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纾作为研究古文的学者在一个历史上全面废辍古文的革命运动中坦言了古文不当尽废,古文和白话文应相互消长的文学史观。后被实践和历史再一次检验了这一观点的真理性,林纾没有说错,古汉语不能废辍更在继承和发展之中。而林纾的文学史观被一些只为胜利者写史的小吏们意识形态化地将林纾打成对这场革命的反动,以“保守派”、“封建余孽”等称之。这一把学术观点的讨论意识形态化加以批判的“林纾现象”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频发的年代不乏其例。马寅初1954年提出人口问题和控制办法在鼓励生育的年代被视为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加以批判。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是中国研究摩尔根基因遗传理论的先驱在崇苏反美的政治环境中被批判为反对苏联巴甫洛夫学说的美帝走狗,吴晗的一出“海瑞罢官”历史剧被视为为某位被打倒的政治人物翻案从而捲入一场政治漩涡。这种意识形态化的思维心态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升华至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不容分说。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是科学,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探讨科学真理过程中的各种观点都是科学本身的一部分,将其无端或简单地以排它性的意识形态化的思维模式加以划分不但有悖于科学、民主精神更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今天我们祖国步入了全面改革开放,全面解放生产力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积淀和世界各国的科学文化积淀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林纾在文学和翻译上的造诣和贡献国内外学者均有共识。而历史上的“林纾现象”越发值得今人反思。历史不是写史人的游戏,历史是人民自己创造和书写的;对林纾的纪念是人民的纪念,人民是伟大的。 |
原文2004.3 发表于網上林紓先生紀念館 浏览:89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