑥ 注⑥:葛洛笔耕之余,尤爱莳养水仙。每逢岁末,辄将亲手雕刻之水仙精品,分送给朋友们,且藉此相邀小聚,作一年一度之雅会。彼此把盏赏花,兴味盎然。今年葛洛逝世,适又有人送福建漳州水仙来,余不禁默然久之,恍恍若有所待。 1994年元月20日至26日匆草于北京 |
原文 发表于1994年2月26日《光明日报》 浏览:124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