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57号馆文选__汉史评论和feifei小说《大汉雄风》等 |
一般比较恩爱的夫妻,恐怕都有兴趣讨论一把谁先死谁后死的问题,通常都以患得患失起兴(生怕自己撒手人寰之后对方马上另抱琵琶,但又必须做出宽宏大量为对方着想的别扭姿态),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用海誓山盟煞尾(总结出你死了我也不活了我跟定了你我随你去之类的陈词滥调)。这种情况在琼瑶阿姨的故事里可以举出大量鲜活生动的例子,下至黎民百姓,上溯帝王之家,一个情字,万般痴缠。
纵观帝王之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各出奇招,其中又以汉武帝和李夫人、唐玄宗和杨贵妃为最具代表性的皇室模范老夫少妻,两位美丽年轻的太太,都不约而同死在了先生的前头,而她们的白发皇帝先生,却也出奇一致地选择了寂寞地耗尽天年。 去西安旅游,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一条曰东线:卖点是兵马俑华清池,兵马俑不必说,华清池既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洗澡池游乐场,更毗邻因安史之乱赐死杨贵妃的马嵬坡,——历史永远充满惊人的相似与悲喜交加;一条曰西线,对普通游客而言,相对遥远和“无趣”(属于基本没有破土开发,尚保持原貌的帝贵坟场),卖点是乾陵昭陵茂陵,后者茂陵埋葬着汉武帝,旁边小一点的陪葬墓英陵,墓主就是“北方有佳人”的宠妃李夫人。 虽然李夫人名气没有杨贵妃响,但我一直认为她可比杨贵妃幸福多了,她一生有两件幸事:一是生来有个好哥哥兼至TOP经纪人李延年,二是趁着帝国昌盛、老公大权在握的时候,抢着死在了汉武帝的前头,令他的下半生充满满了对爱情的追悔莫及:将自己的正牌皇后卫子夫都扔在一边,选择李夫人“以皇后礼待之”,厚葬于英陵。而杨贵妃相比就背多了,虽名列四大荚人中最具分量(重量)之首,却偏摊上一个不省事只误国,还跟自家姐妹牵三搭四的糊涂哥哥,一朝鱼阳鼙鼓动地来只能举家狼狈逃窜;杨贵妃的死是唐玄宗政治倒台的最明显标志,唐玄宗多爱她呀,但到那时候也啥用不顶,“君王掩面救不得”,令肥美人抛尸荒野。 李延年是个词曲唱三栖的宫廷歌手,但比他正行更拿手的,是他包装自己妹子的手段和头脑。一曲“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犹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强似三百万的地毯式推广,勾起了老年汉武帝想吃嫩草的决心,结果李夫人才得以由一个伴舞合唱的小角色,一步登上汉武帝的后宫主位,再一步迈入象征皇后地位的汉家英陵。后来汉武帝缅怀李夫人,还作了一首小诗:小时候,爱情是一间小小的金房子,我在外面,阿娇在里面/长大后,爱情是一场巫蛊之灾,我在这头,卫子夫在那头/后来啊,爱情是西风残照我家陵阙,我在茂陵,小李在英陵。后来这首诗体就被称为新乐府,被国舅爷李延年的徒子徒孙们深情吟咏,代代传唱。 清初诗坛领袖王士祯曾在马嵬坡题句曰:“巴山夜雨却归秦,金粟堆边草不春,一种倾城好颜色,茂陵终傍李夫人。”说的就是位于长安东西线上这两个美人陵寝的比较,想来如果的确有泉下感知这回事,杨贵妃绝对特别郁闷,而李夫人又可以自傲一把了。 附:李夫人 白居易 汉武帝,初丧李夫人。 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尽念不已,甘泉殿里令写真。 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 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链金炉焚。 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 既来何苦不须臾?缥缈悠扬还灭去。 去何速兮来何迟?是耶非耶两不知。 翠蛾仿佛平生貌,不似昭阳寝疾时。 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 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贵妃。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
原文2003年11月21日 发表于《青年时报-杭州杂志》 浏览:92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