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57号馆文选__汉史评论和feifei小说《大汉雄风》等 |
很可惜大汉天子我还没看到, 但汉代的文人却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也许斑竹对全能的含义有较高的标准, 但窃以为汉代最令我惊叹的一个方面就是人才之繁盛,文人之“全能”(我的全能可能偏于文武全才的狭义标准),为历代所罕见。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 一个王朝的没落时期却仍然涌向出了那么多身怀奇谋,志节深沉,胆识过人的才俊之士。 文人已不仅仅满足于虎帐谈兵的幕僚谋主角色, 领兵打仗也往往丝毫不输于职业军人。只要看看三国后期的军事统帅名单即可见一斑:魏之司马懿,蜀之诸葛亮, 还有东吴的陆逊, 都是当时风采雅量名播遐迩的文人名士, 但并不妨碍他们统帅三军运筹帷幄攻城陷阵。正如周泽雄先生所言“三国时代,一如先秦时期,谋士和武夫并非截然不同、各司其职的两种行当,职号谋士而又武夫气十足,或号为武将却足智多谋,至少在三国时并不少见。” 至於强汉时期的文人,自汉初的良平等名相之后,文人在参与内政外交谈兵用兵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明强务实的智慧和成熟, 不象后世的文人渐渐沦落为清谈误国的代名词。如外交方面,“其时奉使者亦皆有胆决策略,往往以单车使者,斩名王、定属国于万里之外。”最典型的代表当属投笔从戎的班超,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 最多时手下不过千余名汉兵(据说其中还多原为刑徒囚犯),不费中国而定边关数十年。其政治外交军事的谋略令人观止。 当然文人们的功业与国力的强盛优势是分不开的。不过汉代并非中国经济文明最发达的时期, 这种全能文人辈出的现象却为后世所不及。 |
浏览:99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