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晚年对生离死别的情感流露(一)朱永嘉 (2021-08-08 12:13:14)[编辑][删除]转载▼ 人到晚年面临生死诀别的时候,难免都有对生活和自己一辈子的事业难以割舍的感情流露,过去毛主席常讲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是一句古谚语,孔子活到七十三,孟子活到八十四,你人再好,也没有圣贤好吧。 毛泽东晚年曾三次说到自己面临死亡的事,据《毛泽东年谱》记载,第一次是在1974年的11月6日晚上,在长沙接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威廉斯时,李先念在座,在谈话快结束时,毛主席谈到自己身体状况说:“我是不行了,要上天了,上帝请我喝烧酒呢。” 第二次是在1975年4月20日,在中南海接见比利时首相廷德曼斯时,纪登奎在座,谈话到最后毛主席说:“我已经八十二了,上帝要叫我去呢,很对不起,不能跟你长谈了。” 第三次,是1975年10月1日上午,他没有看书也没有睡觉,靠在床上深思,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说:“这也许是我最后一个十一了吧!”随后转向身边的工作人员问:“这可能是我最后一个‘十一’了吧?”工作人员说:“怎么会呢?主席,你可别这么想。”毛泽东认真地说:“怎么不会呢?哪有不死的人呢?死神面前一律平等,毛泽东岂能例外。‘万寿无疆’天大的唯心主义。” 这是我在《毛泽东年谱》上看到毛泽东直言自己面临生死的言论,这一段时间毛主席要我们标点的诗词赋等相关作品都离不开这个主题。 引起毛主席悲哀的是与毛主席生死与共的老战友的去世,董必武同志是与毛主席一起参加中共一大建党的老同志,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去世,毛主席获悉董老去世后,反复听张元幹写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这一年2月8日到4月13日,毛泽东在杭州休养,由于那时毛主席视力不行,文化部在北京组织了上海与北京、天津的一批昆曲和京剧演员,演唱了一套古诗词的录音带,其中有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白居易的《琵琶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秦观的《鹊桥仙》,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陆游的《渔家傲》,岳飞的《满江红》,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张元幹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洪皓的《江梅引·忆江南》,萨都剌的《满江红·金陵怀古》等,这些都是毛主席喜欢读的诗词和曲,由于白内障的原因,毛主席只能靠听来欣赏这些作品。4月2日董必武去世后,毛主席心中悲痛,据《毛泽东年谱》记载,毛泽东在1975年4月便下达指示,要我们标点注释张元幹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这首词。今把张元幹这首词照录如下,并略作说明,以便大家理解这篇作品相关的事件经过。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张元幹,字仲宗,是南宋的爱国词人,福建长乐人,曾任将作监丞,在秦桧执政时,反对秦桧的投降路线,因写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而遭到投降派迫害,被削去官籍。 胡邦衡,名铨,原任枢密院编修官,曾在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上疏反对秦桧的卖国投降政策,并请斩秦桧及其同伙王伦、孙近,因此被贬为广州盐仓,此后又改为签书威武军判官,谏官罗汝楫弹劾胡铨饰非横议,诏令除名,贬送新州管制,当时新州在广东最偏远的地方,相传鸿雁能为人传信,秋天鸿雁南飞,止于衡阳,新州在广东,是鸿雁飞不到的地方。这首词的内容是为胡铨送行的,毛主席1975年4月2日反复听这首词,是为董必武送行。 张元幹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分上、下二阕。上阕遥想北宋灭亡后北方的情况,“梦绕神州路”是遥想北方沦陷的故土,北宋首都开封为金兵所占领,金兵的军营相望,军号声闻。由于金兵的破坏,汴京的故宫一片荒凉,杂草丛生。以昆仑山天柱折倒喻指北宋灭亡,以黄河水泛滥喻指金兵到处胡作非为,以狐兔占领千村万落指代中原地区一片荒凉的景象。“天意从来高难问”,指南宋的高层集团究竟作什么打算,实在无法问个明白,暗指宋高宗和秦桧集团的投降主义政策。何况自己已经慢慢年老,心中的悲愤难以倾诉。南浦,是送别胡铨的地方,送君前往遥远的连鸿雁也飞不到的地方。 “凉生岸柳催残暑”指送别的时令,在夏秋之际,岸上的柳树带来凉气,催暑日过去,在晚上仰望天空,只见明朗的银河,稀疏的星空,淡淡的月光,小块的云层青青飘过,而你将远涉万里江山,不知将会落脚在什么地方。回想当年你我同眠一室,对床夜语,想不到你去的地方,大雁也飞不到,怎么才能与你书信往返呢?眼望天空,与你一起思考古往今来的大事,想不到秦桧这帮小人对你如此报复。大白是酒杯名,《金缕曲》是《贺新郎》的别名,意谓举起酒杯,听我唱这曲《贺新郎》的词曲吧! 毛主席在1975年4月2日这一天,反复听张元幹的这首词,是为了怀念董必武从建党开始与他共同坚持到革命胜利的战友之情,反映了他对董必武的无限思念。《毛泽东年谱》1975年4月13日记载,他把这首词上阕的最后一句“更南浦,送君去”改成“君且去,休回顾”,是希望董必武安心离去,用不到有什么放不下,我们会继续你的事业,好好奋斗下去,让去者安心,留者把四年转为继续奋斗的革命精神,这是革命者告别先烈的战斗姿态,安慰死者,激励生者。然而江青让人给这首词谱曲演唱时传达错误,把下阕的最后一句“举大白,听《金缕》”改成了“君且去,休回顾”。 1976年1月8日上午九点五十七分,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在北京因癌症去世,终年七十八岁。同日下午,工作人员为毛泽东读中共中央政治局送来的周恩来逝世讣告的清样,毛泽东听着,紧锁眉头,两眼流泪,一言未发。 1月9日,晨一时,在邓小平报送的关于周恩来丧事安排的请示报告上批“同意”二字,报告说政治局专门讨论了周恩来同志的丧事问题,拟定了(一)请示报告,(二)讣告,(三)治丧委员会名单。周恩来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朱德等一百零七人组成,周恩来逝世后,不少国家要求派代表团来参加丧礼,政治局作了紧急讨论,决定仍按主席批准的方案(一律不请)执行,由治丧委员会发一正式公告。 1月14日,听工作人员读邓小平1月12日送周恩来的悼词稿后,批示“同意”。送审报告说:悼词是由政治局会议审定的,毛泽东在听读近三千字的悼词时,难以控制情绪,失声痛哭。 1月15日,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中央政治局考虑到毛主席病重,没有安排他出席追悼大会。当天,身边的工作人员曾问是否参加追悼大会,毛泽东抬着腿说:“我也走不动了。” 从《毛泽东年谱》的记载可以知道,毛泽东对周恩来逝世是深深地动了感情的,二人毕竟共同战斗了一辈子,维持国家大局稳定,周恩来起了重要作用。周恩来对我是有恩的,他曾经两次提名我去北京担任科教组长和文化部长,皆因江青反对而未去。田中角荣来中国访问,在上海举行欢迎宴会,我因胃出血不久刚从医院出来,周总理举着酒杯到我身边,问我身体恢复了吗?我说恢复了,他与我碰杯喝下茅台酒。随后留我在锦江会议室,与上海市的马天水、徐景贤一起聆听毛主席与田中角荣的谈话。他多次支持我在上海的工作。 我今年91岁了,去日苦多,来日苦短,我儿子一代也快70岁了,生死离别这个关口谁也免不了,所以想思考回忆一下毛主席在这个问题上是如何面对和思考在来日很短的时间内还能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待续) |
浏览:75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