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张惠娟纪念馆

阉党的一时猖獗及其灭亡(三)

朱永嘉

  (五)崇祯帝对三大案的处理
  
  这些还只是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信王朱由检即位到十二月底发生的几件事,前后不过三个月时间,整个大局就发生剧烈的变化。尽管那时他们对东林党那么猖狂,气势那么嚣张,中国有一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统统报销。这个时候,魏忠贤与客氏及阉党一点回手的余地也没有,他们成了落水狗众人叫打了。崇祯要肃清魏忠贤与阉党的影响,还有许多事要做,一是内阁的领导班子要清理和调整,朝廷中阉党系统的官员要清洗。二是三大案与东林的事要翻案了,阉党在朝的官员要彻底清算。这都是在崇祯元年完成的几件大事。
  崇祯元年五月,编修倪文璐上疏请毁《三朝要典》,《春明梦余录》全载其文,《明通鉴》卷八十一,节选其文曰:
  “梃击、红丸、移宫三议,哄于清流,而《三朝要典》一书,成于逆竖。其议可兼行,其书必当速毁。盖当时起事兴议,盈廷互讼。主梃击者力护东宫,争梃击者计安神祖;主红丸者仗义之言,争红丸者原情之论;主移宫者弭变于机先,争移宫者持平于事后。数者各有其是,不可偏非。总在逆珰未用之先,虽甚水火,不害壎篪,此一局也。既而杨涟二十四罪之疏发,魏广微此辈门户之说兴;于是逆珰杀人则借三案,群小求富贵则借三案,经此二借而三案全非矣。故凡推辞归孝于先皇,正其颂德称功于义父,又一局也。网已密而犹疑有遗鳞,势已重而或忧其翻局;崔、魏诸奸始创立私编,标题《要典》,以之批根,今日则众正之党碑;以之免死,他年即上公之铁券。又一局也。由此观之,三案者,天下之公议,《要典》者,魏氏之私书;三案自三案,《要典》自《要典》。今为金石不刊之论者,诚未深思。臣谓翻即纷嚣,改亦多事,惟有毁之而已。”
  崇祯帝听了大臣的意见后,“帝命礼部会词臣详议,议上,遂焚其板。”三大案的是是非非可以讨论,而《三朝要典》为魏忠贤歌功颂德的一面之词当毁。内阁的调整与阉党的清算则有一个过程,先是曹应秋与薛贞以阉党被劾而罢,刘一燝与韩爌复职,在阉党的内阁中掺砂子。首辅李国普因老病乞退时,荐韩爌、孙承宗自代,结果是来宗道为内阁首辅。崇祯元年的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而阁臣来宗道与杨景辰一起罢官,原因是他们曾先后任《三朝要典》的副总裁。倪元璐翻《三朝要典》时,来宗道说:“渠何事多言,词林故事,止香茗耳!”于是人们称来宗道为“清客宰相”。因毁《三朝要典》的事,他们二人只能请辞。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召见阁臣韩爌、李标、钱锡龙及吏部尚书王永光、都察院左都御使曹于汴等于文华殿,谕定魏忠贤逆案。《明通鉴》卷八十一载其事云:
  “先是爌等不欲广搜树怨,仅以四五十人上。上少之,令再议,又以數十人上,上不怿,令以‘赞导’、‘拥戴’、‘颂美’、‘谄附’为目,因曰:‘忠贤一内竖耳,苟非外廷助虐,何遽至此!且内廷同恶者亦当入。’爌等以不知内侍为对,上曰:‘岂皆不知?特畏任怨耳。’阅日,召入便殿,案有布囊,盛章奏甚多,指之曰:‘此皆奸党颂疏,可案名悉入。’爌等知上意不可回,乃曰:‘臣等职在调,三尺法非所习。’上召吏部尚书王永光问之,以不习刑名为对,乃诏刑部尚书乔允升同审定之。”
  人事上大换班的办法并不好,政事有其连续性,人事变动一大,烤一次烙饼,政事上往往要受大的影响,如辽事便受影响。行政机构的变动,势必影响效率,至少在人事交接上也需要时间,新手也要摸索一段时间,才能知道之前政事之轨迹。魏忠贤的逆案是在崇祯二年三月定下来的,由韩爌上奏,崇祯自己拍板定局。这类事崇祯冲在第一线并非上策,因为若有问题便很难回旋了。这类案子牵涉的人越多,那么士大夫之间由党议而引起的裂痕便会越深,这对大局的稳定非常不利,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短命的南明小朝廷。这次定案的过程,上下往复多次。
  《明通鉴》(卷八十一)云:
  “时定逆案,张瑞图、来宗道、贾继春皆不与,诘韩爌等,以瑞图、宗道无实状对。上曰:‘瑞图善書,为忠贤所爱;宗道为崔呈秀父请卹典,中有‘在天之灵’语;非实状邪?’又问继春,对曰:‘继春虽反覆,然持论亦有可取。’上曰:‘惟反覆,故为真小人。’于是三人者皆罹逆案。”
  什么事总还要区别对待,滴水不漏、斩尽杀绝的办法不好,水至清则无鱼啊!《明通鉴》(卷八十一)所载崇祯亲自裁定的逆案如下:
  “自魏忠贤、客氏依谋反大逆律磔死外,以六等定罪。曰‘首逆同谋’,崔呈秀及魏良卿、侯国兴、太监李永贞、李朝钦、刘若愚六人俱立斩;曰‘交结近侍’,刘志选、梁梦环、倪文焕、田吉、刘诏、薛贞、吴淳夫、李夔龙、曹钦程、许志吉、孙如洌、陆万龄、李承祚、田尔耕、崔应元、楊寰、孙应鹤、许显纯、张体乾十九人,俱斩,秋后处决;曰‘交结近侍次等’,魏广微、周应秋、阎鸣泰、霍维华、徐大化、潘汝祯、李鲁生、杨维苑、张讷、郭钦、李之才十一人及逆孽魏志德等三十五人,俱充军;曰‘谄附拥戴’,太监李实等十五人,亦俱充军;曰‘交结近侍又次等’,顾秉谦、冯铨、张瑞图、来宗道、王绍徽等一百二十九人,俱坐徒三年,赎为民;曰‘交结近侍减等’,黃立极等四十四人,俱革职闲住;又于诸人姓名下各注所犯,刊布中外知之。”
  从万历末争国本起,到三大案,及天启时东林与阉党的斗争,到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才正式告一段落,其余波尚在,前后历时数十年。从争国本起,它本质上是争夺接班地位的矛盾,是为了争夺未来权力的斗争,背景是郑贵妃、福王与太子常洛之间的复杂关系。妖书案及三大案,本质上是这场斗争的延续,而三大案中的移宫案则是宫府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东林与阉党之间的斗争,以三大案为口舌,本质上也是宫府之间权力的斗争。从天启五年起,是东林挨整。而天启七年到崇祯二年,则是阉党垮台的过程。这一场斗争是两败俱伤,整个明王朝伤筋动骨了。这是亡国的前兆,这场斗争采取残酷打击无情杀戮的办法,伤了元气。那样残酷地镇压东林党人,伤害了无数士大夫中间的精英,阉党中也不乏有才干之人,如冯铨在清初便对满清王朝统治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朋党问题,是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遇到的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它是集权制度内部必然产生的一个派生物。《韩非子?扬权》:“党与之具,臣之宝也。臣之所不弑其君者,党与不具也。”朋党本质上是专制集权的对立物,故一旦朋党成势时,便会成为这个专制集权的国家机器即将解体的征兆。朝臣分朋结党,势必影响帝制的权威。《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问题是并非每一个帝王都能掌控好自己的权力,如神宗、光宗都安于宫廷生活,并不关注国家政事,熹宗的爱好是工匠的木工活儿,那么宫府之间争夺权力自然就很难避免了。而作为府的朝廷也会一分为二,那就是阉党与东林之间纷争不断,最后只能是一派压倒一派,其中便没有什么是非好讲。派系之间意气之争一旦情绪化、炽热化了,那就不是什么是非的争论了,而是你死我活拼命的互相杀戮,政局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翻身烤烙饼,那还不弄得一个天下大乱嘛。东汉的“党锢之祸”是如此,唐代的“牛李党争”是如此,北宋的“新旧党争”是如此,明代的“东林阉党之争”亦是如此。反复党争的结果,那就是王朝政治结构的解体,最终走向崩溃,汉、唐、宋、明的灭亡都有党争这一段历史经历。政见上的争论,在党争后期都变得不再重要,争夺的核心是权力和利益之争。两派之间的人事关系很难共事,双方最终以杀戮为事,国就不成其国了。在中国要开放党禁,那真是需要慎之又慎,台湾地盘小,大陆地盘这么大,大规模的党派斗争,对国家来讲,只能是大伤元气。中国缺少派系之间互相共同遵守的法定的规则,往往只能采取非常的手段,结果往往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了。
  
  后记:
   明末崇祯帝这个人比较果断,果断有它的长处,也有短处。果断是能快刀斩乱麻及时地处理问题,这是他的长处;短处是处理问题时,容易粗疏,不细致,缺乏思想认识上的清理纠正,那么事物还会有反复。这个果断往往对问题的处置带来随意性,刚愎自用。崇祯时期内阁大臣换了五十人次,为什么?他刚愎自用容不得不同意见,这样内阁大臣们只能阿谀奉承,一切建立在顺从他意志的基础上,不能发挥内阁大臣集体的智慧。而且容易被小人利用,周延儒、温体仁这二个奸臣便是如此操纵崇祯时期的政局。
   崇祯初的两件大事,一是毁《三朝要典》,二是处置阉党相关的人物,应该说这两件事都是好事。然而《三朝要典》并非一毁就能了的,你得讲道理,它错在那里,要让相关的人都接受,才能了结,否则还是会有反复的。至于处理阉党,这个杀戒是魏忠贤许显纯他们先开杀戒,杀了东林诸贤,没有多久刀把子便戒在魏忠贤他们的脖子上了。再说,崇祯帝对阉党魏忠贤等杀戒一开,后来对大臣总督的杀戒很难终止了,《明史?郑崇俭传》(卷二百六十)载:“帝自即位以来,诛总督七人,崇俭及袁崇焕、刘策、杨一鹏、熊文灿、范志完、赵光抃也。”那个时期被杀的还有熊廷弼与王化贞,杨嗣昌是自杀的,这类事情靠杀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故史称:“帝愤寇日炽,用法益峻,功罪不假贷,而疆事寝坏,卒至于亡。”内阁大臣薛国观,因赃获罪,赐自缢死,周延儒是勒令自尽死。《明史?薛国观传》称:“辅臣戮死,自世庙夏言后,此再见之。”故杀戒一开,要止住很不易,内阁大臣如此,谁还敢说真话呢?总督的下场如此,将领在前线自然自谋生路了。所以崇祯年间,那么多总兵分别投降农民军或者清廷了。杀袁崇焕时,祖大寿就跑了,如洪承畴兵败以后,投降清廷也就很自然了。内阁大臣与军队的总督都想着自谋生路时,有多少人能为崇祯帝同生死共患难呢?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还有谁愿意赤胆忠心来京师勤王替崇祯帝解围呢?当然有,明亡时,殉难的人还是不少,但人心散了,朝廷不能再得力于大臣和带兵的将领们了。内部矛盾斗争中开杀戒这是最犯忌的事,努尔哈赤那条遗训还是很高明的。至于处理阉党其他的相关人事,也太宽泛了,打击面太大,这样做,事后还是会有反复的,到了南明小朝廷,马士英、阮大铖一上台,这二件事又给全翻了,这样烤烙饼式的处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效果不好。
   在上层集团内部由于利益关系,发生派系的争夺,发生党争,这是很难避免的。这是社会客观矛盾在上层的表现,问题是你处理的方式要恰当。延安整风的方针,重点不是放在整人的事上,而是弄清思想,分清是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团结同志,向前看,我不喜欢高华那本红太阳如何升起的书,那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蹲下去一地蚂蚁,我们应该既要微观,也要宏观才行,看不到延安整风主导一面的收获和胜利,那怎么说得过去呢?那时毛主席讲的处理内部问题,“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方针还是对的,那可是我们党在十年内战中,对那时党内残酷斗争的一个历史性的总结。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的第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是杨开慧,那是国民党杀害的,柳是柳克荀,是共产党内部残酷斗争中被夏曦杀掉的。上述方针在延安整风中保证了党的团结和发展,没有延安整风,哪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取得的胜利,所以决不能忘记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好的传统。如明末三大案那样的事件,烤了两次烙饼,派系之间进行两次决斗,大上大下,并且开了杀戒,结果把一个明王朝折腾给没了,在这个问题上,崇祯不如努尔哈赤聪明。
   努尔哈赤这个上层集团的八旗制度,不是内部没有矛盾,在父子兄弟之间开了杀戒,但努尔哈赤能总结历史教训,立下祖训,在上层统治集团内部不开杀戒,这样即便有矛盾,亦能有适当的处理,不会闹成二大派系弄个你死我活,让整个国家机器散了架似的。
   努尔哈赤的《武皇帝实录》天命六年(天启元年,公元一六二一年)正月十二日,努尔哈赤与其子侄诸八旗王公贵族一起对天焚香祝辞,其中有云:“吾子孙中纵有不善者,天可灭之,勿刑伤,以开杀戮之端。如有残忍之人,不待天诛,遽兴操戈之念,天地岂不知之?若此者,亦当夺其算,昆弟中若有作乱者,明知之而不加害,俱怀理义之心,以化导其愚顽,似此者天理佑之,俾子孙百世延长,所祷者此也。自此以后,伏愿神祉不咎既往,惟鉴将来。”
   这条祝词,包括二点,一点是家族以内,诸王公大臣,有问题,不许开杀戒,天可灭之,也就是自然死亡,另一点是既往不咎,老账就不算了,不要动不动翻老账,这个问题与努尔哈赤在此之前,一时之愤曾杀其弟舒尔哈齐,即阿敏的父亲,并杀自己的长子褚英,他有鉴于许多部落都是在自相残杀中灭亡的,这件事发生在万历三十九年到四十年(一六一一到一二年)之间,努尔哈赤还有一条祖训,时间是在天命七年(天启二年,公元一六二二年),是努尔哈赤对身后事的关照,《武皇帝实录》天命七年,三月初三日:
  “帝曰:继我而为君者,毋令强势之人为之。此等人一为国君,恐倚强恃势,获罪于天也。且一人之识见能及众人之智虑耶?尔八人可为八固山之王,如是同心干国,可无失矣。八固山王,尔等中有才德能受谏者,可继我之位,若不纳谏,不遵道,可更择有德者立之。傥易位之时,如不心悦诚服而有难色者,似此不善之人,难任彼意也。至于八王理国政时,或一王有得于心,所言有益于国家者,七王当会其意而发明之。如己无能,又不能赞他人之能,但默默无言,当选子弟中贤者易之。更置时,如有难色,亦不可任彼意也。八王或有故而他适,当告知于众,不可私往,若面君时,当聚众共议国政,商国事,举贤良,退谗佞,不可一二人至君前。”
   这一段文字,很有价值,努尔哈赤对继承人的要求,不是一个强者,而是一个善于纳言,并能团结大家的人,如果是一个强者的话,难免压在众人头上,激化内部的矛盾,有事大家商量着办,不要搞少数个人的小圈子,如果领头的人不合适可以更换,这里他强调的集体领导,当然在努尔哈赤之后的执政者皇太极与多尔衮,还都是强者,他们还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在八旗的王公大臣会议上,还是以实力为基础。但有事还是大家商量着办,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这是原始部落的民主制度的遗存,天命六年和七年这二条努尔哈赤的祖训,满清贵族是遵守的,这决定了亲贵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搏斗,对清王朝能延续二百多年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努尔哈赤比崇祯要聪明,那个时期并行的二个统治集团,明皇朝与清帝国在智商上,就决定了他们谁胜谁亡的命运了,这些话迄今仍值得我们吸取。
   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校》一文中,讲到那时我们党一些同志的不良状况时,他说:“不论是近百年的和中国的古代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还说:“(他们)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检来的。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这种毛病,也传染给了共产党。”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话,虽然是七十年以前讲的,似乎正是讲给我们现在的同志们听的。但这些话在我们许多同志中间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看一下目前学术界刮的欧风西雨,就可以知道这个情况,比之七十年前的教条主义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包括中国历史的研究也什么都要请洋人来说话,听洋人研究中国的意见才时髦,才有“权威”,当然不是不可以听,我也看,也听,但要懂得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还是得靠我们自己。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从努力学习和研究自己的历史开始,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现实是从历史过来的,同时也提示着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我讲明史无非提供一些从正面或者负面可以参考的案例而已,使我们前进过程中多一些聪明和智慧。
 浏览:83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2/9/2 10:30:2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永嘉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念(收藏于2021/9/27 9:45:34
朱永嘉关于8、9月美国疫情发展的形势及其在各方面的影响(收藏于2021/9/27 9:44:54
朱永嘉塔利班逐渐走上正轨——阿富汗局势观察之二(收藏于2021/9/27 9:44:09
朱永嘉塔利班为阿富汗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阿富汗局势观察(收藏于2021/9/27 9:43:25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9/27 9:42:39
朱永嘉美国目前面临的债务危机(收藏于2021/9/27 9:41:41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8/30 13:26:37
朱永嘉毛主席关于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秘密报告的态度(收藏于2021/8/21 9:15:03
朱永嘉毛主席晚年对生离死别的情感流露(一)(收藏于2021/8/9 19:16:53
朱永嘉转载:近期惊动全网的三大政策突变,在一个闭门会上说透了背后逻辑文化纵横(收藏于2021/8/3 10:51:1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朱永嘉从毛泽东三读《晋书?刘牢之传》说一下为人的操守问题(访问13983次)
朱永嘉关于宇文泰与苏绰的对话(访问13311次)
朱永嘉金山卫与乍浦一日游(访问9131次)
朱永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访问8802次)
朱永嘉在求真中求是——纪念谭其骧诞辰一百周年(下)(访问8267次)
朱永嘉读王安石诗《元日》(访问7392次)
朱永嘉释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访问7015次)
朱永嘉当年毛泽东向全党推荐枚乘的《七发》今天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访问6660次)
朱永嘉祭亡妻张惠娟文(访问6138次)
朱永嘉评《国庆六十周年前夕一位老同志的谈话》(访问597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2/12 11:36: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8/6 23:30:1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7/16 2:25:38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10:50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08:2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