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张惠娟纪念馆

由挪威的“选择性延退”制度想到的

朱永嘉

  由挪威的“选择性延退”制度想到的朱永嘉 (2019-12-29 21:41:15)[编辑][删除]转载▼
  前些年挪威对老人退休金制度进行了一次改革,它给老人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度,这是根据老人不同年龄段之体能情况及当时社会就业的状况作出的一次改革。根据新华社12月17日报导,在改革前,挪威法定的退休年龄为67岁,工作满40年可以领取养老金。据我所知,西方领退休金的年龄这些年都在推迟,澳大利亚是65周岁才能领退休金,日本则推迟到70岁以上才能领养老金,甚至提出终身工作制,原因是社会老龄化了,出生率下降以后,新生的劳动力不足。各国的情况不同,故退休年龄的起点随着社会状况也在变动。我们的退休年龄始终保持60岁不变,也许是因为年轻人就业问题比较尖锐,于是为了保证青年人就业的需要,让男性在60岁、女性在55岁便退休,青年人可以进入就业岗位。挪威这次改革规定,雇员从62岁即可自愿申请退休,但预期养老金总值不变,自愿退休越早,领取的年养老金越少。新政还允许在领取养老金的同时,继续全职工作,方式十分灵活且权益有保障。数据显示,2012年挪威近45%符合条件的劳动者领取了养老金,约有三分之二未满67岁的老人在领取养老金的同时继续工作,这一比例远高于改革前的预期。
  
  我想,挪威的这项养老金改革制度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以后,人的平均寿命到了80岁以上,而人的体能情况也在改变,现在60到70岁的老人之体能和健康情况有了较大改善,仍有胜任一定工作的能力。我们60岁退休的老人,到70岁以前,一方面领着养老金,一方面又在为子女建立家庭以后抚养第三代作无偿服务,放开二胎生育以后,更是如此。如我的儿女都处于这个年龄段,身体虽有一些毛病,但体能尚可,都在帮助抚养他们的第三代,那么在他们之上的八十岁前后的老人就照顾不过来了。困难的是85岁以上生活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一天比一天艰难 。这种现象大概有一点普遍性,当然,各人的健康和体能情况也不完全一样。
  
  再说老人的生存价值,各行各业也不完全一样,一般地讲,经验性的科学,有时老人凭借其长期的积累,越老越有价值。如中医,只要他体能状况良好,那么他的医术随着年龄还会增长。人们为什么信仰老中医呢?有其客观的依据。从事科研工作的老人,文科比理科要方便一些,为什么?文科只要资料和信息条件充沛一些,只要他思维还比较清晰,他们还能继续做一些有益的工作。理科的情况则要困难一些,因为它离不开相应的实验条件。然而搞数学的人又要好一些。至于从事加工业和体育教练的老人就不一样了,除非他始终保持强健的体能。国家干部和公务员退休以后,如果能潜心读书,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教训,或许还能做一点有益的贡献。总之,在老人中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在晚年各自能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故老人到了晚年,各人体能情况和从事的职业,其晚年生活境况也有区别。尽管如此,衰老毕竟是一个客观规律,到了85岁以后,一般来说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必然逐渐衰退,一步又一步地逼近死亡的终点。生老病死是人们生存的客观规律,是任何人都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社会要创造条件让老人在八九十岁之间的生活能有质量,保持尊严地活着,安稳度过晚年,虽然“近黄昏”,也要能保持“夕阳无限好”之心情。这一点不仅关系到个人生活的尊严,也是一个美好社会的表现。真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条件。人老了的时候,自己要有所准备,个人总要有一点积蓄,晚年由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势必增加许多开支,子女对父母要有一点孝心,也不一定都是经济上的支持,至少在精神上要对老人进行关怀,经常看望老人,绝对不能在生活和精神上虐待老人。老夫妇两个在一起还有个伴儿,还能互相慰藉,如果是孤寡一人,那就会比较孤独,有时一个孤老死在家里,好几天都没有人知道,那毕竟是非常凄凉的事情。故社会也应给予老人在生活上有一些关心,在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上提供帮助。当然老人失能的情况也有一个过程,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到卧床不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护理得好,这个过程可能慢一些,护理不好,则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对老人本身而言,活一天,也要过好有意义有价值的一天。曹操就曾说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我个人自身的经验来讲,八十六七岁以后,体能是不断退化的过程,人老了,自有各种病来折腾,先是脑梗,发现得及时,得到了缓解。接着糖尿病,以后是肠胃功能退化,心衰,肾衰,人变得浮肿,各种疾病接踵而至。有的病还会不断加重,如脑梗的后遗症还会加深,左侧腰部、腿部和膝关节退化,上下楼梯需要有人搀扶着,甚至穿衣、脱衣也会有困难,洗澡擦身也要靠人帮助才行。三餐饮食需要有人照料,牙齿脱落后没有咀嚼的功能,每天三餐吃的都是浆糊状不需要咀嚼的东西了。这当然会影响肠胃道功能,大便也不正常,一天要三、四次爬楼梯上厕所。贴身照顾我生活的小荀,随口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写一些老人晚年生活的苦况,这个题目便是“老人苦,老人累,老人活着真遭罪”,这是她观察我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情况下种种出洋相的丑态所想到的。我晚上到楼上睡觉,要有人搀扶,因为我脑梗留下的后遗症加重,左腿已经无力承重。为什么要坚持上楼睡呢?电脑与电视在楼上,我每天还要上网,要看新闻。此外我腰部有一个疮,二个多月不能痊愈,这是糖尿病的症状。这种状态的生活能维持多久呢?很难说,稍不小心,跌一下便会骨折,因为老人都伴有骨质疏松的毛病,无论哪个部位碰一下就会引起骨折。老人一般都有高血压,随时都会有头晕的现象,行动中人就失控了,跌倒是很自然的现象,如果在楼梯上倒下,那就驾鹤西去了。如果在平地上,会进入卧床不起的状态,生命就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了。卧床时间一久,到了夏天褥疮就会随之而来,苦不堪言,我的母亲当年就是那样在床上受了三年的罪,虽然有儿孙和护工照料,勉强维持,但完全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
  
  80岁以后的老人之晚年生活,大体上有这二个不同的阶段。我现在处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阶段,还能读报、看书,虽然要同时用老花镜和放大镜,耳朵还能听,脑子还能思考,所以还能写一点东西,由于记忆力差了,总会写一些错别字。我最近想到可以写一篇“中美关系大事记(2017-2019)”,客观叙述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关系在经济、政治各个层面的变化。中国对待客人的态度,始终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原来的世界秩序,是以美国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联合国大厦放在美国便反映了这一特征。如今联合国变成了美国的包袱,美国欠费导致联合国难以运行。特朗普的退群和美国优先,是全球化条件下美国在衰落的表现。第三产业的过度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使美国的实体经济空心化了,这使美国不得不到处哭穷,四处勒索钱财。又如我还有一本明清之际的书稿,如果有时间,我再仔细读一遍,写一篇序言就可以了。明清之际是一个完整的历史周期,明王朝何以灭亡?亡于内斗。东林、阉党二派斗得你死我活,张居正的改革成果被万历帝挥霍一空,经济走下坡路,最后不得不两面作战,东边与后金作战,西边与农民军作战,在决策上又有很多失误,经历天启、崇祯二代,最后以亡国宣告明王朝的垮台。农民军李自成到了北京,不能处理好内外的关系,内部不能惩治进京后的腐化堕落,又不能处理好与明朝降臣之间的关系,结果农民军进京赶考失败,为清朝入关创造了条件。实际上帮助清朝消灭南方抗清的明朝残余势力,还都是明朝降清的军事力量,即所谓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的三藩,在南方形成割据势力,最终是康熙帝完成国家的统一。真正为清朝奠定基础的是康熙这60年的统治。我不是说康熙晚年没有问题,许多矛盾都在酝酿。到了雍正和乾隆,虽然有某些变革,总的趋势是在走下坡路了,雍正在整顿吏治上有一点成绩,但在处理兄弟之间及满汉之间关系的矛盾上都有许多过失。此外,我还曾想过写一本苏东坡的传记,过去有过一些短文的积叠,这要有时间。我希望老天假我以年,在风烛残年中,多少能再做一点有益的事,这些就是我未了的心事。我也懂得曹操说过“神龟虽寿,终成灰土”,死亡是人生的自然归宿,希望在我死后去见毛主席和周总理时,在为人方面不会受到他们的批评。
 浏览:33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9/12/30 19:43:3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永嘉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念(收藏于2021/9/27 9:45:34
朱永嘉关于8、9月美国疫情发展的形势及其在各方面的影响(收藏于2021/9/27 9:44:54
朱永嘉塔利班逐渐走上正轨——阿富汗局势观察之二(收藏于2021/9/27 9:44:09
朱永嘉塔利班为阿富汗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阿富汗局势观察(收藏于2021/9/27 9:43:25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9/27 9:42:39
朱永嘉美国目前面临的债务危机(收藏于2021/9/27 9:41:41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8/30 13:26:37
朱永嘉毛主席关于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秘密报告的态度(收藏于2021/8/21 9:15:03
朱永嘉毛主席晚年对生离死别的情感流露(一)(收藏于2021/8/9 19:16:53
朱永嘉转载:近期惊动全网的三大政策突变,在一个闭门会上说透了背后逻辑文化纵横(收藏于2021/8/3 10:51:1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朱永嘉从毛泽东三读《晋书?刘牢之传》说一下为人的操守问题(访问14486次)
朱永嘉关于宇文泰与苏绰的对话(访问13851次)
朱永嘉金山卫与乍浦一日游(访问9509次)
朱永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访问8942次)
朱永嘉在求真中求是——纪念谭其骧诞辰一百周年(下)(访问8606次)
朱永嘉读王安石诗《元日》(访问7753次)
朱永嘉释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访问7366次)
朱永嘉当年毛泽东向全党推荐枚乘的《七发》今天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访问6838次)
朱永嘉评《国庆六十周年前夕一位老同志的谈话》(访问6654次)
朱永嘉祭亡妻张惠娟文(访问626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2/12 11:36: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8/6 23:30:1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7/16 2:25:38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10:50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08:2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