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福海寿山纪念园__譯壇泰斗──林紓先生紀念館
福海寿山纪念园

假如林纾活到今天── 一位151岁老人的自白

◎ 李 建

      假如林纾活到今天他仍会用浓郁的福州乡音对我们说:
      “古文不当废啊!”古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没有古汉语中华五千年悠悠文明将如何传承和发展?没有古汉语哪会有广为洋人赞叹博大精深从而苦学不缀的世界汉语大系?
  我不反对白话文,也用白话文写闽中新乐府。只是不敢敬同几位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全面废绌古文的提法,与他们在学术上平等地讨论白话文和古文相互消长的问题。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也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但我后来在王元化先生的“思辨随笔续集”中方知“五四”时期陈独秀曾扬言白话文的问题是不许讨论的,为什么不允许讨论?这难道和“五四”时期所倡导的学术民主是一致的么?他把那种独断态度称作为“意识形态化的启蒙状态”,这一对学术自由,学术民主原则的放弃或砍伤会带来什么后果?这种“意识形态化的启蒙状态”是不可取的。他们有悖于自己的初衷违反了讨论中民主和科学的游戏规则挥起政治和革命的大棒将我打成“封建余孽”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卫道士”。而今我仍就说“非读破万卷,不能为古文,亦不能为白话文”是有道理的。包括鲁讯在内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不都是读“林译小说”启蒙的吗?“意识形态的启蒙心态”在后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又历史性地重复了。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几乎荡尽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文化和文化人被视为政治的反动,不同的是后有明主拨乱反正正给他们平反了,而我都没有了这样的机会。在评述我的文章中一些人总要在最后加上一句晚年趋于“保守”以悲剧结局的话。我能理解他们,不是人云我云就是文革后余悸心态,生怕越被伟大领袖肯定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雷池以附风雅。
      今天同胞们缅怀纪念我,称我为文学家、翻译家,其实是在追思和传承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和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而我仍是一个作古的普通的文化老人。说累了,该休息了。
  
  (2003.10.13)
  
原文2003.10.13 发表于網上林紓先生紀念館  浏览:65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10/18 22:56:3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林纾金陵秋(五)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四)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三)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二)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一)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 緣起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京华碧血录(下) (收藏于2014/6/4 15:44:51
林纾京华碧血录(中) (收藏于2014/6/4 15:44:50
林纾京华碧血录(上) (收藏于2014/6/4 15:44:41
林纾技击余闻(下) (收藏于2014/6/3 11:01:0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 李 建《林纾墓前的对话》(访问3218次)
◎ 李建你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文白之争”的内幕吗?(访问3184次)
◎ 李建致“林纾评传”著者的信(访问2948次)
◎ 黄柽 邓华祥 周民泉译坛泰斗的人生轨迹——记林纾故居陈列馆(访问2880次)
◎ 李建看“文革”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林纾(访问2781次)
张光芒《林纾:一个真诚的遗老》(访问2757次)
◎ 李建林纾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访问2723次)
◎ 李建翻译与林纾(访问2643次)
◎李建林纾的民族大爱与他的文化观(访问2373次)
◎ 李建对林纾诬蔑污辱的写史人可以休矣(访问215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纪者林纾外孙李建先生在北京林纾书画展开幕式的讲话选评论(评论于2016/8/15 23:41:22
讲真话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2/19 11:38:46
李建文选评论林纾之慰(评论于2014/5/24 13:11:52
李建文选评论林纾与中日甲午战争(评论于2014/1/18 16:45:26
访客我爱林纾文选评论好文,好诗(评论于2013/9/2 15:10:2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